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8篇
  免费   1775篇
  国内免费   3112篇
测绘学   361篇
大气科学   771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12807篇
海洋学   75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61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490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638篇
  1999年   667篇
  1998年   773篇
  1997年   703篇
  1996年   786篇
  1995年   727篇
  1994年   687篇
  1993年   654篇
  1992年   497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220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建平 《广西气象》1990,11(2):43-45
香蕉是广西的主要水果之一。向外省调运香蕉是我区香蕉销售的主要渠道,香蕉大量收获于秋,冬季节,而冬季的低温条件对香蕉的贮藏运输极为不利,特别是向北方调运香蕉,由于不了解香蕉的耐寒能力以及香蕉调往地的气温变化情况,而级调运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常使香蕉在调运过程中遭到很大损失,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简述了香蕉耐寒能力的试验结果及对向北方调运香港的几个主要城市的温度条件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92.
993.
论热液蚀变与铀成矿富集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章邦桐  吴俊奇 《地质论评》1990,36(3):238-244,T001
本文通过对华南部分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热液铀矿床中蚀变围岩物理-力学性质、铀浸出率及诱发裂变径迹的研究,阐明了热液蚀变对铀成矿富集的重要作用。热液蚀变能使岩石的抗压强度降低,有效孔隙度增高。矿前期蚀变作用可改变铀在含矿岩石中的赋存状态,使铀浸出率提高,为成矿热液提供部分铀源。一些蚀变围岩为铀沉淀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994.
995.
胡瑞忠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0,36(4):317-325
本文主要根据热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希望铀矿床为例探讨了上升热液浸取成矿过程中铀的迁移沉淀机制。研究表明,虽然热液在上升过程中的氧化性逐渐增强,但是,铀源体中的四价铀在深部相对还原性热液作用下的氧化迁移(浸取)以及热液中的六价铀在浅部相对氧化性条件下的还原沉淀(成矿)都是可能的。这主要取决于热液演化过程中∑CO_2的动态以及受其制约的热液中六价铀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996.
河南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煤热度质作用下的变化地下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宁宁  任德贻 《地质论评》1990,36(2):130-139
  相似文献   
997.
灵山--又目顶矿带位于招掖金矿化集中区的中部,矿化类型齐全,是招掖金矿带的“缩影”。本文郑重从金矿化类型及其成矿特征,不同矿化类型之间内在成生联系及其空间展布等方面,阐述了该矿带的矿化特征,并在初步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了矿带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8.
999.
温度是成油的主要因素,除热作用外,生物作用也是形成天然气的重要因素。微生物活动是在沉积过程中发生最早的活动,它具有体积小、面积大、繁殖速度快的优越体制。微生物的活动范围不限于生物成因气藏分布的1200m的埋藏深度,在深达3000m以内都是非常活跃的。红菌最活跃的温度是4~75℃,一般地温梯度为1.8~3.2℃/100m,至1200m仅为20~30℃。在高于20℃的条件下,甲烷菌的产率随温度上升而提高。一般生油门限的温度为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