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61.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海侵-海退研究在近几十年内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积累,已证实淤泥层可作为海侵活动的标识层。海侵层除了能够指示海平面上升,其在盆地内部的分布特征能够反演其沉积后期经历的构造活动。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了盆地内不同位置913根钻孔岩芯资料,分别提取全新世与MIS 3两次海侵层层顶、层底埋深、厚度以及现代地表高程等参数,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两期次海侵层的厚度和层底埋深利用ArcGIS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结合盆地内已探明的断裂构造,探讨盆地沉积中心的演变。结果表明,不同期次的海侵层在盆地内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1)全新世海侵层的层顶与层底埋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现代地表高程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全新世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内部未发生明显的差异性构造沉降;2)MIS 3海侵层的层顶、层底埋深同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是相较全新世弱得多,层底埋深与现代地表高程不存在相关关系,表明MIS 3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内部可能发生过差异性的构造沉降;3)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62.
渤海湾西天津南部平原区是研究海侵和海平面变化的天然理想场所.基于2个钻孔(ZKQ1孔和ZK1孔)沉积特征、测年(AMS 14C)及微体古生物和生物壳体等综合研究,推测研究区MIS3阶段第2海侵的最大影响边界在ZK1孔和ZKQ1孔两孔之间,界线西侧表现为河湖相的陆相沉积,界线东侧为滨海湖沼的过渡相沉积,该位置即是现今黑龙...  相似文献   
163.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的OSL和14C年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的年代测定在三角洲的发育演化、古海平面变化以及断裂活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东江平原的7个钻孔岩心进行了14C和OSL测年以及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与前人主要根据14C年龄得到珠江三角洲沉积小于4万年的认识不同,OSL测年结果显示下部地层的年龄值为4.7~13.5万年。本文对年龄的信度以及晚第四纪两次海侵旋回的地层年代框架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次海侵旋回可能发生于距今4~10万年期间;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两次海侵之间,三角洲地区长期暴露地表,出现较大跨度的地层缺失。  相似文献   
164.
第四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影响,海岸带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的海陆相互作用和海侵—海退等地质事件,包含了丰富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等信息.选用珠江三角洲西缘台山地区的30个地质钻孔,通过14C、光释光、地球化学特征、底栖有孔虫、磁化率数据,建立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框架,重建了最大海侵古岸线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5.
利用构造、层序地层、沉积古地貌、沉积微相分析、成藏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陡坡带特殊构造背景下的珠海组储层沉积相及其油气成藏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该区珠海组二段与珠海组一段构成了一套优质区域性储盖组合,珠海组二段沉积期,在陡坡带古丘地貌上发育潮控海侵退积型扇三角洲相,其水下分流河道骨架砂岩较好的孔渗性使珠海组二段成为油气优势运聚成藏层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结合烃源岩、沟源断裂及圈闭等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该区珠海组二段垂向运移、优势聚集、有效断块的油气成藏模式,钻探发现文昌B凹陷陡坡带X构造整装规模储量的商业性油田和一批含油构造。  相似文献   
166.
海平面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海侵和海退,它们是地球地质历史发展中最基本的现象和过程,也是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构建机制,研究者以此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模式,进行层序地层的成因单元配置和模式划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已识别出两种海侵(正常海侵,快速海侵)和3种海退(高水位正常海退,低水位正常海退,强迫型海退),本文着重论述其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定义及解释,并探讨其主要的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167.
把柯坪断隆“还原”为塔里木板块的一部分,重塑了它与北邻的乌什地区和南邻的巴楚地区古生代“分分”“合合”的演化史,得到以下重要认识。(1)奥陶纪在乌什、柯坪和巴楚一间房地区发育以东西向的古吐木休克断层为南界的台盆;该断层的西段后期被柯坪塔格断裂(东西走向段)迁就利用,中—东段后期因被肢解而“消失”。(2)柯坪地区最西部中泥盆世已有海相沉积,晚泥盆世—石炭纪海侵不断向东扩展;因南天山洋的消减在柯坪—阿克苏—库车一线形成横贯塔里木北缘的石炭纪隆起带,使得塔里木中—北部上泥盆统—石炭系的沉积相有清楚的空间展布规律。(3)据同位素年龄值将柯坪地区东段玄武岩的时代更正为早二叠世,强烈火成活动造成的热隆升使该地区早二叠世即出现陆相沉积;塔西北的其他地区石炭纪末—早二叠世普遍发生海侵。(4)从与南天山洋和西昆仑洋耦合演化的角度简要探讨了塔里木西北地区古生代的成盆动力学背景,认为古生代有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的控盆和控相断裂发育并总结了其后期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8.
渤海湾沿岸第四纪海侵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岸带海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第四纪以来,渤海湾沿岸地区受海平面升降波动影响发生多次海进和海退事件。对渤海湾地区已发表的钻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早—中更新世海侵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局限且变化较大,对于早更新世海侵存在与否仍存有争议,而大规模海侵发生在晚更新世以来MIS5、MIS3和MIS1时期。研究表明本区海侵的发生是在第四纪以来持续构造沉降的背景下,间冰期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结果。MIS3时期强烈的区域性"视海侵"在空间上并非普遍存在:在靠近渤海湾的地区,MIS3时期海侵为水深较深的滨海-浅海相沉积;而向内陆方向,该时期沉积转变为海陆过渡相和陆相。对于这种现象,一种解释是该区当时西高东低的地势起伏较大,海水逐渐向内陆侵入形成同期异相;另一种可能原因是由于冰盛期时河流侵蚀作用加强,靠近内陆地区的MIS3时期海侵沉积遭受后期河流侵蚀,其确切原因或者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如以前测得的MIS3海侵实际在MIS5形成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9.
河北沿海全新世海侵与岸线变迁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考古和地质资料分析,论述河北省沿海平原的全新世海侵范围,海面高度和海岸线变迁。  相似文献   
170.
到目前,还缺乏关于大型陆架系统对全球海面变化响应的研究,5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宽阔的陆架海底进行详细制图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中国东部陆架海底沉积环境分布与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海面变化之间有很好的响应关系;目前的陆架海底被3个沉积体系覆盖,即低海面期的古滨带、冰消期的海侵体系和高海面期的涡漩及近岸带沉积体系;末次冰期后期以来,可区分出3个快速海面上升期和3个慢速上升期。在快速上升期,海底形成了代表海岸快速移动的混杂沉积-海侵边界层,海岸平均移动速度10~22cm/a(最大64cm/a),缓慢上升期,形成了陆架广泛分布的潮流沙脊体系,三期沙脊体系之间有继承性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