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672篇
测绘学   34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21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新疆且末县布拉克铜矿位于吐拉盆地西南缘,矿体呈层状产出于白垩纪红色碎屑岩建造内的浅色砂砾岩层中;矿石由石英、长石等矿物晶屑和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等岩石碎屑及孔雀石、褐铁矿等金属矿物填隙物及碳酸盐、泥质物等胶结物组成.吐拉断陷盆地西南缘白垩系砂砾岩层广布,该矿床的发现及其控矿特征的研究对该地区的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文...  相似文献   
962.
广东省新兴县都斛铜矿床处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的中部边缘带,其铜成矿活动主要受本区燕山期斑岩体和NE向断裂构造双重控制,已发现的脉状铜矿体产状各异,在空间上整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环状,单个矿体呈细脉分布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并具有浸染状矿化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等斑岩型矿床的矿化特征.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对比粤...  相似文献   
963.
斑岩型铜矿通常伴生有大量的关键金属,特别是铂族(简称PGE)、铼元素.以我国知名的印支期斑岩型铜矿床云南普朗铜矿为典型案例,在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普朗铜矿床主要矿体与不同类型矿石中伴生元素分布规律开展了调查分析.初步查明了伴生关键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最后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对伴生关键金属元素的找矿潜力和资源前景进行...  相似文献   
964.
新疆库车盆地分布着一系列砂岩型铜矿床和矿点,文章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康村地区铜矿沉积环境和成矿模式研究,总结了区内沉积环境、沉积相与铜矿化体的配置关系,进而探讨了矿化成因和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康村地区新近系中可以识别出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有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以及5种亚相和7种微相。砂岩型铜矿化与沉积环境相关,矿(化)体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平原相和扇三角洲前缘相。2件样品LA-ICP-MS测年数据分别为427.4±6.6 Ma、387.3±3.3 Ma和424.6±2.3 Ma、279.9±6.8 Ma,表明康村地区中新统吉迪克组(N1j)含铜砂砾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库车盆地北西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晚志留世至早二叠世地质演化所形成的地层和岩浆岩产物。康村地区的矿化类型为砂岩型铜矿化,深部铜富集为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型矿化成因,近地表矿化为后期盆地地上和地下卤水改造成因。库车盆地康村地区的铜矿化形成于新近系砂岩成岩之后,为后生富集,主要受新近纪后期断裂构造及后生卤水控制。  相似文献   
965.
斑岩铜矿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成矿作用的认识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斑岩铜矿研究在构造和岩浆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成矿金属和成矿流体来源、矿石伴生金属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近几年的研究工作揭示:斑岩铜矿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洋壳高浮力块体(包括无震海岭和洋底高原)的俯冲有关,高氧逸度的岩浆活动有利于斑岩铜矿的形成,与无矿斑岩体相比,含铜斑岩体一般具有低稀土元素含量以及亏损Ho和Er等特征;斑岩铜矿中铜和金多由俯冲洋壳所释放的流体对地幔中硫化物的氧化作用释放而来;在部分斑岩铜矿中,岩浆来源流体可构成绢英岩化期流体的主体;斑岩铜矿伴生金属组分的含量受许多因素控制,其中包括岩浆源区地幔演化、火成岩岩石类型、岩浆侵位深度和成矿温度等多个方面。部分研究成果应作为找矿标志在实践中运用。  相似文献   
966.
以滇西春都铜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系统资料收集,借助DIMINE三维矿业软件平台对Cu元素进行统计分析,沿走向、倾向及厚度方向构建了变异函数球状模型,确立了矿(化)体主要变化方向上的变异函数参数.统计分析表明:Cu元素品位具有几何异向性特征,用模型叠加的方法构建了各向异性的套合结构模型,结合矿(化)体的空间展...  相似文献   
967.
产于鄂东南阳新岩体西部的脉状铜矿属岩浆热液成因,成矿受岩体内部断裂构造控制,并且具有典型的围岩蚀变特征.其中伴生金、银含量显示了潜在远景,是该区值得重视的矿产新类型.文中初步分析了成矿机理并探讨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68.
969.
970.
本文从蛇绿岩角度重新分析德尔尼铜钴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资料,认为德尔尼矿床产于陆缘裂谷,控矿岩是蛇绿岩,赋矿的超铁镁岩是“变质橄榄岩”而不是超镁铁火山岩,成矿作用不和火山沉积作用发生关系,主要是地幔岩重熔硫化矿浆贯入上地幔裂隙系统而形成原始矿体,随裂谷复杂演化发生变质变形,后经多次热液叠加以及表生改造,是一种新类型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基此提出深部找矿可能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