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7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687篇
地质学   1651篇
海洋学   6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53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偏微分方程最优化控制理论,导出了二维浅水方程糙率自动率定的最优化系统,实现了二维水力学模型计算中分布式糙率参数的自动率定算法。结合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按区块设定糙率,对恒定流和非恒定流两种流态分别进行了常数糙率和随水深变化的糙率自动率定实验。数值实验表明,在观测数据包含足够的信息时,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自动率定出相关的糙率参数,还能成功地将糙率随水深的变化关系式识别出来。但是,糙率水深变化关系识别迭代收敛速度显著变慢,因此,建议采用相应的实现对策来考虑变糙率的洪水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52.
运用沉积相分析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边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坳陷湖盆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进行系统研究,共识别出其组合形式有: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以及河口坝与远砂坝、席状砂的叠加组合等4大类9种类型。并深入研究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为界,将三角洲前缘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三部分,各部分有独特的沉积微相组合形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和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表明:短期基准面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叠加组合形式和空间分布规律,据此建立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不同沉积微相组合的成因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甜水海盆地MIS 3阶段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23,自引:2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西北部甜水海盆地地处内陆干旱区和喀喇昆仑山的东侧雨影区,气候环境极端干旱。但多次考察结果揭示晚更新世时期存在着大湖和高湖面的地质证据。为了探讨该地区过去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历史,在甜水海盆地(海拔4840m)进行钻探采得沉积岩芯56.32m(TS95),通过对沉积岩芯其中一段的粒度、生物、同位素及地球化学多指标综合分析,探讨了MIS3时期甜水海地区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沉积岩芯显示沉积物岩性变化频繁,记录着湖面多次波动、沉积环境多变的演化过程,分别在59~56kaB.P.,49~47kaB.P.,45~41kaB.P.,35.5~34.0kaB.P.和28~25kaB.P.期间存在高湖面和湖水稀释。在其多环境指标的记录中,Heinrich事件和D-O旋回均有反映,揭示了全球变化信号在研究区的响应。同时,不同高湖面阶段内部环境波动也较明显,差别较大,其产生原因也各有不同,归结为3种情况:1)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补给增加而产生的高湖面;2)由于冷湿气候导致的高湖面;和3)由于暖湿气候导致的高湖面。本研究揭示出了MIS3时期气候频繁波动的特征和气候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2002~2005年在长江中下游的洪湖、固城湖和太湖分别采集了沉积物柱样钻孔,测定了总有机碳(TOC)和金属元素包括Pb,Al,Fe,Ti等,并采用210Pb和137Cs进行了近代沉积物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洪湖钻孔平均沉积速率为0.15cm/a,固城湖平均沉积速率在0.067cm/a,太湖平均沉积速率为0.35~0.41cm/a。根据湖泊沉积物中铅元素与参考元素(Al,Fe和Ti)浓度和TOC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极显著(p<0.001)。根据回归方程获取了钻孔中铅的背景值变化,研究表明近代沉积物中金属铅不仅仅来源于自然的作用,而人类活动导致铅的累积发生时间都在20世纪70年代,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利用沉积物铅含量变化进行断代存在可能性。对太湖钻孔而言,其污染程度要高于洪湖和固城湖。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洪湖和固城湖人为造成湖泊沉积物铅累积量在不断增加,其沉积物铅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应受到科学家和管理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55.
大庆杏南地区葡Ⅰ组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油田主力油层进入高含水期时,非主力油层接替主力油层将成为必然趋势。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一直以来被作为非主力油层。为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储量动用程度,必须精细研究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有效指导油田开发的调整挖潜。利用密井网、岩矿鉴定等资料对杏南地区葡I油层组前缘亚相储层进行研究,将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枝状、朵状、席状3种类型,详细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下砂体的成因类型,描述了不同类型砂体在平面上、空间上的展布特征和组合关系,不同砂体内部性质的差异以及砂体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从平面、层间、层内以及微观特征等方面研究了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指出不同三角洲前缘储层中剩余油的富集位置。  相似文献   
56.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δ~(13)C andδ~(18)O in primary carbonates is affected by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hydrological balance,total CO_2 concentrations,climatic condition and lake productivity.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on theδ~(13)C-δ~(18)O correlation may be different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In this paper,two different-type lakes in southwestern China,Lake Erhai and Lake Chenghai,a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pattern on theδ~(13)C-δ~(18)O correlation an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eδ~(13)C-δ~(18)O covariance as an indicator of hydrological clos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δ~(13)C andδ~(18)O in Lake Erhai (overflowing open lake) and in Lake Chenghai (closed lake).This suggests that theδ~(13)C-δ~(18)O covariance may be not an effective indicator of hydrological closure for lakes,especially on short time scales.On the one hand,a hydrologically open lake may display covariantδ~(13)C andδ~(18)O as a result of climatic influence.The particular alternate warm-dry and cold-wet climatic pattern in southwestern China may be the principal cause of theδ~(13)C-δ~(18)O covariance in Lake Erhai and Lake Chenghai.On the other hand,a hydrologically closed lake unnecessarily displays covariant trends betweenδ~(13)C andδ~(18)O because of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high CO_2 concentration on theδ~(13)C shift in byper-alkaline lakes.We should be prudent when we use the covariance betweenδ~(13)C andδ~(18)O to judge the hydrological closure of lake.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上侏罗统-下自垩统)暗色泥岩和油页岩的岩相特征及其中所发现的各种恐龙脚印化石的研究,分析了恐龙脚印化石形成的环境。认为在前扇三角洲或深湖-半深湖环境的暗色泥岩中出现恐龙脚印化石,说明湖平面变化频繁,在枯水期,湖平面下降,前扇三角洲或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暴露出水面,一些恐龙经过此处到低洼处喝水,留下脚印。由此推断中国东部古近纪陆相断陷湖盆中的暗色泥岩所夹的砂砾岩和盐岩并不全是深水重力流成因,暗色泥岩所夹的盐岩也不一定是深水成因;并建立了暗色泥岩中所夹的砂砾岩和盐岩的成因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8.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盆地由快速拗陷转入逆冲负荷沉降期间。长8沉积期盆地西南部的古水流与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其次为西北和东南方向。长6油层组沉积期,盆地内部底床下沉作用减缓,湖盆开始收缩,湖盆西岸除北部有少量扇三角洲沉积外,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东北部与东部的沉积作用大大加强,致使在盆地东部形成一系列大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至盆地西南部相变为半深湖-深湖相与浊流相沉积。长6沉积期古水流除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外.还有来自北东和正东方向的次要物源,它们在盆地西南部悦乐-玄马-板桥-固城-合水-带汇合,使该地带成为混合物源区。  相似文献   
59.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流域的阶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叠溪较场到太平村以北约28km的沿江河段内断续分布有湖相沉积。对太平村一带的三级阶地沉积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风成、表生沉积体系。认为古堰塞湖发育2期高湖平面,其间存在低湖面期形成的古土壤层。根据最高湖泊沉积与堵江滑坡体的顶部高度对比和堰塞湖发育的时间计算,太平村地区相对叠溪校场地区存在着平均3.18m/ka的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60.
伊舒地堑方正断陷新安村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岩心、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伊舒地堑方正断陷新安村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新安村组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滨浅湖砂质滩坝、泥质滩坝.在平面上沿北西部断裂向断陷中间依次过渡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湖泊相,部分区域发育湖底扇;沿南东部断裂向断裂中间依次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在北部发育,湖泊相在南部和中部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