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549篇
海洋学   18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7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2篇
  1930年   1篇
  192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与华夏地块之间的龙游地区出露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其对华南前泥盆纪地质构造格局问题的解释至关重要,但目前人们对其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了解不多.通过对其中的基性及镁质变质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可将这些岩石可以分为3种类型:“N-MORB”型、“T-MORB”型和“E-MORB”型.其中“N-MORB”型岩石原岩可能主要形成于洋内弧环境,“T-MORB”型岩石原岩主要形成于过渡型大洋中脊及火山弧环境,而“E-MORB”型岩石的原岩则主要形成于富集型大洋中脊、陆缘弧和板内环境.岩石成岩环境的多样性表明龙游地区的变质岩实属一套构造混杂岩,形成过程与古大洋地壳的俯冲、消减有关,这也为龙游榴闪岩的产出、定位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2.
浙江新昌下白垩统馆头组是我国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白垩纪木化石产出层位。本文报道了新昌地区馆头组木化石新材料及其内含真菌菌丝化石。木化石具明显生长轮,管胞径壁纹孔南洋杉式(多数单列、椭圆形、紧挤排列,偶见双列互生排列);交叉场纹孔南洋杉式;木射线单列式,多数2~11个细胞高。当前木化石新材料具有与现生南洋杉科植物相类似的木材解剖特征,显示其应归入贝壳杉型木属(Agathoxylon Hartig)。鉴于该类型木化石的分类现状仍有待厘清,将其定为Agathoxylonsp.。木化石内含真菌菌丝化石,管状,具横隔,平直或弯曲,常以不同角度分叉,菌丝壁光滑,具典型的锁状联合,属于担子菌类。当前木化石木材组织具有明显的木材腐朽特征,与现代真菌造成的木材白腐一致,推断此真菌化石为木材白腐菌。新昌地区贝壳杉型木属木化石新材料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馆头组木化石的多样性,有助于增进对南方地区早白垩世植物群组成特征的认识。当前真菌菌丝化石是我国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白垩纪担子菌化石,为探究白垩纪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63.
郑丽波  戴雪荣  张欢 《江苏地质》2018,42(4):543-551
古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遭受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的影响,很多古夷平面遗迹已无从清晰辨识。浙江四明山顶古近纪夷平古风化壳面的发现,为研究浙江东部甚至华东地区的新生代地貌演化提供了重要地质信息,同时为始新世和中新世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质证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采集了该区5个点位的20个古风化壳样品和7个点位的15个现代风化壳样品,开展黏土矿物分析和玄武岩K-Ar年龄测试。研究确认四明山地区发育有2期古夷平面遗迹,即古近纪(E)和新近纪(N)古夷平面遗迹:第一期夷平面发育时间为65. 0~32. 2 Ma,解体和古夷平面遗迹保存时间为32. 2~21. 7 Ma;第二期夷平面发育时间为21. 7~10. 5 Ma,解体和古夷平面遗迹保存时间为10. 5~3. 0 Ma。研究区2期火山活动喷发所形成的玄武岩盖层有效保护了该区的古风化壳,从而使四明山古夷平面遗迹具有空间展布完整、剖面信息清晰等特征,呈现出由古夷平面(古风化壳)与玄武岩堆积面(现代风化壳)组成的"双风化壳"现象,为观察古夷平面遗迹特征提供了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64.
基于通过RHtest方法检验订正的浙江68个气象台站1951—2018年0 cm、20 cm月平均地温、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杭州、温州站百年气温资料,利用局部台站观测值全局修正(GAoSV)方法建立浙江1905—2018年年平均0 cm和20 cm地温序列,采用气候倾向率、低通滤波、小波分析、M-K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浙江地区年平均地温百年尺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05—2018年浙江年平均0 cm、20 cm地温气候倾向率均为0.2℃·(10 a)^(-1)(P<0.05),0 cm年平均地温的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分别为20.5、16.5和18.6℃,20 cm年平均地温的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9.9、16.1和18.1℃;(2)气候变暖背景下,浙江0 cm、20 cm地温经历“冷、暖”演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偏冷、之后偏暖,1905—1925年和1991—2018年为两个明显的上升阶段;(3)浙江年平均0 cm、20 cm地温空间分布均表现出北低南高特征,高值区分布在文成、龙泉、丽水和温岭南部地区,低值区分布在安吉、萧山、德清、湖州、长兴等地区;(4)1905—2018年浙江年平均0 cm、20 cm地温在不同时期存在2~6 a、6~8 a和16~20 a的振荡周期,突变均出现在1986年前后。  相似文献   
65.
石煤是浙江能源构成中不可忽视的部分.20多年来,在利用石煤发电、废渣烧制水泥与砖瓦、提取钒及其他有用金属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只有充分利用石煤,浙江的经济发展才有保证。建立石煤综合利用的联合企业,时机已经成熟.石煤的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围绕石煤综合利用研究与石煤的近期开发来进行.  相似文献   
66.
67.
《浙江测绘》1993,(1):42-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2年1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8.
《浙江测绘》1993,(3):20-24
(续93—2期) 三、近代浙江方志地图 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的炮声敲响了中国近代史的时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门的被打开,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也逐渐影响中国,被称之为“西学东渐”。  相似文献   
69.
《浙江测绘》1990,(1):I0001-I0001
亲爱的读者们: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压缩整顿内部报刊”的通知,经省测绘局与省新闻出版局多次联系,并与省测绘学会、省测绘科技情报站多次研究,决定将《浙江测绘》与《浙江测绘简讯》合刊。  相似文献   
70.
浙江江山地区震旦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