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38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1657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异常流体压力演化史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克拉2气田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异常高压发育的特征,并通过流体包裹体测试求取包裹体形成时期的古压力。计算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储层在距今8~6Ma(康村组沉积期末)时,古压力系数大致为1.09~1.18,发育过剩压力为4.6~9.6MPa的异常高压。在此基础上,以古、今压力数据为约束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出下白垩统与侏罗系异常流体压力的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下白垩统储层流体压力经历了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形成发展(白垩纪-库车组沉积期末)和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萎缩—构造挤压型异常流体压力孕育(库车组沉积期末至今)两个阶段。康村组沉积早期沉积型超压开始出现,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顶峰,过剩压力达40~50MPa;此后,在沉积型超压萎缩—构造挤压型超压孕育过程的耦合下,过剩压力曾降至25~30MPa,更新世起超压略有升高。侏罗系流体压力演化较为简单,吉迪克组沉积期开始出现超压,至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高峰,此后异常高压逐渐萎缩。在克拉2气田的主要成藏时期(距今3~1Ma),烃源岩较储层具有更高的异常压力,源—储压力差为10~30MPa。  相似文献   
82.
目前绝大部分可压裂性模型以弹性参数脆性指数法为基础评价页岩储层可压裂性,然而通过岩石应力应变特性、岩石力学测试统计结果和矿场压裂实例分析可知,通过弹性参数评价页岩脆性缺乏理论依据,且与实验测试、压裂效果等相悖.针对页岩储层可压裂性定义不统一、不全面的问题,综合分析了影响页岩体积压裂过程中压碎难度、缝网的复杂度、获得较高...  相似文献   
83.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页岩储层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时也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指标.本论文在测井原理的指导下,基于不同岩石类型对测井参数的响应特征,运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法、多元回归法和△ LogR 法对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页岩的TOC含量进行预测,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选出最佳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南部页岩...  相似文献   
84.
任宪军 《世界地质》2022,(4):826-833
为了解决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渗流稳定性较常规砂岩储层差,缺少准确评价火山岩气井产能方法的难题,笔者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松南气田8口火山岩气井的产能测试为基础,利用“回压法”,构建二项式产能方程;利用“一点法”归纳产能经验公式,建立了2种火山岩气藏产能测试方法。在火山岩气藏勘探初期钻井较少的情况下,适合采用“回压法”,可提升产能测试准确性;火山岩气藏开发中后期,在测试资料增多的前提下,“一点法”可以有效提高产能测试效率,节约成本。综合2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高效地评价火山岩气井产能。  相似文献   
85.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腰英台深层构造腰深1井井筒及输气管线发生水合物堵塞现象,分析认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导致堵塞的原因。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中烃分子与游离水结合而形成。计算出腰深1井水合物添加甲醇的合理量,通过从油管和套管添加甲醇,使该井恢复了正常生产,日产气量(6~12)×10^4m^3。防堵的关键是注入甲醇和连续平稳生产。  相似文献   
86.
高原三月,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台南气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3月1日晚11时30分,由西部钻探青海钻井公司40667队承担的台4—17井顺利开钻,标志着青海油田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建设工程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87.
3500 m以深页岩气资源量占整个川南地区总资源量的比例高达86.5%,该区深层页岩气藏构造复杂,压裂形成复杂缝网的难度大,有必要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深层页岩气复杂缝网主控因素,对实现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的效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川南地区页岩气气田某井的岩芯进行细观尺度下的观察并构建二维裂缝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位移间断边界元法(DDM)模拟深层页岩水力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互作用的物理力学过程,研究主应力、应力差和压裂液排量对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应力差条件下缝网的复杂程度和总长度急剧降低,缝网的平均宽度增大,且平均宽度随排量增加而增大的能力变得有限。在高应力差条件下提升压裂液排量,缝网长度的增加以产生新生裂缝为主,同时提升排量对于激活天然裂缝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效果有限。相比于拉张裂缝,剪切裂缝的形成受主应力和压裂液排量的影响更显著,在高应力差条件下缝网中剪切裂缝的长度急剧降低。随着压裂液的注入,在较低应力差和相同压裂液注入量的情况下,低排量工况下的裂缝长度逐渐大于高排量工况下的裂缝长度。在应力差较高的情况下裂缝扩展的速率较低,同时会使提升排量而形成更多新生裂缝的能力变得...  相似文献   
88.
安徽宣城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不仅是我国下扬子区重要的烃源岩,也是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位之一.为研究海陆过渡相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以港地1井和两个露头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有机岩石学研究、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观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下扬子宣城地区龙潭组页...  相似文献   
89.
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勘探前景良好,目前已在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和工业气流.与海相页岩相比,陆相页岩具有相变快、岩相组合类型多(夹层发育)、有机质丰度低和源储配置关系复杂等特点.运用"源储耦合"研究思路,利用宏观-微观结合的储层表征技术对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的烃源特征、储集特征及其耦合关系开展了分析...  相似文献   
90.
中国氦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富铀钍、富有机质页岩储层普遍含氦,丰度虽低但储量较大,有效开发利用页岩型氦气资源是提升中国氦气资源保障水平的现实途径.本文以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氦气成因机制和分布地质特征,分析了页岩型氦气的生成机理、来源与含量、运移方式和通道、富集主控因素、分布规律及资源潜力,提出了页岩型氦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对策.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U、Th含量高,具备良好的生氦能力,生成的氦气为典型的壳源氦气,具有自生自储、大面积分布特征,氦气资源潜力受其含量和伴生天然气资源量共同控制.持续供氦和有效保存是控制页岩型氦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经初步评价,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已探明页岩气储量中氦气储量为10.8×108m3,为特大型氦气田,每年因页岩气开发而附带的氦气产量为0.0912×108m3.建议尽快开展全国页岩型氦气资源潜力、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攻关贫氦-含氦天然气的提氦技术,避免氦气资源浪费,提高氦气自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