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330篇
海洋学   9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为了使高精度实验室盐度计的检定、校准工作更加科学、准确、合理,在此对高精度实验室盐度计验收过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处理规则和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定。  相似文献   
32.
泉州湾围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现场调查资料与历史资料对比的方法,从海岸和海底地貌、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等几方面分析了近几十年来福建泉州湾围海工程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围海工程促进了海滩的淤浅,减小了内湾的纳潮量和环境容量,使得泉州湾内湾水质恶化;其最终后果为围海工程附近海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普遍降低,优势种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3.
东南沿海海堤现状调研报告(福建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部分是福建省正在建设中的四大海堤现状调研,包括达标设计各项指标及其加高加固的技术经验。同时调研了围海工程堵口海堤的施工过程,并对灌砂防渗措施加以评述。最后介绍了兴化湾的莆田海堤试验站和木兰陂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34.
35.
中太平洋海山群漂移史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内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对中太平洋海山群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区海山的热点源主要位于现今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区(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这与前人从古地磁和钻探资料出发得到的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山群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它在130~90Ma期间起源于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曾随着太平洋板块发生过向南和向北的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漂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在漂移和升降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大规模多期的热点活动和断裂活动的改造作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到达今天的位置,最后形成了现今呈簇状分布的海山群。  相似文献   
36.
依据水面红外发射和红外遥感测温原理,采用HDG-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室空气稳定条件下,模拟测得了水面皮层破坏-复原(重建)的热力过程和气-水温差对水面皮层复原过程的影响,获得了大量的测量数据。数据分析表明,当气-水温差从3.0℃变为11.5℃时,水面皮层破坏可导致皮温增量从气-水温差3.0℃时的0.15℃变到11.5℃时的0.45℃,并发现恢复时间与气-水温差呈负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7.
在喀拉海薄饼状铁锰结核中主要由钠水锰矿(布塞尔矿-1)组成的含铁层和主要由似细菌状原生氢氧化铁颗粒形成的含铁层互层。在研究这些浅海成岩结核的矿物学,结晶化学和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它们形成于度层水活动性的周期性变化,妈海底沉积物堆积及其被底流冲刷交替出现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38.
船底附着海生物及防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船底附着生物的防除 ,对提高舰船的军事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有效防除船底附着生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试通过对海军舰船附着生物特点和机理的分析及对舰船航速、海洋设施的影响 ,浅谈如何做好舰船附着生物的防除。1 海洋附着生物的附着特点和机  相似文献   
39.
40.
河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部分直接来自陆源,部分则源于河口水体的生物化学作用。在有污染源的地区,水体携带着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微粒和某些洛于水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海水与河水混合的河口环境条件下发生沉淀;另一些溶解性的营养物质能促使浮游生物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也变为沉淀性的有机物质,致使底质状况恶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对海洋生物异常有害的腐泥。国内外关于利用底泥的有机组分来探讨河口水域有机污染状况的资料目前还较少,对衡量有机污染或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底泥测定项目也研究得很不够。通常只用底泥中的硫化物、有机碳(或COD)和氮等成分的含量来反映底质的状况,但由于海域自然环境状况不同,这些成分的背景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往往难以对比。为对本河口区底泥中的有机组分的含量状况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有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分析测定了河口区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有机氮(TON),总磷(TP),腐植酸量(HA)、硫化物(S),烧失量(IL)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等成分的含量。沉积物样品主要采于1984年5月。采样站位示于图1。根据站位设置的具体自然条件,可将调查区划分为三个区段:永定新河河口段,系指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包括A,B,C 和D站;大沽排污口区,系指天津南排污河河口段的E和11b站,以及海河防潮闸外侧的11a站;河口近岸海区,系指上述两区段站位以外的其他调查水域,包括北塘口、大沽口及其口外海域。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组分采用下列分析方法:有机碳——重格酸钾氧化法;有机氮——元素仪测定法;硫化物——腆量法;腐植酸——碱液提取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乙基紫光度法和原子吸收间接法(吴景阳等,1986 ;本集吴景阳等另文);磷——比色法;烧失量——重量法。 本文着重讨论这些有机组分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