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2篇
  免费   760篇
  国内免费   1173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520篇
地质学   3209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378篇
综合类   459篇
自然地理   380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7篇
  1937年   2篇
  1930年   1篇
  192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秀宝  寿祖蕙 《浙江气象》2002,23(4):34-36,47
对浙江省气象部门公文处理中几个主要问题进行简要解答,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2.
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种植业结构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根据1961-2000年基本气候资料,分析了江苏省农业气候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种植结构调整,必须顺应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93.
沿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有效结合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浙江沿海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重金属有效结合态与沉积环境、矿物组成和人为排放等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沿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积累数量,呈现出潮汐河口沉积物>沿海沉积物>强潮汐河口沉积物的趋势,这反映了不同沉积类型对重金属富集作用的差异;重金属的有效结合态,总体上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的顺序存在,但是不同的重金属或同种重金属在不同的采点,主要有效结合态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与重金属的地球化学性质、沉积环境和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组成有关,更受到重金属污染物的人为排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过程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地层学杂志》2002,26(1):62-67,79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内 ,夹于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 ,是一个与两侧缝合带逆冲作用相关的沉积盆地 ,由羌北盆地 (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 )、羌南盆地 (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和中央隆起带构成 ,其中中央隆起是北部前陆盆地和南部前陆盆地共有的前陆隆起 ,显示为对称型复合前陆盆地 ;该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 ,并持续发育至早白垩世 ,盆地中充填了巨厚的同构造期的复理石和磨拉石 ,具有总体向上变粗变浅的充填序列 ,以不整合面可将其划分为 5个由顶底不整合面限制的构造层序 ,其中晚三叠世诺利期构造层序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主碰撞期 ,晚三叠世瑞替期构造层序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碰撞闭合后冲断抬升 ,早侏罗世构造层序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初始逆冲推覆 ,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层序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主碰撞期 ,中白垩世构造层序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碰撞闭合后冲断抬升与金沙江缝合带冲断抬升的产物 ,为中生代羌塘盆地关闭后的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95.
晓天—磨子潭断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和捕俘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晓天—磨子潭断裂中石英脉中流体主要来自浅部,有多期次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为三个区间:140~180℃、190~240℃和270~340℃,反映了至少经历了三次强烈的流体活动。流体包裹体的盐度<10%,捕获压力<1.350×108Pa。总体上越靠近晓天—磨子潭断裂,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越高,捕获压力越大,局部地区的差异,能从断裂对流体控制上得到合理的解释;另外,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和捕获压力,在不同的显微构造,围岩性质、构造环境和时空范围中,发生不同的变化。一方面多次构造活动和热事件的驱动流体活动,另一方面流体的活动,降低了岩石脆—韧性变形的温压条件,促进了岩石的变形。  相似文献   
96.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乔秀夫 《地学前缘》2002,9(3):141-149
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地层中留下固定的记录 (图 1~ 3) ,这些记录在区域上呈带状分布 ,代表地史中的地震带。中朝板块元古宙目前可识别出两个板内地震带 (图 5 )。中元古代板内地震带 (170 0~ 12 0 0Ma)西起太行山北段 ,经燕山山脉、辽宁西部、穿越辽河平原至辽宁北部的泛河流域分布 ,即燕山—泛河地震带 ,现今呈NEE向延伸。新元古代震旦纪地震带沿吉林南部、辽东半岛、山东中部及苏皖北部现今呈NNE走向分布 ,即古郯庐地震带 (6 5 0~ 6 0 0Ma)。上述两个板内地震带是元古宙不同时期超大陆裂解的响应。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两个不同方向的地震断裂带分别控制着两个时期的盆地边界。燕山泛河地震断裂带构成中元古代海盆南界 (指现在的位置 ) ,形成向北开放的海域。古郯庐地震断裂带将中朝板块裂解为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海域的边界 ,震旦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接 ,华北块体则为陆源剥蚀区。文内四幅古地理图 (图 6~ 9)是以地震灾变思想为指导 ,以新的地层研究、对比为基础编制的 ,侧重反映了盆地的格局及其变化。根据地震、同沉积断裂新的思路 ,可提供地质学家重新认识与解释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因 ,它们的成矿元素均来自地球深部而非地表风化作用。文中编制  相似文献   
97.
地下水数值计算中断层处理的"切割-导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断层导水性能的分析出发 ,提出了地下水数值计算中断层处理的“切割—导通法” ,既考虑断层侧向导水性 ,又考虑了其垂向导水性 ,更符合断层导水的实际情况 ,也易于描述较大断裂在走向上的导水性差异。  相似文献   
98.
99.
本文所述及浙东系指绍兴-江山深大断裂以南东区域,浙西为其以北西区域。众多地质工作认为,浙东,西在前寒武纪为其特征截然不同的两个地体,于晋宁运动拼贴愈合为一统浙江大陆。另一观点(许靖华,1985)则认为,浙东,浙西在前中生代仍是两个特征不同的地体,它们拼贴愈合于印支期,燕山期开始,浙东,浙西才走上同步发展的道路,笔者认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本文详细论述了浙东,浙西地质特征差异性,从而探讨铀成矿所依托的某种有利的区域地质条件,并进而指明浙江找轴方向。  相似文献   
100.
国内外岩石圈化学组成的编图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笔者从岩石圈化学结构的思路出发 ,提出了编图的 3个地球化学指标 (铅同位素组成、T2DM 和同位素年代学 )和表示方法。以秦岭—大别造山带为例 ,同位素组成图可以反映构造分区和地壳生长历史 ,对造山过程和深部壳幔相互作用也有明确的显示 ;结合地质年代学的资料 ,化学结构平面图具有反映时空演化四维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