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6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东南沿海两条重要的地体边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天钧  黄辉 《福建地质》1991,10(1):1-15
中国东南沿海存在两条重要的地体边界,一条分布于松阳—政和—清流,是古华夏地体与东南沿海地体的边界。它代表中元古代扩张裂解而于早古生代完成碰撞闭合的古缝合带。另一条边界出露于台湾海峡西岸的平潭—东山地体内。它于早白垩世方移置于大陆边缘,至今仍在活动,是地震活动带之一。两条地体缝合带所代表的两次碰撞是东南沿海两次最重要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12.
华南沿海春季海雾与天气型关系的统计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秀英  糜若夫 《广东气象》1991,(1):25-27,29
  相似文献   
113.
孙庆阶 《气象》1991,17(6):27-32
本文使用1959—1988年共30年的资料,对黄河气旋、江淮气旋、东海气旋造成我国东部沿海的1032个气旋大风过程,从沿海气旋大风的气候规律、地理分布、风向频率、持续时间、气旋活动以及气旋大风形势特点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了一些关于我国东部沿海气旋大风的天气气候概况。  相似文献   
114.
华南沿海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沿海地区,发育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规模最大,地表迹象最明显;以北东东~东西向断裂切割最深,发育历史最长;而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的新生性和近期活动性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组断裂构造的特征,在宏观表征和显微构造特点方面都有表现,说明各组断裂都有各自类同的形成、发育过程,并受控于类似的构造力源,它们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壳运动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15.
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序列特征与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献智 《华南地震》1994,14(3):57-60
研究了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的迁移规律和序列特征,以及与台湾地区Ms≥7.0级地震的关系。所得结果对该带的地震趋势估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6.
117.
我国东南沿海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玉华 《地球化学》1985,(3):255-263
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广泛分布着大量中生代火山岩。关于它的形成,很多人认为与板块构造有关。邱家骧等(1981)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是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在亚洲大陆之下的产物,并指出沿海带(锡沪地区)火山岩属岛弧型。李春昱(1980)和赵明德  相似文献   
118.
位于浙江东部沿海的临海市.唐开元时属江南东道,为台州治城所在,它远离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山重水复、地势险阻,在当时还是个初开发的文化落后、生活贫困的“夷荒之地”、“边远之域”,是作为朝庭充军、贬官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9.
《地震地质》1986,8(3):32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和福建省地震学会,于1986年5月7—15日,在福建省联合召开了“全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0.
徐起浩  黄镇国 《地震地质》1995,17(2):149-157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21 ̄14kaB.P.)滨海相沉积垂相分布多在海拔38 ̄-50.8m的范围内,以正向分布(海平面附近及以上)、正负向混合分布及负向(海平面以下)分布在断块交界区或其附近,是强震的主要发生地。在滨海相沉积垂向分愈离散的区段。其地震活动性也愈强,本研究地区不存在末次盛冰期-100m以下的最低海平面,那些局部在外陆架海底发现的-100m以下的滨海相沉积,可能与地壳呈长趋势下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