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393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胡华  顾恒星  俞登荣 《岩土力学》2008,29(3):696-700
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表明,软弱岩土具有流变特性,动态载荷作用加速了软弱岩土的流变行为,成为诱发岩土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动力。在测试分析动载作用下淤泥质软土的流变力学特性基础上,建立了动态黏弹塑性流变力学模型和流变方程,推导出动态流变参数计算式;通过测试,分析了动态剪切作用频率、动态剪切应变、淤泥质软土含水率等因素对动态流变参数影响特性。研究结果对揭示动载作用下淤泥质软土动态流变特性与流变参数影响变化规律,探索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的流变动力学机制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
软土流变的物质基础及流变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任国  房营光 《岩土力学》2009,30(7):1915-1919
采用改进的直剪蠕变仪,研究结合水对软土流变性质的影响。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分别完成了含高岭土、膨润土不同重量百分比2组烘干试样和1组砂土的流变性质测试。测试结果与近期已取得的试验成果对比分析表明,结合水是产生土样流变性质的重要因素;烘干试样的黏滞系数均比与其矿物成分相同的湿土试样的黏滞系数大,砂土试样的黏滞系数比湿黏土的黏滞系数大,即烘干土样与砂土土样流变变形阻力相对湿黏土的大,流变现象相对不明显。在试验基础上,探索了控制软土流变特性的物质基础,提出了“流变物质”概念,“流变物质”与软土的流变性质互相对应,是软土产生流变的主要物质基础,并给出了与其力学性质相适应的流变机制的软土流变特性的物理描述。  相似文献   
93.
王军  曹平  李江腾  刘业科 《岩土力学》2009,30(7):2158-2162
针对在建公路边坡,受切破、降雨和施工等影响引起边坡及铁路偏压隧道的严重变形,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程序FLAC3D以塑性力学、流变力学和渗流力学为理论依据,利用改进的黏弹塑性流变模型,分析山区挖方边坡和坡顶隧道联合稳定性的过程。通过自编的计算程序,对隧道边坡各种工况力学-流变-渗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计算所得的位移和孔隙压力等值线分布特征,分析其潜在滑动带和隧道破坏影响区,确定其重点加固的范围。应用结果表明,工程抗滑桩桩顶位移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比较吻合,改进的黏弹塑性流变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岩土类材料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94.
王战鹏  朱珍德  易顺民 《岩土力学》2005,26(Z2):211-214
深圳是近20余年的时间高速建成的的新型现代化城市,成百上千座高层建筑坐落在罗湖断裂区域,因而研究罗湖建成区断裂带长期稳定性意义重大。通过对罗湖建成区两种典型的软弱岩石,含角砾泥岩和粉砂岩进行系统的室内流变实验研究,给出了适合罗湖破碎断裂带岩体的流变模型。选取罗湖断裂带轴部的核心断层——黄贝岭F8断层,运用得到的流变模型对黄贝岭F8断层的进行了长期稳定性计算。关键点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面建筑物施工完成初期,断裂带将出现明显的竖直位移,竖直最大位移为7.797 6 cm , 水平位移最大值为0.950 1 cm。随着时间的延伸,竖直位移增量率由刚开始的每年0.63 cm降至0.21 cm;水平位移增量率由刚开始的每年0.047cm降至0.01 3 cm, 该断层对周边建筑的长期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
基于FLAC3D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二次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褚卫江  徐卫亚  杨圣奇  周维垣 《岩土力学》2006,27(11):2005-2010
由于岩土介质的复杂多样性,通用分析软件所提供的岩石流变本构模型往往不能满足工程实际数值分析的需要。依据FLAC3D(Version 2.1)所提供的二次开发程序接口,结合西原黏弹塑性流变模型分析了二次开发程序运行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西原流变模型具体实施的程序框图和代码编写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技术。通过一个简单的算例验证了程序编制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由于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技术,FLAC3D二次开发接口更加简单实用,提供的研究思路可为其他流变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王芝银  郭书太  李云鹏 《岩土力学》2006,27(12):2122-2126
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的岩体洞室围岩承受应力场与渗流场的耦合作用,而且其变形随时间的持续而发展。本文以岩体水力学和流变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建立了岩体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作用下的流变分析模型,导出了相应的流变有限元计算格式。所建立的两场耦合有限元流变分析模型,可用于对地下洞室和边坡工程等进行两场耦合流变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7.
润扬大桥北锚碇岩石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了解润扬长江大桥北锚基础岩石的流变力学特性,针对北锚基础区域的岩样,通过模拟其受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并选用广义的Kelvin模型进行了参数拟合分析,掌握了岩石蠕变的基本规律,并获得了粘滞系数等相关的流变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8.
土体流变破坏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轩明  赵欣  陈小婷 《岩土力学》2003,24(6):1074-1078
根据不同载荷条件下土体蠕变破坏的时间数据列,建立了土体流变破坏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该模型能根据土体在较高应力条件下的蠕变破坏时间预测其在较低应力水平条件下的蠕变破坏时间,可用于边坡破坏预测、岩土工程、岩土力学试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99.
岩石圈流变实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岩石高温高压变形实验是了解地球内部物质流动特性的最直接的手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岩石流变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 ,重点总结了水和部分熔融对上地幔顶部橄榄石流变行为的影响 ,以及地壳多相岩石流变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 .  相似文献   
100.
南海北部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地球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健  汪集旸 《中国科学D辑》2000,30(6):561-567
利用地热学和重力学方法, 计算和分析了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热结构及流变特征. 研究表明, 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存在分层变形的物理条件, 上地壳温度比下地壳温度低150~300℃, 而粘滞系数比下地壳高2~3个数量级, 说明上地壳脆性程度较高, 下地壳塑性程度较高. 陆缘带岩石圈之下地幔总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 带动北部大陆边缘向洋扩张、离散和断裂解体. 在向洋离散过程中, 由于上地壳温度低、粘滞性大, 下地壳温度高、粘滞性小, 形成低粘滞通道, 在新生代构造扩张活动中, 岩石圈内出现分层变形, 扩张的陆缘发生差异性块断运动、形成陆缘地堑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