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0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1346篇
测绘学   39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491篇
地质学   3371篇
海洋学   2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银献  江源 《探矿工程》2008,35(5):77-79
通过非开挖导向跟管钻进技术在地铁暗挖车站管棚工程中的应用实例,阐述了非开挖导向跟管钻进技术在管棚铺设中的相关设备、仪器、施工等方面的技术特点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仪征-长岭原油管道黄石长江盾构穿越隧道北岸接收竖井工程软土段所采用的逆作法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93.
任建亭  侯庆志 《岩土力学》2008,29(3):645-650
考虑土体-结构-流体耦合作用,研究流体脉动对浅埋输液管道轴向应力的影响.基于流固耦合、管-土耦合理论,建立了浅埋管道动力学分析模型,应用力平衡条件,推导了浅埋管道的静力及动力方程,并利用行波方法求取了动力方程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管道应力特性.结果表明:流固耦合对浅埋管道应力有较大影响,较小幅值的压力脉动可使管道应力大幅增加.同时,讨论了管道埋深、土质条件及管道半径对管道应力的影响.在相同流体脉动激励下,管道应力随覆盖层厚度、土体刚度、管道半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4.
《岩土力学》2008,29(5):1386
中铁一局在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秦东隧道施工中,成功研究出适用于不同黄土地质的大断面隧道掘进技术,达到了世界隧道修建技术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95.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在中国传统上称为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主要发现在中国东部,后来在北疆地区也有新的发现.根据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它们集中分布在3个带,并分属于3个成矿时期.它们包括:(1)新生代台湾东部岛弧带;(2)晚古生代北疆岛弧带;(3)中生代沿中朝克拉通北界的大陆边缘带;(4)中生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陆边缘带.绝大多数矿床是低硫化型的,只有3个是高硫化型的,另有1个是与碱性岩系有关的Au-Te型矿床.除了中国最大的金矿床金瓜石矿床外,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上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总的来说只有较小的经济重要性.在中国东部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总储量,与区内广泛分布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十分巨大的体积极不相称.较古老的成矿年龄,中国东部的中生代和北疆的晚古生代,是中国大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根据中国的成矿条件和保存条件的分析,以及与美国西部和俄国东部的对比,提出了中国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潜力的一个初步评估.北疆可能有较大的寻找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潜在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6.
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分析埋管事故发生的原因,对导管受力进行了分析.混凝土流动性是导致埋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严格控制导管埋深是预防埋管事故的主要方法,"勤测、勤提、勤拆"是控制埋深的基本原则,"快"是灌注操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997.
侧部岩溶隧道围岩变形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达(州)成(都)高速铁路宝石岩隧道施工过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侧部含有溶洞的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侧部不同大小、不同距离的溶洞分布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分别向溶洞和隧道内变形。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围岩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变形,是最危险区域;靠近溶洞附近的腰拱、边墙和拱顶处围岩的位移值要比远离溶洞侧的相应部位处的围岩位移值大;随着溶洞与隧道间的距离的不断增大,隧道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最终趋于无溶洞状态时的位移。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也减小,其值均趋近于零;随着溶洞尺寸的不断增大,隧道和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998.
回填压注对缺陷病害隧道结构承载力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隧道建设过程中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衬砌背后与围岩之间常有空洞存在,而使衬砌受到不均匀的荷载作用,同时因空洞部位不能产生被动抗力约束衬砌的变形,结构极易产生病害而使隧道尽早的进入到维修管理阶段。文章以重庆市在建的笔架山隧道为现场原型,室内采用几何比为1∶25的大比例模型试验,全面研究结构在同级围岩中相同缺陷形式下,采用相同加载方式至结构产生病害后进行不同补强方式的破坏性试验。通过对回填压注的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得出:对于存在空洞的病害隧道,回填压注应作为首选补强形式。  相似文献   
999.
贺兰山深部构造及其对浅部构造的响应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椐实测贺兰山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含煤地层热解数据及石英脉中包裹体测温发现贺兰山地区热演化程度整体水平较高,相对邻区而言,明显具有异常地热场的特征。在分析航磁ΔT化极图、重力上延5km、10km等值线图后认为该区并不存在磁力高,前人设想贺兰山下2~5km处发育中酸性巨型岩基造成该区地热异常的说法缺乏足够证据。并且在贺兰山地区重力上延3km、5km等值线图上存在明显的重力高,剩余重力异常、莫霍面深度和地温梯度图也显示贺兰山地区为一热异常的幔隆区,它明显有别于其他造山带区。因此,贺兰山地区的高热演化特征应是莫霍面的上隆引起的地温梯度升高所致。最后结合研究区玄武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贺兰山及周邻地区莫霍面上隆是造成早中侏罗世以来的热事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203仪器从数据采集、处理和成果解释及评估高度智能化等方面,是隧道施工安全和保证质量的理想仪器.这里介绍了TSP203系统应用原理及现场的施工布置,并结合实例分析证明,TSP203系统可以对隧道工程前方围岩地质的性质位置和规模进行比较准确的探测各预报,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现场施工和监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