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2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32.
太古宙脉金矿床:地壳规模热液系统的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3.
34.
姚多喜  支霞臣  王馨 《地球化学》2003,32(5):491-500
采用ICP—MS法测试了褐煤、肥煤和无烟煤以及在不同燃烧条件下获取的飞灰、底灰等29个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稀土元素含量不同,相同煤种在不同燃烧条件下获取的飞灰、底灰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也不同;褐煤、肥煤、无烟煤及其燃煤产物飞灰、底灰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左高右低的宽缓的“V”型曲线;Eu存在明显负异常。研究了燃煤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及集散规律,稀土元素在飞灰、底灰中的含量比原煤有明显提高,其增加幅度为几倍至20多倍不等,表明煤炭燃烧后稀土元素在飞灰、底灰中进一步聚集;飞灰和底灰中稀土元素含量、飞灰和底灰对煤的稀土元素含量比和富集因子以及飞灰对底灰的稀土元素含量比和富集因子等,不仅与原煤中稀土元素有直接关系,而且还受锅炉燃烧方式、燃烧温度(炉温)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无定形氢氧化铝的表面酸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酸碱滴定法以及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和反应后固体的XRD表征等方法测定了合成氢氧化铝的表面酸度。XRD结果表现出4个宽峰,说明合成产物是无定形的。滴定实验的固体产物的XRD的分析表明,无定形的氢氧化铝在碱性的环境下(pH>10),迅速转化成为结晶的三羟铝石。滴定过程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分析计算出无定形氢氧化铝的溶解度,为1010.3。滴定实验中加入的酸或碱与溶解的铝和其表面羟基发生质子化作用或脱质子化作用。表面酸度常数,表面羟基密度和比表面积用FITEQL4.0进行了评价。无定形氢氧化铝的表面酸度@K.FUKUSHI$Research Center for…  相似文献   
36.
GDX-502树脂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淼  饶竹  苏劲  黄毅 《岩矿测试》2007,26(2):101-104
采用自制GDX-502固相萃取小柱萃取水中苯酚、对硝基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等6种酚类化合物,以乙腈作为洗脱剂,选择280nm和290nm双波长紫外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1-0.05mg/L,IL水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5%-95.0%,精密度(RSD,n=7)为3.6%-9.2%。方法用于实际地表水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操作简单,有机溶剂用量少,分析效率高;萃取小柱可多次重复使用,分析成本低。  相似文献   
37.
腐殖煤气态产物演化特征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岗 《沉积学报》1998,16(2):30-41
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成熟阶段腐殖煤在加水热模拟过程中气态产物的演化特征。成熟阶段的煤仍具有相当的生烃潜力,其主要生烃阶段仍以生油为主,生气相对较少。生油高峰之后由于液态产物的大量热裂解才开始进入气态烃的大量生成阶段。由于地质条件下煤中的可溶有机质十分丰富,在高演化阶段由可溶有机质进一步裂解是煤成气的重要来源。非烃主要形成于早期阶段。成熟煤生成的气态烃中甲烷为之主要成分,非烃中H2为主,其次为CO2,甲烷的碳同位素值明显低于乙烷,而乙烷和丙烷的碳同位素值差别较小,并且随演化程度的增加各气态组分的碳同位素值差别愈来愈小。  相似文献   
38.
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是引起鱼类链球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养殖鱼类造成巨大危害。本文制备了海豚链球菌强毒株NUF849的福尔马林灭活全菌(FKC)、胞外产物(ECPs)及全菌与胞外产物的混合物(FKC+ECPs),以其免疫牙鲆,在免疫后第42天分别以海豚链球菌NUF849和NUF812攻毒,并在免疫前以及免疫后第7、14、21、28、35、42天与攻毒后第7天取样,分析3种免疫原以及免疫后再攻毒所诱发的血清抗体应答。结果显示,免疫后牙鲆体内产生了分别针对FKC和ECPs的特异性抗体,且各免疫组中FKC诱导的抗体水平较ECPs高,2种抗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FKC+ECPs组的两种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攻毒后第7天2种抗体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并且免疫原来源菌株NUF849攻毒组的2种抗体水平高于非免疫原来源菌株NUF812攻毒组。攻毒后存活牙鲆的血清对NUF849、NUF812全菌蛋白及其胞外产物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抗血清与全菌蛋白的阳性反应条带位于25~100kDa,与胞外产物的阳性反应条带位于18~100kDa。本文结果表明灭活海豚链球菌与胞外产物都能够诱发牙鲆产生特异性抗体,二者混合物的免疫效果更好,且NUF849来源的免疫原可以刺激牙鲆产生针对NUF812菌株的交叉保护抗体,为牙鲆海豚链球菌疫苗成分的筛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9.
采用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和饮用水中的苯并(a)芘,建立了适用于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多环芳烃中苯并(a)芘必测组分的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2.00~80.0ng/L,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1.8ng/L,回收率为93.1%~103.2%,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6.48%。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40.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沙利铂注射液中的奥沙利铂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方法,以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规格250 mm×4.6 mm,粒径5 μm,以水-甲醇(90∶10)为流动相,流动相用0.45 μm的膜过滤,紫外检测波长为250 nm.奥沙利铂在50~1 6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曲线方程为A=3 650.9 C+17.095(r=0.9999),最低检测限为1.2 ng.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4%(RSD=0.81%,n=9).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奥沙利铂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