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4篇
  免费   1431篇
  国内免费   1281篇
测绘学   240篇
大气科学   572篇
地球物理   964篇
地质学   3480篇
海洋学   847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244篇
自然地理   20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长江河口横沙东滩自然演变及工程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横沙东滩(含横沙浅滩)是长江河口主要浅滩之一,在浅滩两侧(北港和北槽主槽)水流控制下,受浅滩横比降形成的过滩水流和较强的风浪作用影响,滩面长期以来少有淤涨。通过对1995~2002年的地形资料(吴淞基面)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随着北港主槽向南岸进逼,造成横沙东滩窜沟西部到白条子沙之间的滩区北沿明显内凹;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双导堤工程的实施,在北导堤产生的堵汊、导流和拦沙的作用下,白条子沙至横沙东滩沟滩面出现微淤;而横沙东滩窜沟以东滩面难以淤高。采用促淤工程和就近吹泥上滩方式,增加横沙东滩的滩面高程以加快造地,从而达到既疏浚航道又增加湿地面积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62.
湄洲湾泥沙活动及海底冲淤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洲湾沙源少,海水含沙量低,平均值10~20g/m~3。冬季受东北季风及浙闽沿岸流影响,湾口含沙量高,达到34g/m~3;夏季受径流影响,湾内含沙量相对偏高,达到16g/m~3。泥沙的运移趋势:主航道基本朝外,两侧朝里。受强潮流作用,深槽及水下潮流冲沟受到冲刷,斜坡及潮坪略有淤积。  相似文献   
63.
近130年胶州湾自然形态和冲淤演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胶州湾不同时代的海图为依据,采用人机产互方式,利用数字化板和地学软件,对胶州湾海底冲淤态势进行了半定量(精确到量级)分析,划分了湾内淤积区、侵蚀区,并给出了历史变迁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胶州湾基本处于淤积缩小状态,沧口水道和环流中心的海湾中部及沿岸各小湾为淤积区,湾口部分和外湾侵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胶州湾反向发展,转为侵蚀,侵蚀区从湾口向内湾经各水道辐射分布,仅侵蚀区之间分布着小片淤积区。  相似文献   
64.
贻贝粉酶解液提取复合氨基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眉  高昕 《海洋科学》1996,20(1):56-60
报道了以脱脂后的贻贝粉为原料,采用酶解法从其酶解液中分离提取复合氨基酸的工艺。其收率为20%,纯度约为90%。其中必需氨基酸(不计色氨酸)约占复合氨基酸总量的55%,其氨基酸模式与FAO/WHO组织确定的模式及人乳模式进行了对照,通过适量添加个别氨基酸可使其配比接近人乳模式。  相似文献   
65.
海坛海峡二维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坛海峡为南北狭长型海峡,海峡内潮波属于前进波.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浅水波数学方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得到数值解,模型采用随时间变化的动边界技术,成功地模拟了海坛海峡的前进波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不同时刻的潮流场和潮流平均流速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北部湾口M2分潮高潮时间比南部湾口早约5~6min,等振幅线范围约为2.12~2.15m.海峡内流速分布呈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最大流速1m/s左右.  相似文献   
66.
在实验室中饲养鱼是一项单调而辛苦的工作,其中缺少有效的饲养工具是使工作人员劳动量加大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使实验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养鱼工具,并将其应用于真绸实验室养殖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试图就实验室养鱼工具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构想。1养鱼槽养鱼槽设计见图1。设计说明防溢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进水过多而满池,其高度宜与进水管相同,较排水管高;进水管与排水管使养鱼槽能形成“常流水”,为防止附着的污物污染水,进水管和排水管都应能够拆卸清洗;清池管用于将槽中水完全排…  相似文献   
67.
1980—1993年对黄茅海河口湾进行沉积物采样和水流测定及水深测量。根据水动力和地形条件,冲淤分析及Mclaren模型研究河口湾的动力地貌体系、冲淤特征和现代沉积物运移。结果表明:(1)水下地形主要为下泄流或上溯流控制的“深槽-槽沟-浅滩-湾口”的动力地貌体系,反映了河口湾“东进西出”的水流格局;(2)整个河口湾以淤积为主,只有崖门深槽有较明显的优势冲刷特征,并随着崖门深槽向海推移和河口湾“东进西出”水动力作用,黄茅海落潮三角洲相应向西南进积;(3)应用Mclaren模型揭示了黄茅海河口湾现代沉积物运移规律,同样反映了河口湾具有“东进西出”的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68.
模型沙干重度在动床模型试验中是影响起动流速比尺和冲淤时间比尺的重要参数,其随淤积历时、粒径变化、埋置深浅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结合已有的成果,对模型沙干重度受以上几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在动床模型试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刘兰芳 《海洋科学》2001,25(1):14-15
目前 ,紊流数值模拟程序几乎都是FORTRAN语言编写的 ,由于用此语言编写图形处理程序的能力较弱 ,所以现今绝大部分数值计算均是先计算出结果 ,然后将其输入图形处理软件 ,再进行显示和输出 ,这样一来 ,周期长且效率往往不高。这是因为数值计算的成果很多 ,仅凭某种法则难以判断计算是否成功 ,有时看似成功的计算 ,当进行图形处理后 ,发现计算成果与实际不符。其原因可能是程序中的某个地方有误 ,或者法则本身有误。这种有误的程序有时也能得出收敛的结果 ,但其结果显然与实际相差较远 ,以致编程者不得不重新检查程序和重新计算。对于…  相似文献   
70.
1975年秦曾灏、冯士筰提出“超浅海风暴潮”理论及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简称秦、冯模型),给出了风暴潮位预报方程及风暴潮流的解析解,经数值检验,该理论适用于渤海风潮,但涡动系数采用与深度无关的常数值,是物理假设上的一个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