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699篇
地质学   1169篇
海洋学   5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39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贵州百花湖分层晚期有机质降解过程与溶解N2O循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百花湖是一个具有季节性分层的富营养小型湖泊,在秋季湖水倒转期经常发生水质恶化事件,碳氮循环出现异常。文章研究特选择在秋初,湖泊分层开始消失时,测定了湖水中不同深度的N2O,CH4,CO2,有机和无机碳同位素以及其他化学参数变化。结果发现:采样时百花湖在约6m和16m深度附近出现了两个温度不连续层(SDL和PDL),并影响到有机颗粒的沉降和分解。相对而言,有较多的有机质在这两个层内发生降解,但降解的途径有所不同,上部主要是有氧降解,下部则主要是无氧降解过程。N2O的产生和消耗与有机质的降解过程完全对应:PDL层以上,ΔN2O与AOU的线性关系反映了N2O主要形成于硝化作用;PDL层以下反硝化作用导致N2O严重不饱和;PDL内位于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过渡带的N2O峰,显然是硝化与反硝化联合作用的结果。PDL层内较大的CH4浓度变化梯度,说明嗜甲烷细菌可能通过氧化NH+4贡献了部分N2O。百花湖秋、冬季表层湖水N2O都是过饱和的,都是大气N2O的源,依据分子扩散模型计算湖泊N2O的释放通量在12~14μmol/m·day之间,秋、冬季没有明显的差别。秋季底层湖水的反硝化作用是湖泊N2O的汇,其消耗通量与表层的释放通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2.
根据野外水准测量与室内实验分析,本文探讨了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ka 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ka 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在古大湖阶段,包括纳木错、色林错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一大批现代大、中、小型湖泊,都是互相连通的一个古大湖,其范围可能超过了现代的藏北内、外流(怒江)水系的分水岭。它或许还与藏北高原南部和西部的其他古湖相连,成为统一的藏北高原“古大湖”。通过对纳木错湖相沉积形成时代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易溶盐、pH值、地球化学、介形类和孢粉分析等的综合研究发现,湖相沉积记录了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信息。资料显示古大湖期湖面最高,气候温和清爽;外流湖期湖面急剧下降,气温和湿度较现今略高;纳木错期以来气候经历了全新世最宜期的暖湿后日益干旱化,气温波动,湖面持续下降。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气候在逐渐变干的总趋势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93.
Situated at an elevation of 905 m above sea level in the Province of North Sumatra, Lake Toba and its surrounding landscapes are regarded as a natural heritage in a certain extent, as a quoted national treasure. Unfortunately degradation of the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in the watershed along Lake Toba is taking place at an alarming and totally unacceptable rate. The quality of the lake is partly depended on input the quality of the rivers.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rea the water quality that influenced by the piggeries are highly pollute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albe River at the downstream of the piggeries has been polluted and apparently it is a serious problem to the catchment area managemen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polluted river would influenc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Lake Toba. Based on calculation, the permissible BOD5 according to B- river standard is 238 mg/L, it means the river still in B standard but the condition and quality are decreasing continuously. Following the Indonesian health standard the permissible BOD is - 461 mg/L. It means BOD in the river should be reduced 461 mg/L or clean program is needed.  相似文献   
94.
洪湖的环境变迁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卢山  李世杰  王学雷 《湿地科学》2004,2(3):234-237
洪湖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在同类型湖泊中表现出其生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分析洪湖从成湖以来所发生的的湖泊环境变化,阐述了人类活动对洪湖环境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对洪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优化提出对策与建议;同时,对于洪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科学的、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5.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ssil Ginkgo huttonii Cuticles from the Jurassic in Gansu, China,Diatoms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and Paleo-environments in Dahyab Tso (Taicuo) Lake, Xi‘zang (Tibet),^40Ar/^39Ar Dating for the Strike-slip Movement on the Feidong Par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Tectonic Origin of Klippen at the Foot of the Wuliangshan Thrust Belt, Western Yunnan……  相似文献   
96.
INTRODUCTIONThe Shaiwa Section is located in the town ofSidazhai, Ziyu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outh western China ( Fig. 1 ). This area belongs to theNanpanjiang basi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A greatdeal of work purely on the subdivision of the strata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Guizhou Bureau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1987). However,studies on recoveries of the paleoenvironments of thisarea are rarely reported. Due to rifting and su…  相似文献   
97.
<正>[特点] 中国湿地类型多、 绝对数量大、 分布广 区域差异显著、 生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8.
基于崎岖海底定量校正的时深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深水低勘探区,崎岖海底等普遍存在,受地震、钻井和速度等资料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去海水的拟合公式法进行时深转换。然而去海水拟合公式法时深转换会因崎岖海底而造成假构造现象,且常规的崎岖海底填平校正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用去海水拟合公式法计算出时转深层位,并比较时转深层位与深度域地震资料的横向构造形态变化,引入了构造形态相似率的概念,建立了崎岖海底填平量化评分模板来对崎岖海底进行填平校正,最后根据最高得分值来确定最佳平滑网格的海底和合适的时转深层位,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崎岖海底造成的假构造现象和支持了构造成图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
研究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深水区块发现,整个盆地从陆向洋具有3个大的构造分区:伸展拉张区、过渡区和挤压逆冲区。伸展区以大型同沉积断层伴生大量滚动背斜构造为特征,过渡区发育大量泥底辟构造,挤压区以复杂的逆冲叠瓦构造为主。通过分析形成机理,揭示东部深水转换带上M研究区构造特征,按构造的演化特征将该区构造分为泥底辟型、冲断-泥底辟混合型、逆冲型3种类型,提出研究区内的圈闭主要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为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勘探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0.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层系。对其物源的清晰认识是潜力烃源和有利储层发育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量的三维地震解释和有限的钻井资料分析,提出白云凹陷恩平组时期不仅有来自北部盆外物源的输入,同时存在来自南部隆起的物源贡献。已钻井岩石学特征、古地貌分析、地震剖面特征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表明,白云凹陷西南部恩平组具有砂地比超过80%、粒度较粗、发育NE向大规模高角度"S"型前积地震相、具有物源通道的古地貌以及碎屑锆石以中生代岩浆锆石为主的特征,这与凹陷北部盆外具有NW向较平缓的"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和较老的前寒武纪—古生代的碎屑锆石年龄的特征截然不同。综合分析认为,恩平组时期白云凹陷的南部隆起物源为白云凹陷西南部提供了充足的陆源物质供给,对白云西南部的优质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同时云开低凸起恩平组砂体埋深浅,粒度粗,是重要的潜在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