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0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利用地面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对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马仙断裂带的平面分布和剖面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详细的研究了该断裂的形成、发育时间和运动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断裂活动的运动学模型。研究认为马仙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在整个新生代期间长期活动,控制了断裂两侧的盆地结构、沉积分布和油气聚集,是一条断面南倾的具有左行走滑分量的斜向冲断层。马仙断裂的运动特征源于南祁连山对盆地的差异性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72.
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三塘湖盆地晚古生代发育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陆相火山喷发岩系,二者在岩石组合上均以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为主,局部夹基性火山岩。通过岩性剖面和化石组合对比认为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为同一时代地层,没有上下关系,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对哈尔加乌组火山岩进行锆石SHRIMP U Pb定年获取年龄值为3196±98 Ma,表明这套火山岩含有石炭纪的部分,限定这套火山岩系的喷发时限为石炭纪中期至早二叠世。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火山岩发育多期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形成巨厚层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互层,具备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其下伏老爷庙组暗色泥岩夹层有机碳(TOC)含量较高(071%162%),属于一般烃源岩—好烃源岩,这套烃源岩与哈尔加乌组—卡拉岗组火山岩构成生储盖组合,上覆上二叠统芨芨槽子群泥岩为盖层,构成盆地与火山岩相关的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具有重大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3.
辽河西部凹陷油气十分富集,油气藏类型复杂,油气相态多样发育,不同构造带油气运移特征存在差异。本文主要根据原油中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浓度和相关参数,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发育特征,结合油气相态及物性分布特征,探讨了辽河西部凹陷油气运移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央隆起带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浓度高、异构化参数变化小,油气包裹体主要呈线状分布,在切穿矿物加大边的裂隙中,油气运移通道以走滑形成的东西向雁列式或帚状断裂为主,运移动力主要为流体异常压力;斜坡带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浓度及其相关异构化参数变化明显,油气包裹体多分布在石英与长石颗粒次生加大边中,呈群体面状分布,显示较强荧光特征,油气主要由洼陷带至斜坡带以扇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指状砂体或辫状河道砂体为运移通道,以水动力与浮力推动,远源或近源运移成藏;陡坡带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总浓度以及异构化参数存在变化,以台安大洼断裂带或指状砂体为运移通道、以异常流体压力为动力近源运移成藏;古潜山原油咔唑类化合物总浓度低,参数变化明显,主要以不整合面或基底断裂为运移通道,以异常流体压力为动力近源运移成藏。油气运移聚集时间主要在东营期,自北往南油气成藏时间逐渐变晚,与沙三段、沙四段生烃期较为匹配。  相似文献   
74.
滑坡风险研究具有目标性和层次性,不局限于一种形式和内容。现有的滑坡风险研究大都缺少类型划分和层次比较,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含混。随着我国的滑坡风险研究不断深入,有必要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滑坡风险研究的类型和定义作进一步探讨,便于规范滑坡风险研究的内容和形式。作者通过本文对滑坡风险研究的类型按照目标分类法将滑坡风险划分为5种类型:即滑坡风险评价、区划、风险分析、风险概率、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根据滑坡风险类型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了滑坡风险层次链和实际应用的方法。不同滑坡风险类型之间具有层次链的相互关系,不同层次的功能不一样,但相互之间互为支撑。  相似文献   
75.
基于结构两相阻力分析的泥石流堆积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泥石流的结构两相阻力特征,采用结构两相阻力对泥石流的堆积形态进行了静力学分析,推导出在一般条件下泥石流堆积形态的公式,并讨论了在不同条件下泥石流堆积形态的特点。分析表明采用结构两相阻力对泥石流堆积形态分析可以较合理的模化阻力项,能够表现泥石流体复杂的成分结构组成,较真实的反映实际泥石流的堆积形态特征。在特定材料条件下,结构两相阻力项转化为单一材料阻力项,所得到的相应结论与已有对单一材料的分析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76.
在边坡、滑坡防治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的П形、h形等复合式抗滑桩,由于其多属于复杂的超静定结构,受力形式或荷载分配方式仍存在较大争议,桩土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传统方法在求解其内力时往往面临较大困难。有限单元法和强度折减法的结合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该方法求解这一类问题时不需要假定抗滑桩系统的结构类型以及岩土体作用在抗滑桩上的荷载分布形式,因此获得的计算结果往往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以某隧道进口岸坡的П形抗滑桩为例,在详细分析岸坡稳定性状况以及可能失稳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桩身内力、桩土作用关系以及治理效果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解这类具有复杂超静定结构抗滑桩系统的内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计算结果对该治理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7.
水电站料场高边坡具有高度大、坡度陡、卸荷速度快等特点,因多按临时边坡进行设计,故施工期变形破坏事例频发。基于这一现状,依托瀑布沟水电站两岩质料场边坡,通过两年多跟踪施工过程的支护设计工作,总结出一套操作性强的料场高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方法。针对料场边坡存在的受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整体稳定性、浅表层块体稳定性、碎裂岩体稳定性三种工程地质问题,在跟踪施工过程开展岩体结构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稳定性评价思路,开展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施工期动态支护设计按照保证整体稳定,控制局部变形,顾全潜在失稳区域的理念,通过定性评价确定不稳定区域并优先设计提交施工;针对施工中最易出现的块体变形和碎裂岩体变形,建立了合理的支护设计原则和严格的施工规定;对稳定性差、施工风险高、支护造价大的潜在不稳定区域,应及时地调整开挖方案,减少工程造价。实践表明,这套方法保证了料场高边坡的快速施工安全,减少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78.
泥岩损伤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长江三桥地基中的泥岩为对象,对泥岩进行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侧压的增大,破坏荷载增大,塑性变形明显增大,岩石破坏后,残余强度随侧压增大而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泥岩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泥岩微元体破坏服从莫尔-库仑岩石强度判据时的损伤软化参数与围压的关系特征。结合岩石破裂过程应力 应变全过程曲线,讨论了初始损伤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泥岩初始损伤时的主应力差对数随围压增大而增大,两者呈线性关系; 分析了泥岩损伤变量随主应力差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泥岩损伤变量与主应力差呈双曲线数学关系,通过对双曲线模型作线性化处理,结合试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模型参数,分析结果发现F 0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而m则随压的增大而减小,反映泥岩随围压的增大,脆性度降低。  相似文献   
79.
软弱结构面表面形态与充填度的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构面的表面形貌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但其对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软弱结构面非充分充填状态研究很少。在分析了结构面的起伏形态后,借助摩擦学理论对充填软弱物质的结构面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地下水和泥膜等对结构面强度的污染效应。通过与试验资料的对比,得到研究成果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80.
变形对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影响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系数是非饱和土渗流分析中最重要的参数。本文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结合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建立了一个能够考虑孔隙结构影响的饱和土渗透系数计算模型,而后结合Mualeum(1976)的相对渗透系数模型以及Assouline(2006)提出并验证的孔隙结构参数随变形的变化规律,模拟了变形对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影响,通过和试验数据以及已有的模型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