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6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55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2504篇
海洋学   739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柴达木盆地咸湖相生油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生油岩样品分析资料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生油岩正构烷烃系列有三种碳数分布模式。深湖相生油岩在C18-C28范围呈明显的偶碳数优势,而>C28范围无碳数优势;滨浅湖相样品在整个碳数范围内呈奇碳数优势分布;过渡相带地层正构烷烃在中碳数范围呈偶碳数优势分布,而高碳数(>C23)部分为奇碳数优势分布。经不同沉积相带样品之间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指标和碳酸盐含量比较发现,本区咸湖相生油岩正构烷烃的分布不取决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和岩石的矿物组成,而主要与沉积相带中的有机质生源组成有关。偶碳数优势分布的正构烷烃成因并非如常规观点解释的那样,由正构脂肪酸、醇类的还原作用或经碳酸盐催化发生β断裂而来,而可能来源于咸化湖泊中的某种嗜盐细菌或其他微生物。  相似文献   
972.
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陆间造山带的早期阶段。前陆褶冲带不同的前缘断裂活动样式决定了前陆盆地发育不同的结构。以低角度、盲逆冲活动为特征的前缘断裂所控制的前陆盆地发育了复杂的次级构造单元,具体可识别出楔顶、前渊、前隆和隆后4个沉积带。这类前陆盆地发育了3种类型的沉积序列:①靠陆一侧初始前隆区发育的“欠补偿三位一体”充填序列;②前渊带靠陆一侧发育的陆棚沉没充填序列;③初始前渊深海一半深海区发育的沉积颗粒向上变粗、沉积环境向上变浅的沉积充填序列。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沉积物扩散方向转换面、碳酸盐岩台地沉没不整合面等关键界面的时空位置是标定碰撞构造的主要地层学标志。  相似文献   
973.
榆神低硫煤中硫含量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煤大部分属于特低硫、低硫煤,硫的赋存形式以硫化物硫和有机硫为主。本文论述了榆神侏罗纪煤中硫含量特征及硫的来源、形成及沉积环境对低硫煤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4.
敬信盆地第四系下更新统沉积环境以冲积扇相为主,发育有下部孔隙承压含水层(Mx);中上更新统以湖泊相为主,发育有上部孔隙承压含水层(Ms);孔隙潜水含水层的的发育层位为全新统。盆地内各层位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上、下孔隙承压水主要靠孔隙潜水越流补给,其动态变化滞后于孔隙潜水近一个月,地下水向图们江径流、排泄。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化学类型复杂;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强,上部承压含水层水质优良,下部承压含水层水质稍差,水中Fe、Mn含量较高,并沿图们江向下游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5.
综合1:5万区调成果,系统阐述了赣西北地区双桥山群的沉积学特征,认为是一套形成于滨海-半深海环境的重力流沉积体系,基本发育-系列重力流沉积相单元,即块状混杂砾岩相,正递变砾岩相,经典浊积岩相等,对各单元基本层序特征进行了总结论述,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粒度分析成果探讨了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76.
辽南新元古代营城子组臼齿灰岩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臼齿(Molar—Toom)灰岩是发育于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台地的一种特殊灰岩类型。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地区震旦系营城子组中部臼齿灰岩十分发育,野外观测、室内薄片以及比较沉积学研究表明,臼齿灰岩的出现与环境密切相关。通过米级旋回研究发现,该岩相段以发育浅水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为主,臼齿构造主要产出在微旋回中下部的中薄层泥晶灰岩和粉屑灰岩中,形成环境为潮下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977.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环境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杨帆  朱晓东 《江苏地质》2003,27(4):203-206
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地质、地貌、海洋、气候、土壤和生态特征,江苏潮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却又受着不利自然条件及不合理人类活动的限制。江苏潮滩沉积表现出4个水平相带:草滩(湿地)沉积带、盐蒿泥滩沉积带、泥一砂混和滩沉积带、粉砂滩沉积带。潮滩是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它极容易受到湿地围垦、低效的生产方式、酷取滥采、环境污染等人类扰动的破坏。基于以上认识,提出顺应潮滩自然演变,人类活动与潮滩沉积环境的和谐开发利用及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978.
Based on the data about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alaeogeography, this paper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the Cathaysia (the part in eastern Zhejiang and northern Fujian, the same hereinafter) and makes a survey about its palaeogeography since Sinian Period. It also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this region during Phanerozoic Eon,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such as the composition of sandstones derived from the old land and alkalinity of volcanic rocks and so on. Continuous uplifting was maintained in Cathaysia during Sinian Period and Paleozoic Era, typically with no significant tectono-magmatic activity being observed. Its northwestern margin belongs to the type of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phase of Caledonian Cycle. It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teady continent in late Paleozoic era, but was turned quickly into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fter the middle Jurassic period.  相似文献   
979.
苏丹M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母质的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生成原油的烃源岩的母质的沉积环境。该带原油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常原油,另一种是生物降解油。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正常原油具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生物降解原油饱和烃含量低,非烃含量高;碳同位素表明为典型的湖相Ⅰ—Ⅱ有机质生成的原油:原油饱和烃具有较低的异戊二稀烃,Pr/Ph一般在1.5左右,表现为弱的姥鲛烷优势,具有较完整的重排甾烷和新藿烷系列,γ蜡烷含量较低;重排甾烷含量高,C27、C28、C29甾烷呈“V”字型分布,具有较丰富的4—甲基甾烷。原油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主要的烃源岩为弱氧化—弱还原、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有机质为水生生物和细菌改造的陆源有机质的混合输入,为一种以生油为主生气较少的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980.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在时代、盆地类型、岩性及沉积环境方面都具有多样性,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