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657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为了弄清楚勉略构造带中三岔子岛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源区特征,对南秦岭勉略缝合带三岔子岛弧蛇绿混杂岩中的辉绿岩墙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三岔子辉绿岩中的锆石主要包括2个年龄区间:有8颗锆石记录古生代年龄信息,其n(206Pb)/n(238U)年龄为264~487 Ma,w(Th)/w(U)为0.4~0.8,其中有6颗锆石的N(176Hf)/N(177Hf)初始值为0.281 934~0.282 292,对应的εHf(t)值为-9.4~-16.4,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另外2个测点(BQG-014,BQG-021)的N(176Hf)/N(177Hf)为0.282 722~0.282 798,对应的εHf(t)值为4.5~6.3,为典型的幔源岩浆锆石;有15颗锆石记录了元古代—太古代的年龄信息,N(207Pb)/N(206Pb)年龄主要为1 713~2 559 Ma,N(176Hf)/N(177Hf)初始值为0.281 288~0.282 263,对应的εHf(t)值为-1.3~8.7,绝大部分锆石的εHf(t)值大于2,显示出幔源岩浆锆石的特征。根据锆石Hf同位素组成,BQG-014和BQG-021样品为典型的幔源岩浆锆石,因此,其形成年龄(264~295 Ma)应代表了勉略洋消减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大陆弧岩浆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2.
青藏高原东部中甸岛弧红山地区发育有印支期和燕山晚期两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主要集中在~216Ma和~76Ma两个时期。印支期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于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背景下,与矽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印支期的红山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r(平均为938×10-6)、低Y(平均为18.6×10-6)、Yb(平均为1.7×10-6)含量,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平均为20.1),同时也有着较高的Mg#(平均为51)、Cr(平均为103×10-6)、Ni(平均为22×10-6)含量,指示印支期红山中酸性岩与普朗-雪鸡坪成矿岩体有着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二者可能有着相似的物质源区和成岩模式。而形成于燕山晚期的红山花岗斑岩具有低Sr含量 (平均为149×10-6)和更低的Y(平均为10.8×10-6)、Yb(平均为0.9×10-6)含量,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a/Yb)N平均为56.0),明显区别于义敦岛弧弧后区的高贡-措莫隆A型花岗岩,前者很可能是红山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中甸岛弧发育于燕山晚期的斑岩型矿床,我们认为该地区发育于燕山晚期的中酸性岩浆作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斑岩型矿床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下。  相似文献   
133.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迪彦庙蛇绿岩的识别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新识别出的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迪彦庙蛇绿岩位于中朝古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中部。通过对迪彦庙蛇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迪彦庙蛇绿岩由孬来可吐和白音布拉格两个蛇绿岩带组成,各带宽约3km,延伸约30km,蛇绿岩各单元出露齐全。岩性由下到上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层状-块状辉长岩、斜长岩、细碧岩、枕状玄武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及硅质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稀土配分模式具SSZ型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特征;枕状玄武岩具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特征;硅质岩的Al2O3/(Al2O3+Fe2O3)比值显示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34.
白碱沟和帐篷沟剖面位于东准噶尔西缘,出露有大量古生代火山岩,是研究东准噶尔古生代火山岩及构造演化的有利区域.本文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法和Hf同位素系统对该区中的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流纹岩、角斑岩以及少量的凝灰岩和正长斑岩进行了地质年代学研究,认为它们形成于早泥盆世至晚石炭世之间(400~307...  相似文献   
135.
李奋其  刘伟  张士贞  王保弟 《地质通报》2012,31(9):1420-1434
朱拉岩体位于冈底斯带东部,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发育闪长质包体,二者呈渐变过渡关系。3件寄主岩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64.6Ma±0.8Ma、64.3Ma±0.8Ma和63.9Ma±0.5Ma,含776Ma的继承岩浆锆石。1件闪长质包体样品年龄加权平均值为66.1Ma±0.3Ma。闪长质包体低Si,中Mg(Mg﹟平均41.1),属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Nb/Ta值为22,Sr/Y值为3.69,稀土元素分馏较低,LREE/HREE平均值为1.92,Eu强烈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Ti),暗示岩浆成分主要为幔源。寄主岩石富Si、K,贫P,属铝质—偏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Nb/Ta值15.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Ba、P、Ti),具有活动陆缘钙碱性岩系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寄主岩石与闪长质包体具有密切的成生联系,闪长岩形成于富集俯冲带组分的地幔熔体,在上升过程中混染了一定量的壳源物质结晶分异产物,寄主岩石则为底侵作用产生的大量壳源熔体与少量幔源熔体混合并发生一定程度分离结晶后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古新世朱拉岩体与雅鲁藏布江大洋的向北消减有关。  相似文献   
136.
钦州湾-杭州湾构造结合带(南段) 地质演化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中间的巨型构造结合带。根据内部结构不均一性和演化历史的差异,钦-杭结合带可划分为3段:北(东)段、中段和南(西)段,分界线大致为北纬24°和北纬27°。中段与南岭带大体一致;北段指南岭以北地区,即绍兴-江山-萍乡一带;南段位于南岭以南区域,大致与云开-十万大山带相当。钦-杭结合带南段是华南大陆壳再造和矿产资源寻找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的地质演化与钦-杭结合带具有整体一致性,特别是具有一致的开-合历史。震旦系底部的粤西云浮大降坪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海底喷流沉积的产物,它与信宜和陆川新元古代蛇绿岩等是南段洋壳存在的重要证据。在进一步的矿床勘查中,要重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寻找。中酸性斑岩体来自于元古宙岛弧底部玄武质岩石(下地壳)在中生代时期的部分熔融,本质上该类矿床带有岛弧俯冲环境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7.
各贡弄斑岩铜多金属矿区属藏东贡觉县管辖,位于玉龙成矿亚带南段。关于玉龙成矿带前人做了大量工作,认为玉龙铜矿岩体为钙碱性中酸性花岗斑岩,含矿岩体多在喜山期岛弧环境下侵入三叠系地层,本文认为各贡弄岩体与玉龙岩体产出构造背景基本相同,其岩体属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8.
三江构造-岩浆-成矿带中的义敦岛弧带经历了印支期的洋壳俯冲造山、燕山期的弧-陆碰撞和喜马拉雅期的陆内走滑作用。义敦岛弧带南端的中甸地区广泛发育中-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复式杂岩,曾普胜、侯增谦、李文昌等根据斑岩体空间的分布特点及岩性、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把中甸地区的斑岩带分为东斑岩带、西斑岩  相似文献   
139.
西藏措勤晚白垩世英安岩的厘定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曾令森  刘静  肖萍  高利娥 《地质科学》2013,48(2):484-500
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拉萨地块中带措勤地区发育一套形成于晚白垩世中期的英安岩(88.5±1.2 Ma)。该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地壳深部岩浆岩部分熔融形成的Ⅰ型岩浆岩,经历了明显的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与同时代的侵入岩相比,该套火山岩为高度演化的岩浆,Rb/Sr比值较高,但Sr/Y比值较低。在拉萨地块内部,广泛发育的90~85 Ma的岩浆作用与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0.
缅甸钦敦-睡宝盆地火山岛弧带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缅甸钦敦-睡宝盆地在上新世之前的沉积相主体由东北部的海岸平原向西南逐渐过渡到滨浅海,三角洲相对不发育,火山岩呈南北向断续分布在盆地的中部。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和海平面升降决定了火山岛弧带的沉积环境。宽缓的构造背景是形成海岸平原.滨浅海沉积环境的决定因素;岛弧带的火山活动自白垩纪至中新世整体表现出较持续的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不仅参与了正常的地层沉积,还对古生物的繁殖和化石的保存起到破坏作用。海平面升降也是控制沉积体系展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