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陕西省洛南石门中寒武世鲕状灰岩的有限应变分析表明,该点发生了压扁型应变;除由变形鲕粒最大扁平面构成的面理构造外,还发育一组拉伸线理。晚奥陶世,泰岭古岛弧与华北陆壳基底碰撞向北逆掩,导致华北南缘中元古代—早古生代盖层岩系由北向南逆冲推覆。鲕粒的变形史证实了这一地质事件所造成的地壳缩短作用的后继运动所造成的左行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22.
成亚利  周富民  张毅  张三龙 《云南地质》2013,(4):436-438,456
围绕碾沟复式花岗岩和闪长岩,发育一组时间、空间、成因有联系的不同类型矿体——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沉积改造型.从岩体中心→接触带→围岩,成矿元素显Mo→Cu (Mo) →Pb、En,Ag变化规律.受地层层位及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23.
这是一件令不少人都大为惊讶之事: 时下,在不少地方开发区曾一度存在的违法违规用地现象,而在洛阳市洛南新区的开发中却没有出现.三年多来,这里的几乎每一宗用地,都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24.
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起陕西省的金堆城,东至河南省栾川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的华北地台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东段河南境内,产出了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等超大型钼矿床,但同样位于该钼矿带的陕西境内,找矿却没有更大突破.从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对其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矿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莲花沟矿区燕山期的莲花沟花岗斑岩及寨子沟闪长玢岩岩体具有多期次脉动侵入特征,北东向次级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通过对该区找矿因素的研究,指出找矿有利地段,进一步指导该区的找矿工作,以达到重大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5.
据对陕西洛南─古城一带所出露的一套钙质砾岩的沉积特征及其与国内相应层位的对比研究.提出这套砾岩应属于震旦系.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在东秦岭南洛河流域发现了大批旧石器地点,该区域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但是,早期人类在这一带的活动时间和环境背景尚不清楚。由于第四纪黄土的定年方法相对成熟,旧石器遗址的黄土堆积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重要证据。对洛南盆地上白川和刘湾两个遗址的黄土剖面进行土壤地层和磁性地层研究以及光释光年龄和磁化率测定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黄土堆积可能从11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地层有明显的黄土-古土壤旋回,指示了气候和环境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的变化。黄土地层下部出土的石制品表明,至少在约80万年前后人类就在这一带活动并制作工具。石制品两面加工技术被广泛采用,大量制作精美的手斧和薄刃斧等Acheulian工业类型工具的发现,显示洛南盆地的旧石器工业可能已经突破了"莫氏线(Movius Line)"的框架。  相似文献   
27.
胡浩  李建威  邓晓东 《矿床地质》2011,30(6):979-1001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洛南-卢氏地区出露大量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中酸性小侵入体,主要岩性包括石英闪长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其中大部分是该区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铁-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但迄今为止对这些岩体的侵位时代及岩浆活动构造背景的研究还很薄弱.文章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该区典型侵入岩(夜长坪、柳关、后瑶...  相似文献   
28.
断裂带基性构造岩中的角闪石变形行为及变形过程中成分变化是研究断裂带变形环境及构造演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中地壳角闪质岩石流变学特征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洛南-栾川断裂带庙子构造剖面中基性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中角闪石的变质变形分析研究表明角闪石的显微变形特征以膨凸式和亚颗粒式动态重结晶为主,其变形环境应为角闪岩相。探针成分分析显示角闪石全部为阳起石,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角闪石Al2O3-Ti O2图解显示其核部成分偏壳幔混合,边部成分偏壳源;(Na+K)-Ti变异图显示其形成环境主要为角闪岩相,核部偏麻粒岩相,边部偏绿片岩相。与角闪石共生斜长石也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残斑核部成分偏基性,边部及基质中新生斜长石成分偏酸性。用斜长石-角闪石实验地质温压计计算结果指示了核部温压为620~640℃,0.4~0.7GPa;幔部的温压为490~520℃,0.15~0.65GPa;边部的温压为465~482℃;0.5~0.8GPa。所以,庙子基性糜棱岩中角闪石的核部形成于相对较高温的深部环境;边部是在断裂带剪切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和退变质偏壳源成分的环带,反映出在活动过程中有一定的抬升。所以,由断裂带角闪石的变质变形分析可以揭示断裂带的构造活动过程以及温压环境,对研究造山带中断裂带的活动条件及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华北板块南缘陕西洛南县北部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层控玉化硅质岩中,发育似层状硅质玉髓及透镜状燧石,这些燧石及硅质玉髓已经玉化,质细色艳,达到高品级石英岩质玉石级别,已申报为国家宝玉石矿种,并在宝玉石市场崭露头角,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作者以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为手段,研究该层控玉化硅质岩特征、成因及意义。研究表明: (1)层控玉化硅质岩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的紫红色、灰绿色薄层状砂泥质板岩层中,层厚一般0.5~4 m;似层状玉髓多呈紫红色、灰绿色、烟灰色和无色等,透镜状燧石多呈紫红色及灰绿色似玛瑙纹圈层状。(2)硅质玉髓主要成分为石英,隐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细腻、坚硬,玻璃光泽,半透明—微透明;其Al/(Al+Fe+Mn)均值为0.62,Zr/Hf均值为34.83,Sr/Ba均值除1个异常点外为0.50,V/Ni均值为0.37,ΣREE均值为5.11,δCe均值为1.02,δEu均值为0.86,LaN/CeN均值为0.85,总体显示淡水沉积环境,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来源,也有后期热液作用来源的部分加入。(3)似层状硅质玉髓层是由于快速海退引起的淡水淋滤硅化作用形成的海底硬底构造或硅质壳;似玛瑙纹透镜状燧石及彩色似层状硅质玉髓层是由于沉积期及沉积期后成岩作用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及后期热液侵入烘烤引起的紫色与绿色致色矿物或致色元素转变形成;角砾状燧石是由于后期秦岭强烈构造作用,引起似层状硅质玉髓上下岩层因软硬差异而产生的变形破裂作用形成的构造角砾岩。  相似文献   
30.
据对陕西洛南-古城一带所出露的一套钙质砾岩的沉积特征及其与国内相应层位的对比研究。提出这套砾岩应属于震旦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