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90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81.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的OSL和14C年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的年代测定在三角洲的发育演化、古海平面变化以及断裂活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东江平原的7个钻孔岩心进行了14C和OSL测年以及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与前人主要根据14C年龄得到珠江三角洲沉积小于4万年的认识不同,OSL测年结果显示下部地层的年龄值为4.7~13.5万年。本文对年龄的信度以及晚第四纪两次海侵旋回的地层年代框架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次海侵旋回可能发生于距今4~10万年期间;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两次海侵之间,三角洲地区长期暴露地表,出现较大跨度的地层缺失。  相似文献   
182.
第四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影响,海岸带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的海陆相互作用和海侵—海退等地质事件,包含了丰富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等信息.选用珠江三角洲西缘台山地区的30个地质钻孔,通过14C、光释光、地球化学特征、底栖有孔虫、磁化率数据,建立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框架,重建了最大海侵古岸线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3.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李增学  余继峰  郭建斌  韩美莲 《沉积学报》2003,21(2):288-296,306
研究了含煤地层中海侵事件沉积序列,即海侵沉积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组合特点,总结了海侵事件和海侵事件成煤特点,提出了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理论及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表明,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既有海退成煤作用又有海侵成煤作用发生,而且,海侵事件为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的典型特色,海侵的突发性是海侵事件的基本属性,其沉积具有等时性。海侵事件导致盆地事件型聚煤作用发生。本文还深入讨论了海侵事件成煤机制及其在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4.
下辽河平原和辽东半岛海岸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符文侠 《地理研究》1988,7(2):73-80
本文根据钻孔资料、14C测年数据、微体古生物及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海侵的次数、规模、时间以及岸线变化。  相似文献   
185.
186.
在藏北巴青县江绵乡一带发现与滇西他念他翁山、藏东昌都地区相似的上三叠统东达村组和“甲丕拉组”。东达村组自下而上为冲积扇泥石流沉积、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和浅水碳酸盐台地潮坪沉积。“甲丕拉组”为干热环境下的碳酸盐台地潮坪(包括潮汐水道砂)沉积、障壁砂坝沉积和滨外粉砂、泥沉积,其中有地震事件记录。两组总体上构成一套向上变深的海侵序列。两组沉积特征新资料为认识藏东北地区印支运动阶段本区“构造域”的转换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7.
豫西石千峰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仁农 《地质论评》1997,43(2):200-209
豫西石千峰组很发育,分布广泛,据钻井的岩芯及化石划为三段,下段:平顶山砂岩段;中段:双壳类泥灰岩段;上段;石膏钙核段。平顶山砂岩段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地层上可同华北石千峰组下部对比,平顶山砂岩段同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经陆块南缘局部为不整合,称之海侵超覆,据石千峰组所含化石,说明华北陆块东南部晚二叠世为开阔海环境。  相似文献   
188.
侯读杰  张林晔 《地质论评》1997,43(5):524-528
通过对我国东部盆地洪泽凹陷和临清坳限德州凹陷第三系相沉积泥岩中生物标志物分析,检测到了丰富的甲藻甾烷异构体和24-正丙基胆甾烷。结合它们的分布特征与产出的地层微体古生物资料,笔者推断它们可能是海侵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9.
苏州东南部全新世沉积特征及海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建国 《江苏地质》1997,21(1):36-42
苏州东南部隶属太湖沉积区,该区全新世的沉积环境尤其是海侵问题,前人曾作过研究,存在一定的争议,根据对苏州东南部分地区的实际资料及前人资料的研究,对苏州东南全新世时的沉积特征及海侵发生时间,范围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0.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主要形成于陆内相对稳定区,古地貌上表现为受限内陆表海盆地,因此,识别层序界面及内部各级单元界面,划分层序及重建沉积体系域,需要总结出适合内陆表海盆地特点的层序划分原则和方法、技术系统。研究表明,识别沉积体系域,鉴定层序界面和各级构成单元界面,进行沉积体系和成因相的配置,划分小层序组和小层序等,这几项工作同步进行,相互映证,是内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