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8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881篇
测绘学   28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56篇
地质学   3247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52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胥颐 Ospann.   《内陆地震》1997,11(3):202-211
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研究了天山地区乌鲁木齐--库尔勒剖面的深部构造特征。地壳中存在5个国煌速度界面,并被数条断裂切割,相应地分为5个构造单元;天山中部的界面均有没和蔼的抬升,在地壳中形成逆部断裂,而地的厚度小于南北两则地区,表明地幔的物质 隆起,有可能造成地壳平均密度增加;天山南缘的和静、巴伦台一带断裂错综复杂,界面严重变形,是未来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2.
分层重力图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层重力图像方法是依据三维地震波速的层析成像结果,通过速度与密度相关关系,转换得到分层的密度结构模型,计算并给出各分层在地表的重力异常分布图像.以中国大陆为例,给出其不同深度的7个分层的重力异常图像和不同分层叠加的综合(或总合)重力异常分布图像.经过与实测的中国布格重力异常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重力场特征相当一致;分层重力图像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地下不同深度的物质分布.  相似文献   
103.
梅世蓉 《内陆地震》1997,11(2):97-102
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联系这个地区的强震震源分布、剖析强震孕良,发生的深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浅源强震与中原强震的震源均位于地壳或上地幔速度结构横向,纵向非均匀性较明显的地区,且位于相应层内的高速扰动区或高低速过渡带中,从而有力一证明了“坚固体孕震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4.
太原市地面沉降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分析太原市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状况及地面沉降特点,对太原市地面沉降的原因,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太原市地面沉降主要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并就此提出了控制太原市地面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109.
通过某金矿床黄铁矿晶体形态和热电系数等标型的研究,指出不同阶段、不同矿化类型和不同标高晶形和热电系数、导型的演化趋势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发现了矿体从+20m标高→-70m标高,矿体经历了一个“再现→尖灭”的过程,并从晶形的角度定量地模拟出标高与单形晶{100}+{hk0}含量和的关系方程,从而算出了矿体尖灭再现的纵向距离为93m,借助于计算机有效地找到了矿物学填图参数——黄铁矿热电系数均方差,进行了矿物学填图,对矿体进行深部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110.
八十年代以来.造山带研究领域内不断发现新的构造类型,造山带的成因机制复杂多样.很难用一种模式、一种机制予以阐明。造山带的深部结构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动态性质,随着造山过程的进行而不断演化.当前正处于新一代地质理论诞生的前夜.我国地质工作者应立足于中国独特的地质构造,从系统的角度、演化的角度,以多学科联合的方式,探索并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