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01.
各民族、各国家的区域范围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大小不一。本文提出了基于Silverlight的区域变迁演示系统设计,以江东六十四屯区域演变为例,基于Silverlight,Bing Maps,Sql Server,Visual Studio.NET等关键技术与软件平台,将历史、地理知识与测绘地理信息高度结合,设计出表现力丰富、交互能力强的区域变迁演示系统,实现让单一的历史地图以生动活泼的新面貌向世人展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2.
海洋测绘信息处理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文骞 《海洋测绘》2010,30(5):77-80
着重对当前海洋测绘信息处理技术的几个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海陆基准的统一、海洋遥感图像的精校正、卫星测高和遥感测深技术,并对海洋测量信息处理与多元化表示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3.
2008年5月8—10日,东南沿海环境变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晋江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福建晋江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所、教育部高等院校、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香港大学以及地方院校的7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分别就东南沿海的海平面变化、地震减灾、晚第四纪红土、气候系统的响应、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等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与交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东省科协主席谢先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玶研究员、徐起浩研究员、袁宝印研究员作主题报告,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员主持大会,晋江市副市长蔡萌芽、市人大副主任颜子鸿出席大会(封底照片)。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50余篇。  相似文献   
104.
105.
中国和日本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日本的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75%,平原面积占25%。1998年的耕地面积为49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3%,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尽管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山地、高原、丘陵面积约占70%,平原和盆地面积约占30%,1996年全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占总面积的13.5%,人均耕地0.106公顷。中日国情极其相似,而且都在二战后开始农地制度改革。本文通过对中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特征及其差异的比较分析,认为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6.
星地碰撞的板块构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润  张宏  唐辉明 《地球科学》2007,32(3):381-388
板块构造是一种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它以洋底扩张、洋壳边缘俯冲及转换断层为主要构造活动形式,配以地幔对流为原动力,建立一套颇具魅力的板块构造机制理论,被受到广泛认同.但也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主要是其地幔对流理念难以令人信服和对海陆格局变迁问题没提出明确的动力机制.在阐明造成板块构造理论这两方面困难问题的主要理由之后,介绍了星地碰撞事件的存在状况及其动力作用,着重论述了大规模星地碰撞的动力作用强大,对全球地质构造活动都有重要影响,板块构造也难以避免;星地碰撞的强烈冲击作用,有能力造成洋底开裂或使大陆裂解.据此设想,可用"星地撞击成缝,减压诱发岩浆上侵"的模式,取代与地球内部层圈结构相抵触的"地幔对流"模式来解释洋底扩张;并以星地碰撞发生地点的随机变化性作为大规模海陆格局变迁的主控原因.如此,则可有助于上述板块构造理论中存在的两大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7.
黔西北大方地区龙潭组以泥页岩、煤层与砂岩交替互层发育为特点,具有典型的海陆过渡相特征。文章在剖面实测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结合全岩和黏土矿物XRD分析、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岩石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及镜质体反射率(RO)等分析,对研究区龙潭组烃源岩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 ① 龙潭组矿物以黏土矿物为主,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黏土矿物含量与石英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8),尤其是泥页岩中70%以上的黏土含量以及较低的脆性指数增加了压裂开发的难度。 ② 龙潭组有机质丰度受岩性变化控制明显。煤层具有最高的TOC含量(平均值42.9%)和生烃潜量(平均值为2.68 mg/g),显示强大的煤层气生烃潜力;泥页岩生烃潜量均小于2 mg/g,但约有80%样品的TOC含量超过2%,页岩气资源潜力不及煤层气;粉砂岩生烃潜力最差,生烃潜量平均值为0.13 mg/g,TOC含量为1.4%~5.6%,显示一定的致密气潜力。 ③ 龙潭组有机显微组以壳质组和镜质组占主导,干酪根以Ⅲ型为主,Ⅱ2型为辅,热演化程度高,处于高-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 ④ 煤层更为发育的龙潭组中段是大方地区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联合勘探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08.
地壳通过不均一性分异形成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 陆核及地块的形成、大陆裂解与增生、洋壳的新生与消减、陆-陆碰撞拼接形成具有不同构造特征的海陆构造区。中国海陆构造演化经历了太古宙陆核形成、元古宙陆块形成、震旦纪至三叠纪联合大陆形成、中新生代联合大陆解体4个阶段, 形成北方(准噶尔—大兴安岭)、北部(塔里木—华北)、南部(扬子—华南)、南方(冈底斯—喜马拉雅), 东部(滨西太平洋)5个大陆及陆缘构造区。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元古宙裂谷(裂陷)带、显生宙大陆边缘是最重要的海陆成矿环境。海陆成矿有利因素的耦合对成矿至关重要, 而最佳耦合的机制及其发生在海陆构造区的时空位置是圈定有利成矿靶区、引导找矿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山2 3亚段海陆过渡相页岩是未来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心描述、薄片鉴定,结合全岩衍射、特征微量元素测试等手段,划分出硅质页岩相、硅质黏土质页岩相、钙质硅质(或硅质钙质)页岩相、黏土质页岩相4种页岩岩相类型。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指标表明,山2 3亚段继承了太原组沉积晚期地形平缓的陆表海格局,大规模海侵导致本区在山2 3沉积早期快速演化为海湾环境,沉积环境由氧化转为还原,水体盐度接近正常海水,有机质保存有利,形成了该亚段下部富有机质页岩相,其中钙质硅质(或硅质钙质)页岩相是相对优质的富有机质页岩岩相,具有高有机质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低黏土含量的特点,为页岩气开发有利层段。进入山2 3沉积晚期,区内逐渐演化为障壁岛沉积体系,在潟湖、滨岸沼泽环境中发育硅质黏土质页岩相、黏土质页岩相,虽多次受海侵影响,但海水影响程度总体上逐渐减弱,水体盐度呈降低趋势,沉积环境趋于氧化,有机质的保存条件变差,导致有机质含量总体偏低,同时脆性矿物含量偏少,不利于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10.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逐渐成为非常规油气的接替能源,系统分析海相与海陆过渡相储层特征差异,可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选取大吉区块山23亚段底部海陆过渡相、威远区块龙一11小层海相页岩,开展TOC、有机质显微组分、全岩—黏土X衍射、物性、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氮气吸附、核磁共振等实验,厘清了海相与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宏观参数与微观孔隙结构两方面差异。结果显示:与海相页岩储层相比,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TOC含量高达10.91%,干酪根类型为Ⅱ2型,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孔隙度与含气量略低。微观储层特征方面,海相页岩储层孔隙类型以有机孔为主,孔径分布介于10~50 nm,微裂缝主要为生烃增压缝和成岩缝,而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孔隙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孔径分布介于5~20 nm,有机孔多为孤立状不规则孔隙,微裂缝主要为有机质边缘缝和黏土矿物层间缝。在此基础上,初步揭示了海陆过渡相优质页岩储层孔隙发育受控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类型,阐释了页岩气赋存的优势孔隙类型为黏土矿物粒间孔。借鉴浅层海相页岩气的成功勘探实践经验,仍需加强有机质、矿物组分、孔隙赋气机制之间的三元耦合关系研究,以期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