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6篇
  免费   1292篇
  国内免费   1054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792篇
地质学   7665篇
海洋学   186篇
综合类   609篇
自然地理   43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海市,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被列入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这其中,也得益于较丰富的淡水资源,特别是低成本开发的地下水资源。在开放初期,它为当地政府节约了十分宝贵的资金,在北海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容易得来的“资源”,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使人错认为地下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  相似文献   
2.
3.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对地下水补给和更新能力的评价.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和可更新性是当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地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复杂,常规的地质勘探方法所能提供的水文地质信息有限,环境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及可更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优势,可对传统方法进行补充和验证.其结果表明,研究区隐伏岩溶水形成较早,且有大量现代水的混入,平均混入量为54%.说明区内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和更新能力较好.环境同位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岔河隐伏岩溶水为一相对独立、半开放的水文地质单元,其补给来源部分为流域内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部分为东南部三道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根据环境同位素EPM模型计算,地下水的滞留时间为36 a.地下水储存量为1.314×108 m3; 储水系数为7.29×10-3.这一结果与传统勘探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环境同位素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的卤素元素(F、Cl、Br、I)的形成、含量及其分布规律与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地下水退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江汉平原东部区和鄱阳湖区地下水中Br、I元素的调查研究结果及它们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结合长江三角洲南部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分析对比,指出该区是一个形成Br、I矿泉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概述了板状铀矿床的共性特征,初步明确了板状铀矿床的概念及归属划分。以典型矿床为例,着重从水文地质角度,利用地下水流动机制和密度分层流体界面理论提出了板状铀矿床的成矿模式。较全面地阐述了地下水排泄体系中成岩-成矿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在工农业和居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开采不平衡,但通过科学调配、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9.
10.
浙江省现有地下水开采潜力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存在着不足,本文结合乐清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例,浅析浙江省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与评价的综合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