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8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486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5篇
  1976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1.
岩溶洞穴分类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任 《中国岩溶》1994,13(3):229-236
根据一固定流域范围内相对于岩溶合水层的水流运动方式,将洞穴划分为流入、流出和穿越含水层三种类型;并指出:只要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洞穴在流域中所处位置,所执行功能和拥有水动力条件就会随之保持稳定,形成一定成因类型的洞穴,其发育就会表现出很好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并展示出相应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12.
织金洞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与洞穴成因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熊康宁  朱文孝 《中国岩溶》1994,13(3):281-291
织金洞由于洞穴内碳酸钙沉积形态多样,洞外喀斯特景观组合完好,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洞。本文通过分析该地区新构造抬升及河流下切引起的水动力效应,探讨喀斯待发育与洞穴形成演化的成生联系。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的间歇性抬升,区域侵蚀基面下降,喀斯特回春峰,丛洼地、峡谷向深发育,谷坡洞穴层层分布。在岩层平缓、节理发育的条件下,地下河下切与崩塌作用相结合是地下喀斯特向地表喀斯特转化的重要方式,即对洞穴通道的扩大和峡谷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第四纪以来的水系变迁与河流袭夺是该区洞穴形成发育的根本动力。结合织金洞大形态的地质构造控制特点和碳氧同位素年代测定与古环境分析,发现:在早更新世中晚期,随干流六冲河的下切,以结河下游潜伏地下形成夹岩洞和龙吸洞,新寨河下游相应形成黄家岩洞;中更新世早期,该河流继续下切、变迁、袭夺并伴有崩塌作用,形成了横跨在峡谷上的双层天生桥,织金洞主洞和黑洞也属这一期的产物;中更新世中期,新寨河逐渐被以结河袭夺,织金洞由于较大的枯洪水位变幅引起频繁的崩塌,形成大厅;中更新世晚期,洞穴脱水,碳酸钙沉积形态广泛发育,直至全新世。   相似文献   
613.
贵州织金洞沉积物形成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对织金洞洞穴沉积物调查、洞穴现生藻类调查、以及对采样的生物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和鉴定资料的分析,作者初步探讨了洞穴沉积物与生物有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在此基础上,力图从生物作用的观点对洞穴沉积物的特征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14.
通过对桂林穿山公园内—石灰岩孤峰中四层洞穴的沉积物研究,揭示了这些洞内沉积物系来自不同外部来源。下部三层洞内的沉积物颗粒均为棱角状,说明它们来源不远(10公里)。它们可能是在孤峰形成前由风或洪水带入洞内。上部两层洞内的沉积物与下层洞的不同处在于:它们是风积、冲积或洪积的,有的沉积物的形成历史很可能早于峰林地形发育史。   相似文献   
615.
岩溶洞穴的分形弯曲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兴 《中国岩溶》1995,14(3):241-245
本文对岩溶洞穴提出了分形弯曲度的概念,并且以洛塔地区岩溶洞穴为例,计算了各岩溶洞穴的分形弯曲度,对岩溶洞穴的形状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16.
桂、湘某些岩溶洞穴氡及其子体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李彬  林玉石  徐胜友 《中国岩溶》1995,14(4):345-351
通过对广西、湖南4个洞穴空气中的氧及其子体的初步研究发现,桂林地区的洞穴氧含量与世界上其它一些洞穴相比普遍较低,仅为0.046~0.168wL(或339~620Bq/m ̄3),而世界上洞穴最高浓度达41.97WL。这可能与桂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低背景值有关。同时发现,洞穴内空气流动程度是决定洞内氧及其子体聚集量的主要因素。在同一洞穴中,洞口附近的氧浓度要比深部低;而在放射性元素高背景区的万华岩中,由于它为一地下河型洞穴,且有三个进出口,洞内空气流动程度较高,故氧的浓度反而很低,仅为78~88Bq/m ̄3(0.011~0.012WL)。   相似文献   
617.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旅游资源丰富,可分为山、水、洞三大类九个亚类,分别构成了各具特色的五个景区。虽然五个景区开发程度不一,但大都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其中包括过分重视工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污染及景区自身环境美化不够等。本文在景观介绍和环境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石花洞、银狐洞及云水洞旅游环境容量还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18.
以北京西山大石窝镇石门岩体为核部,地层分别向南、北两翼倾斜,形成大石窝—白带山地区的石门背斜。地层从核部向两翼依次出露蓟县系高于庄组、杨庄组和雾迷山组。白垩纪石门岩体的热力变质作用使得雾迷山组一段地层大理岩化。在背斜南翼的辛庄、大石窝、独树村北形成螺丝转、青石、青白、艾叶青和白石大理岩,在下营村西形成纹层状(砖渣)大理岩,成为云居寺刻经石材的主要产地;大石窝村西北王八坑的青石类石材和高庄村西白玉塘的汉白玉大理岩,成为故宫石材的产地。在背斜北翼形成白带山,雾迷山组顶部由西向东形成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上方山云水洞和埋藏古人类化石的田园洞3个岩溶洞穴。  相似文献   
619.
2015年在太行山区阜平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北方大型岩溶洞穴--神仙洞。2017年继续对该洞穴采用无纸化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方式进行重点探测,并比对两套数据以验证无纸化洞穴测量的精度与准确性。通过对神仙洞地下河开展的示踪试验,首次证实了神仙洞与金龙洞相连通;通过对神仙洞发育演化分析以及资源景观评价,认为神仙洞地质遗迹景观,特别是一些组合形态,在北方溶洞中具有较高价值,并提出保护性开发建议,旨在为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开发提供精准支撑。  相似文献   
620.
目的:观察洞穴式清创术合透脓散治疗亚急性期肉芽肿性乳腺炎(GL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 例亚急性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 例。治疗组予洞穴式清创术合透脓散治疗,对照组予切开排脓术合透脓散治疗。2组治疗后进行6 个月随访,观察比较2组乳房外形、疼痛、功能等情况并进行评分,比较2组病程,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房外形、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洞穴式清创术合透脓散治疗亚急性期肉芽肿性乳腺炎,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痛苦,保留较好的乳房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