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港池疏浚产生的高浓度悬浮泥沙,对海域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在建立近海悬浮物二维输移扩散数值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步杂交方法求解,对两种不同施工方案下悬浮物的输移扩散进行预测模拟。根据预测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施工方法可能对附近海域水质环境适成影响的程度,为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长春南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显臣 《湿地科学》2005,3(4):274-278
通过对南湖水质污染现状评价与历史追溯,判断长时期的生态治理与近年来的挖泥清污工作对4个代表区域水质的改善效果。选择能够代表水质污染特点的典型指标——BOD5、CODCr、TN、TP、透明度5项因子,对南湖1988年、1999年和2001年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南湖水质近年来有所改善,长时期的生态治理对南湖水质改善作用功不可没;近年来的挖泥清污工作使各区域水质亦有改善,但效果不如生态治理。为了达到最优控制效果,挖泥清污工作应继续进行,并应引进新的水源。  相似文献   
93.
生石灰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的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添加生石灰拌和而成的松散土的含水率变化规律。导入含水率降低率的概念,得出处理土含水率降低率随掺灰比的变化与原泥初始含水率无关,含水率降低率随着掺灰比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的变化规律。根据得出的含水率变化规律,提出了处理土含水率的简单实用的预测方法。利用已有文献的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处理土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和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府河是白洋淀3条常年有水的入淀河流之一,主要承接上游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较差且存在一定的淤积,严重威胁白洋淀水质安全。府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河道疏通、垃圾清运处置、底泥清淤、生态修复和物联网工程等进行河道的综合生态治理。底泥清淤削减COD 2.47 t和NH3-N 0.60 t,NH3-N、TN和TP的释放量分别减少0.69 t/a、8.3 t/a和0.75 t/a;生态修复削减COD 17.30 t/a、NH3-N 1.38 t/a和TP 0.35 t/a。工程实施后,有效提高了河流水动力条件与水体自净能力,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类似入淀(湖)河流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太湖东部不同类型湖区底泥疏浚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研究底泥生态疏浚对太湖东部不同类型湖区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2012年8月于东太湖养殖湖区和胥口湾草型湖区采集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分析疏浚对底泥污染控制、水质改善以及各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疏浚能有效去除表层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降低底泥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但底泥疏浚对不同类型湖区水质和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在富营养化较严重的东太湖养殖湖区,底泥疏浚达到了一定的改善水质的效果,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且群落中蓝藻所占比例下降;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胥口湾草型湖区的底泥疏浚则破坏了原先良好的水生植物群落,造成湖区整体水质下降,各主要生物类群的恢复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96.
航道疏浚工程竣工验收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航道疏浚工程竣工验收数字化测量作业流程,阐述了航道疏浚工程竣工验收测量方法和技巧,并借助测量成图软件CASS,绘制航道疏浚工程竣工图,并对绘制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
南京水建在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传统施工方式,通过释放浮标、插竹竿及水尺等方式进行施工引导,这种传统方式无法保证施工精度及施工工期。而徕卡测量系统挖掘引导系统3D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施工数据的导入实现了施工位置的精确引导,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记录施工位置、挖掘深度、坡度等信息,提前了施工进度,减少了重复作业,避免了漏挖现象,提高了施工精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98.
海洋疏浚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骅港航道扩建项目为例,利用二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航道疏浚产生悬沙对水质的影响,并计算了项目产生悬沙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经分析,黄骅港航道扩建项目使约376.1km2的海域水质环境受到悬沙的影响,造成约180t底栖生物、231t浮游动物、1 503t鱼卵和3 757t仔鱼损失。提出了“实现疏浚土的综合利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期限”、“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对受损的海洋生物进行增殖放流”等措施,以降低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期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世界文明缘水而起,尼罗河灌溉埃及,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巴比伦,恒河成全印度,地中海造就希腊,黄河长江也为华夏灿烂的农业文明提供着无尽滋养。但天然降水地域迥异、四季分明,水位涨落无常、旱涝相生相伴,无时不考验生存智慧。在岁月的积淀中古人积累了因势利导、道法自然的营造理念,  相似文献   
100.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测量技术也进入了高科技时代。GPS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在疏浚整治工程中运用GPS进行定位放线,已经成为普遍的测量方法,被人们广泛地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