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659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竹鸡项铜矿位于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西南三江成矿带北带,义敦岛弧有色、贵金属矿产地集中区南部.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Rb、Th和U富集,而Ba、Nb、Sr、P、Ti明显亏损,岩体为轻稀土富集型,呈现中等Eu异常.根据矿床的化学成分特征,成矿构造环境的研究,认为竹鸡顶为滞后火山弧的环境下受到碰撞造山伸展降温过程中的岩浆-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铜矿,扬子西缘的俯冲作用为富铜的幔源流体进入中下地壳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2.
皖南浅变质岩区的构造演化及矿产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南浅变质岩地区由四个不同构造单元拼合而成。中元古早期皖南为一古岛弧;约1000Ma前,华南板块沿江山-绍兴一带俯冲,是岛弧向扬子板块增生;约900Ma前左右,皖南沿祁门-三阳坑一带产生弧后扩张盆地;而850Ma前,华夏古陆沿江山-绍兴一带与扬子板块对接拼合,弧后盆地被动俯冲结束,标志增生的完成,同时深部发生重熔,形成初生陆壳改造型(S型)花岗岩类侵入体,如休宁、许村、歙县等岩体;约780Ma,华南洋壳的俯冲使洋盆逐渐缩小,华南板块和扬子板块发生碰撞,以至祁门-三阳海盆关闭,形成祁门-三阳坑陆壳碰撞地缝合线。这时期的碰撞挤压,使初生陆壳重熔形成板内改造型灵山、莲花山和白际山侵入岩体,最终形成白际岭火山岩推覆席,标志皖南构造格局形成。这些构造演化既奠定了本区的构造格局,又控制着该区的矿产分布。本区主要矿种的成矿期为晋宁期和燕山期,中生代的成矿作用是在晋宁期变质基底上局部演化的结果,即中生代的矿产分布仍反映了基底格局对区域成矿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3.
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新进展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48  
新疆东天山发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及矿带,预计3-5年内铜金属资源量有望超过千万吨,将形成一个远景巨大的铜矿带,该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为泥盆纪火山岛弧(390Ma左右),岩浆-热液演化是高氧化(fo2=10^-20-10^-8)控制之下的,高位斑岩体形成时代为360Ma,辉钼矿形成时代为322Ma,闪长玢岩经研究后属于一套从钙套性-碱性的玄武质过渡到英安质的火山杂岩,成矿9兴度推测达4-6km,大约与多宝山相当,故大部分矿化体产于围岩中,土屋,延东和灵龙等矿床类型属于斑岩型的地质证据占优,这些矿床也有后期叠加的热液蚀变和矿化。  相似文献   
164.
165.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6.
吉林中部呼兰群泥质岩递进变质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古生界呼兰群变质岩系位於吉林褶皱带南端,其中泥质岩变质片岩段具有明显的递进变质作用,并可划分为:铁铝石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硅线石带四个矿物带,呈中压中温巴洛式变质带特征。本文对该变质带矿物组合、原岩建造、变质作用演化、成因机理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7.
168.
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第三纪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基本属于钙碱性火山岩系列,是岛弧火山作用的产物。该岩石组合中,随岩石中SiO_2含量的增加,斜长石斑晶数量减少,微量元素Cr、V丰度降低,Sr、Ba丰度下降,这些揭示了岩浆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稀土元素的系统变化也证明了这一点。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定量计算所验证了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9.
170.
向忠金  闫全人  夏磊  宋博  王宗起 《地质学报》2016,90(8):1886-1899
沿扬子板块北缘大巴山弧形断裂出露的新元古代龙潭河组主体为一套富火山碎屑沉积岩夹原生火山碎屑岩组合。长期以来,它们以及上覆砂砾岩组合(木座组)(前人认为冰蹟岩)统被解释为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陆内裂谷和被动陆缘沉积。龙潭河组岩石组合包括杂砂岩、含砾粗砂岩、砾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含砾)凝灰岩。砂岩碎屑组成研究表明,龙潭河组碎屑以火山岩岩屑和斜长石为主,少量石英,砾岩砾石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这些特征表明物源区主要出露中、基性火山岩和富火山碎屑沉积岩,少量长英质岩石,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本文对一套具有近源堆积特征的火山质砾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锆石具有两组集中年龄群,峰值分别为~770 Ma和~705 Ma,表明源区存在至少两期岩浆活动。龙潭河组砾石、岩屑和锆石较差的磨圆度和分选性共同表明它们为一套近源沉积,碎屑组成表明物源区为~705 Ma岛弧,形成于弧后环境。龙潭河组物源区岛弧构造背景的确定暗示南秦岭造山带北大巴山地区与俯冲相关的岛弧构造体制一直持续到~705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