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济南市长清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建筑材料。但是一直以来无序、无规划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自然环境。长清设区后,长清区不断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矿业权有偿出让相关制度,对出让的矿业权一律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有偿出让。进一步规范了全区采矿权出让行为,巩固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292.
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地质灾害治理进度,落实地质灾害治理任务,长清区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对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行组织实施。本着以人为本、防治结合、量力而行、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了地质灾害隐患重点,主要包括张夏镇梨枣峪山体滑坡隐患,万德镇拔山村泥石滑坡隐患,进一步抓好张夏镇大娄峪村崩塌、岩体坠落隐患,力争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六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93.
通过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保健综合楼工程建设对泉水是否影响的论证,认为场区内第四系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与奥陶系裂隙岩溶水为2个不同的含水系统。拟建工程在开挖深度内未揭穿第四系砾岩层,保留部分砾岩层作为基底持力层,并保持了下伏黏土的天然隔水性能,不会阻挡地下水径流补给通道,对泉水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94.
济南苏家庄铁矿矿区地面塌陷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济南苏家庄铁矿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开采现状调查基础上,基于地面塌陷 特征及成因分析,从矿山地球物理特征、井巷工程、地下水水位、矿体及围岩工程地质性质 等因素出发,论证了矿区塌陷的成因。调查研究表明,在200 m的瞬变电磁法探测深度范围 内视电阻率等值线水平变化相对平缓,采空区未见明显的采空区分布异常;采空区总体积仅约9 218 m3,远小于矿坑塌陷坑总体积58 665.8 m3;竖井与塌陷坑、塌陷坑与采空区水位高差巨大且稳定,达到了58.93~64.11 m;矿井巷道闪长岩、灰岩及大理岩围岩整体性好,力学强度高,因此由采空塌陷造成的地面塌陷可能性很小。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地形地貌、地层结构、松散盖层、动力条件及矿坑排水等因素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区的地面塌陷是由矿山开采过程中长期排水所引起。   相似文献   
295.
近50年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位对降水响应的时滞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依据近50年降水及年均水位等的差异,将1959-2011年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位与降水观测数据划分为若干时段。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定量分析了泉域地下水位对降水的响应时滞,并采用相关分析讨论了时滞与地下水开采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1)泉域地下水位与降水的主周期均为1 a。(2)两种划分方式下,泉域排泄区水位时滞分别为83.44~161.24 d、88.62~150.56 d,径流区水位时滞分别为67.87~81.66 d、76.58~82.21 d,径流区水位时滞明显小于排泄区。(3)依据降水划分的时段,排泄区与径流区均有随年降水减少,水位时滞增加的趋势。(4)依据水位划分的时段,排泄区有随水位降低,时滞增加的趋势,而径流区不明显。(5)泉域水位时滞与泉域地下水开采量、泉群流量等存在相关关系,泉域开采量越大,泉群流量越小,则水位时滞相对越大。上述时滞差异分析,有助于增加地下水位与降水之间的非线性耦合过程的认识,可为地下水位的预报预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96.
济南泉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Arc/Info、ArcView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利用遥感和非遥感信息资料,对1995~2000年济南泉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求得泉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转值矩阵,据此分析了近几年济南泉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  相似文献   
297.
《山东地质》2008,(10):64-64
10月15日,由山东省国土测绘院联合日本高科公司、日本大学、大阪大学、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08中日GIS应用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会上,中日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就地理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文化、公众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298.
《山东地质》2008,(5):I0002-I0002
5月16—18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地科杯”乒乓球比赛在济南举行。来自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18支代表队的17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团体赛、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三个项目的角逐。经过372场的激烈角逐,5月18日下午,比赛圆满落幕。  相似文献   
299.
济南市章丘区垛庄镇北明村东崩塌地质灾害点高差大、跨度长、危害对象多,于2021年7月发生过几次局部崩塌,造成多户房屋受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崩塌发育现状着手,通过现场调查、岩土工程钻探、坑探揭露等手段对崩塌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边坡岩土体特征内在条件和降雨、植物根劈等外在因素综合研究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按照Bishop法圆弧稳定分析,计算边坡稳定系数Fs=0.998<1.0,边坡属欠稳定状态。探讨了避让搬迁、工程治理、群测群防、自动监测等几种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期为类似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0.
利用宏、微观观测资料,分析了济南4次出现爆发性增强冬季雾过程的类型以及形成、发展、减弱和消散的主要机制,研究了形成、发展、成熟和减弱阶段,以及爆发性增强期间的微物理演变特征,探讨了爆发性增强的触发机制。结果表明:1)夜间地面长波辐射及弱冷空气入侵造成的气温下降是济南冬季雾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干冷空气入侵或日出后太阳辐射加热升温,近地层相对湿度下降是雾消散或减弱的主要机制。2)形成阶段,核化和凝结增长过程启动但并不活跃,碰并强度很弱,以未碰并和偶发碰并为主;发展阶段,核化和凝结增长等微物理过程开始活跃,碰并过程启动,大滴开始增多;成熟阶段,核化、凝结和碰并增长非常活跃,各微物理量均达到最大值,谱最宽;减弱阶段,核化、凝结过程减弱,碰并过程减弱并消失,雾滴蒸发,能见度增大。3)爆发性增强的宏观物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极大风速增大、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大、水汽压下降;微观物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浓度、液态含水量等微物理量出现跃增,以及谱型由“单峰”结构突变为“多峰”结构。4)相对湿度增大主要与气温下降有关,水汽压下降则与异常活跃的凝结增长有关;气温下降是济南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直接原因,弱水汽输送产生的增湿作用对爆发性增强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