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393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土体流变破坏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轩明  赵欣  陈小婷 《岩土力学》2003,24(6):1074-1078
根据不同载荷条件下土体蠕变破坏的时间数据列,建立了土体流变破坏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该模型能根据土体在较高应力条件下的蠕变破坏时间预测其在较低应力水平条件下的蠕变破坏时间,可用于边坡破坏预测、岩土工程、岩土力学试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2.
岩石圈流变实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岩石高温高压变形实验是了解地球内部物质流动特性的最直接的手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岩石流变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 ,重点总结了水和部分熔融对上地幔顶部橄榄石流变行为的影响 ,以及地壳多相岩石流变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 .  相似文献   
103.
南海北部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地球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健  汪集旸 《中国科学D辑》2000,30(6):561-567
利用地热学和重力学方法, 计算和分析了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热结构及流变特征. 研究表明, 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存在分层变形的物理条件, 上地壳温度比下地壳温度低150~300℃, 而粘滞系数比下地壳高2~3个数量级, 说明上地壳脆性程度较高, 下地壳塑性程度较高. 陆缘带岩石圈之下地幔总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 带动北部大陆边缘向洋扩张、离散和断裂解体. 在向洋离散过程中, 由于上地壳温度低、粘滞性大, 下地壳温度高、粘滞性小, 形成低粘滞通道, 在新生代构造扩张活动中, 岩石圈内出现分层变形, 扩张的陆缘发生差异性块断运动、形成陆缘地堑系.  相似文献   
104.
包体流变模型体应变场时空演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包体流变模型的理论解,计算了三维粘弹性介质中球形硬包体与软包体在地面引起的体应变.结果表明,球形硬包体的地面体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现出特征不同的3个阶段(,,).它与大量地形变资料出现的,,阶段相似;而球形软包体却没有此特征.其中,阶段的前兆在近源区和远源区都向外扩展;阶段的前兆在近源区和远源区都处于极值状态;阶段前兆在远源区表现为向近源区收缩,而在近源区表现为向外扩展.这些结果对地震前兆的时空演化过程阶段性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5.
一个用于面板坝流变分析的堆石流变模型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王勇  殷宗泽 《岩土力学》2000,21(3):227-230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从宏观上建立了一个用于面板坝流变分析的堆石流变模型: 堆石的瞬时弹塑性变形由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确定,并计入时间效应, 由双曲线函数经验公式计算堆石与时间有关的粘塑性变形。通过现场实测结果的反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6.
在三维流变介质体源孕震模型的粘弹性位移场与应变场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流变介质体源孕震模型的前兆场理论解,导出了流变介质中任意一点(x,y,z)的地倾斜、地下水位、电阻率的粘弹性解析解,并对地电阻率的应用作了初步分析,为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针对传统的人工识别浅剖图像层界方法精度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泥流变特性与灰度共生矩阵的航道底质层界智能识别方法。利用航道浅剖数据计算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值来描述底质层界纹理,粗略提取层界边缘;通过浮泥流变特性模型智能识别、连接同一层层界矢量点,准确识别底质层界。对比智能和人工提取连云港航道浅剖数据层界实验的结果表明:结合浮泥流变特性与灰度共生矩阵算法的层界识别方法,可以准确描述底质分布情况,快速自动识别层界线,智能化提取航道底质层界。  相似文献   
108.
109.
王刚  金峰  徐艳杰 《岩土力学》2001,22(3):343-346
建立适用于离散元方法的岩体构造面流变模型,在传统的离散元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引入积分型流变本构方程和粘性等效接触力增量并嵌入到离散元的计算流程中,成功地模拟了离散介质结构面的流变性质,通过对一个简单算例计算值和理论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模型有良好的精度,具有应用于岩质高边坡和离散块体系系统流变分析的重要前景。  相似文献   
110.
软岩立井井壁与流变岩体相互作用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变介质模型,分析软岩立并并壁与粘弹塑性围岩的相互作用。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及围岩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得到围岩应力、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粘塑性区的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