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71.
设计了模拟波浪作用下底床渗流的试验装置,制备了不同饱和度的粉土底床。通过室内试验,对比了饱和粉质底床和非饱和粉质底床对循环荷载的响应。室内试验表明,气体的出现降低了底床的饱和度,影响了底床的稳定性,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底床更容易发生渗流,出现泥火山等现象。同时,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孔压没有明显累积,因此,本文中引起渗流发生的作用为瞬态孔压,而非残余孔压。  相似文献   
72.
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氮矿化对温度和湿度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原状土矿化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青藏高原若尔盖湿地土壤(沼泽土和泥炭土)氮矿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氮矿化速率在5~15℃之间对温度的反应较弱,而超过15℃时矿化速率则明显增加;泥炭土的氮矿化速率对温度的响应比沼泽土要敏感;氮矿化速率对淹水和非淹水响应敏感;除了在淹水条件下土壤的温度系数Q10在15~25℃之间较大(4.4左右)外,其余温度和湿度下大致在1~2之间,说明了淹水条件下氮矿化对温度响应最敏感的范围在15~25℃之间。  相似文献   
73.
昆明泥炭质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力学》2017,(12):3627-3634
利用DDS-70型动三轴仪开展了昆明盆地泥炭质土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围压、固结比、振动频率对泥炭质土的最大剪切模量G_(max)、动剪切模量G_d、剪切模量比G_d/G_(max)及阻尼比λ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泥炭质土的G_(max)随围压和固结比呈线性增大。随着剪应变dg的增大,泥炭质土的G_d减小,λ增大,当剪应变较小时,变化幅度较小,剪应变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变化速率加快。相同剪应变下,G_d随着围压和固结比的增大而提高。不同围压、固结比及振动频率下的G_d/G_(max)变化较小。围压、振动频率对λ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固结比对λ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倾向性。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围压和固结比影响的G_(max)回归方程,采用Davidenkov模型及依据阻尼比与剪应变的经验关系,得到了泥炭质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及阻尼比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泥炭质土的模量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泥炭质土以及不同土类的模量阻尼比特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4.
沉积地层中古气候参数的多层次性以及解释过程中的人为性使古气候重建结果带有一定的误差。采用Morlet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对敦化盆地吉祥和榆树剖面中植硅体记录的古气候参数进行时频分析,探讨植硅体反演的古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吉祥剖面在频率域尺度a≥30时的小波变换系数波谱及能量变化与榆树剖面在a≥20时存在相似性,且均具有6个不同能量聚集区域,因此把敦化盆地晚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迁分为6个阶段:公元前730年以前为温暖降温期;公元前730—公元前205年为温和湿润并逐渐变凉时期;公元前205—公元255年为温暖时期;公元255—525年为降温变冷时期;公元525—1220年为温暖湿润时期;公元1220年以来进入气候波动比较频繁时期。Morlet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处理古气候信息的叠加,减小人为性分析带来的误差,在古气候分析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5.
选择长白山区哈泥、金川、圆池和赤池4个典型泥炭藓沼泽作为研究地点,在系统采样基础上调查了有壳变形虫的种类组成特征.75个样品共记录到有壳变形虫33种.这些种类均为国外研究中的常见种类,其中优势种类有苔藓鳞盖虫(Assulina muscorum)、表壳圆壳虫(Cyclopyxis arcelloides type)、蛹壳虫/三足虫(Croythion-Trinema type)、巧茄壳虫(Hyalosphenia eleglans)、结节鳞壳虫(Euglypha tuberculata type)、网匣壳虫(Centropyxis cassis type)、染色梨壳虫(Nebela tincta)、泥炭藓截口虫(Heleopera sphagni).特别是凤蝶茄壳虫(H.papilio)为国内新纪录,它是泥炭藓沼泽的典型种类之一.其他研究中常见的Amphitrema flavum在本研究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76.
甘肃尕海湿地退化泥炭地恢复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碳库之一。泥炭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泥炭资源保护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气候变化、沟蚀及修路等人为影响,尕海湿地的泥炭地出现退化现象。总结了甘肃尕海湿地退化泥炭地的恢复方案和技术措施,评价了退化泥炭地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77.
对深入了解土在外荷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与变形变化规律对研究土的排水固结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黄石地区淤泥质土进行分级加荷与一次性加荷的各向等压固结试验及单向固结试验,分析全过程孔压与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加荷方式孔压消散的规律并不相同,当孔压降到相应某临界值以下时,固结过程会变得缓慢,即使在较大的外荷载作用下,土中孔压反映也远不如加载初期明显。固结排水过程具有阶段性,这主要是自由水与孔隙水排水速度变化所引起的。黄石淤泥质土的主固结时间总体在5-100min范围内,当固结压力接近先期固结压力时固结系数最小,而次固结系数约为最大值。  相似文献   
78.
Just like contemporary sediments, peat itself is a good repository of information about climate change, the effects of volcanic activity on climate change have been truly recorded in peat, since it is a major archive of volcanic eruption incidents. A section of sand was identified as tephra from the Jinchuan peat, Jilin Province, China, for the grains look like slag with surface bubbles and pits, characterized by high porosity, and loose structure with irregular edges and corners. According to the peat characteristics of uniform deposition, the tephra was dated at 2002–1976 a B.P. by way of linear interpolation, so the time of volcanic eruption was 15 B.C.–26 A.D. (the calibrated age). While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phra in this study are quite the same as those of tephra from the Jinlongdingzi volcano at Longgang and from alkaline basaltic magma, with the contents of SiO2<55%, and the similar contents to Al2O3 and Fe, but the contents of Na2O>K2O. We speculated that the tephra in this study came from the Longgang volcano group. Compared with 11 recorded volcanic eruption events as shown on th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curves of the Jinchuan peat cellulose, it is obviously seen that adjacent or large-scale volcanic eruptions are precis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t seems that these volcanic eruptions indeed affected the local climate, leading to the drop of region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s a result, there was prevailing a cold and dry climate there, and all these changes can be well recorded in peat. So the comparison of volcanic eruption event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climate change developed from peat, can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impact of volcanism on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79.
中国泥炭记录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气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变是过去全球变化(PAGES)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分析了中国泥炭记录的古气候演化研究的区域范围,当前主要以东北哈尼、青藏高原的红原、神农架大九湖以及华南定南大湖四个位于东部季风区的研究工作最为集中。泥炭沉积高分辨率综合信息揭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冷暖干湿变化既有一致性又表现出区域差异,末次冰消期东北地区、东部山地、华南地区都表现出冷偏湿的气候特点,而青藏高原却为冷偏干或凉偏干;Younger Dryas(YD)事件之后,全新世早期和中期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华南地区气候总体以温湿为主要特征,而东北地区有效降水减少,到全新世晚期,呈现出干旱的变化趋势。并对B~A事件,YD事件,8.2 ka 以及4.2 ka等重大气候突变事件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今后应拓展与重建更多区域古气候环境变化序列的对比,加强泥炭沉积及环境指标的基础理论,重视和提高大气沉降泥炭档案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泥炭地碳循环机制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贵州龙里高山草原泥炭进行加速器(AMS)14C测年和有机碳的测定,获得泥炭层底部0.90 m和0.55 m处年龄分别为(7 933±33)a B.P.和(7 733±28)a B.P.,计算出泥炭层堆积速率为1.75 mm/a。获得泥炭层δ13C为-28.9‰~-26.6‰,平均为-27.8‰,说明植被以C3植物为主,与现在坪台沼泽上苔藓繁盛相似。结合其他地区的气候记录推断,研究区泥炭发育于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是全新世大暖期的第一个暖湿期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