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陈楠生 《海洋与湖沼》2021,52(2):274-286
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下,全球范围内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地理位置、物种组成结构和优势度都呈动态变化。迄今,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形成与演变机制在生态、遗传和分子等层面正逐步得到解析。在生态层面,学界涌现出了物种形成中心、物种汇聚中心、物种重叠中心和物种保存中心等重要科学假说,解析了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塑以及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形成机理;其中,地质和洋流等是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而形成了类似华莱士区这样具有特殊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在遗传层面,物种种内或种间频繁的基因交流和适应性辐射可以促进生物间不同基因型和表型的重新组合,衍生出更高更复杂的生物多样性水平,进而加速了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形成。在分子层面,染色体进化、基因组多倍化、超级基因形成、基因复制、基因渗入、水平基因转移、遗传通路的进化和调控元件的进化等分子调控与进化机制可以引发新性状的形成和物种的多样化,从而推动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形成。本文重点介绍了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在揭示海洋生物多样性形成与演变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和演变机制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理论的认知,亦可以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手段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2.
Manganese carbonate can be converted to many kinds of manganese oxides when it is aerated in air and oxygen.Pure manganese carbonate can be changed into Mn3O4 and γ-MnOOH,and manganese carbonate ore can be converted to MnO2 under the air-aerating and oxygen-aerating circumstances.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manganese carbonate is a changing process of mineral association,and is also a converting process of valence of manganese itself.Not only equilibrium stat,but also nonequilibrium state are involved in this whole process,This process is an irreversible heterogeneous complex reaction,and oberys the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model,The oxidation rate of manganese cabonate is controlled by many factors,especially nonmanganese metallic ion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manganese carbonate.  相似文献   
103.
哈萨克斯坦后生层间渗入铀矿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铀金地质》1999,16(4):300-306
哈萨克斯坦的楚-萨雷苏和锡尔河两个铀成矿省中分布有大量后生渗入铀矿床,其总储量已达上百万吨。铀矿床于白垩-老第三纪透水性砂岩层中,受区域层间氧化带控制,适于地浸法开采。本文概述了这类矿床的产出特点及控矿要素。  相似文献   
104.
黑水地区位于平庄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为白垩系孙家湾组,目前在盆缘发现了较好的氧化带和工业铀矿化线索,但成矿作用方式和类型并不清楚,困扰着下一步勘查方向的选择。为深入研究目的层氧化作用和铀成矿地质特征,通过系统采集样品,进行镜下鉴定、主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指标、粘土矿物、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水地区含矿目的层砂岩成熟度较低,为近物源沉积;后生氧化作用较强且存在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目的层还原剂主要为黄铁矿,铀的富集方式主要为含铀含氧水不断渗入砂体,在层间氧化带前缘氧化还原过渡带富集成矿,铀矿物类型主要为沥青铀矿,其次为铀石,主要有2种赋存形式。对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符合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5.
海洋沉积物中由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MSR)驱动的碳、硫耦合作用及甲烷消耗,是影响全球碳、硫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准确认识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代谢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是探究MSR驱动的碳、硫循环及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础。沉积物孔隙水中硫酸盐的硫、氧同位素组成是揭示MSR过程及其驱动的硫循环的重要方法。本文从细胞内代谢途径和胞外硫循环过程角度,厘清影响孔隙水硫酸盐硫、氧同位素组成的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阐述其在示踪有机质驱动和甲烷驱动的硫酸盐还原过程类型及“隐秘”硫循环的意义,为探究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在地球表层环境演化中的作用提供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