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6篇
  免费   1292篇
  国内免费   1054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792篇
地质学   7665篇
海洋学   186篇
综合类   609篇
自然地理   43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浅谈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徐凤兰  叶丹  曹德福  王杰 《地下水》2005,27(1):50-52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明显不同,即具隐蔽性和难以逆转性.地下水一旦受污染,便很难治理及恢复.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地下水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影响了地下水的使用价值.本文试就一些典型的地下水污染进行探讨,并提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2.
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雁冰 《地下水》2005,27(4):272-273
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凤翔县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3.
薛建军 《地下水》2005,27(6):438-439,472
主要介绍北川河流域地下水的动态分布、赋存和补、径、排条件,并对该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4.
何渊  李亮  黄金廷  范基姣 《地下水》2005,27(6):454-456
本文通过对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占补给水源的74.3%.西部岩溶裸露区为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其周边浅埋区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东南部的岩溶中-深埋区为岩溶水的径流排泄区.  相似文献   
125.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2005,16(1):127-133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6.
由于长春城区地下水的超采产生了环境恶化,结合地下水预测模型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以长春城区为例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预警模型。根据长春城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水位水质预警标准,并根据模型编制了地下水资源管理预警系统。利用所建立的预警系统,对现状和未来开采条件下水位水质进行预警,从而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提供可靠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7.
美国坦帕湾地区供水策略介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首先系统介绍了美国弗罗里达州坦帕湾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和供水管理策略,对该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淡化和废水利用的情况作了详细分析。该地区从以地下水为主的供水方式,改变为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淡化各占1/3的供水方式的规划思想、经济分析以及管理措施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针对我国的客观背景,进一步探讨了城市供水的挖潜途径,雨水直接回收和中水利用是城市节水的两个有效方式,沿海地区则应对海水淡化予以重视;对于广大的农村乡镇,雨水集水塘和小型平原水库则是提高农村供水条件和改善水环境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8.
长江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为175m,在蓄水过程中随着库水位的抬升,必然会引起库岸边坡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运用3D-Modflow软件模拟了三峡工程的蓄水过程中奉节库段边坡岩土体内部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为长江三峡工程奉节库区段移民迁建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探讨了如何利用地质雷达及浅层地震有关原理判释泥质粉砂岩中隐伏断裂带的性质和特征。主要的工作方法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地质雷达反映在张性断裂带和压性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分析浅层地震相遇时距曲线在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后者的主要特征有:(1)在断裂带上初至时间延长;(2)在断裂带上左右支时距曲线上下跳动的幅度均等;(3)在断裂带上跳动的长度不一;(4)在断裂带左右支时距曲线上下跳动或反相;(5)时距曲线呈喇叭口。阐明了地质雷达和浅层地震的原理及其在泥质粉砂岩中勘查断裂构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0.
深圳市龙岗岩溶塌陷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维国 《广东地质》2002,17(4):42-49
通过对深圳市龙岗区岩溶塌陷灾害的综合地质勘查,查明了岩溶发育特征及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同控制岩溶塌陷的6个主要因素为岩溶地下水作用、降雨和地表水、振动作用、重力与荷载、抽排地下水及坑道突水,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危害性,对潜在塌陷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塌陷灾害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