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Rowe和Fleming提出的用以计算淤堵时间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填埋场排水层淤堵时空分布特征,合理地作了进一步假设和推导,得到了可以反映淤堵发展的简化模型,推导出了排水层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水量平衡的单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淤堵条件下最高水位计算模型,获得了排水层最高水位深度的计算方法,并与稳态、瞬态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淤堵时得到的结果与瞬态结果一致,且都趋于稳态结果;淤堵较严重时水位受到显著影响,必须考虑淤堵。通过参数分析发现,前期渗透系数越小(后期越大)、排水距离越长、入渗速度越快、离子浓度越高,则淤堵对水位的影响越严重,同时提出考虑淤堵条件下改进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2.
采用混凝沉淀-Fenton-SBR反硝化脱氮-BAF法工艺对经SBR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在进水污染物平均浓度为:CODcr=800mg·L-1,BOD5=50mg·L-1,NH3-N=10mg·L-1,NO3-N=550mg·L-1,TN=630mg·L-1,色度=600倍的情况下,组合工艺的最佳条件为:PFS加药量为0.5g·L-1;H2O2(30%)投加量为0.6m·lL-1,Fe2+投加量为0.005mo·lL-1,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硝化以甲醇为外加碳源,碳氮比为3.2。最终出水水质CODcr≤80mg·L-1,BOD5≤10mg·L-1,NH3-N≤1.0mg·L-1,NO3-N≤10mg·L-1,TN≤10mg·L-1,色度≤15倍,SS≤10mg·L-1,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排放标准(GB16889-2008)。组合工艺的药剂总成本低于6.85元/吨。  相似文献   
43.
通过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场地N、S、P和湿度等因素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添加N和P后,土壤和细砂中微生物活性分别在第7 天和第14 天达到最大值0.685和0.588,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10.97%和22.1%,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0.405和0.190 mg/(kg·d);添加NO_3~-后,土壤和细砂中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减少了10.3%和28.9%;添加SO_4~(2-)后,土壤和细砂中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减少了8.87%和28.4%;另外,湿度为50%和60%时,土壤中微生物活性的最大值分别为0.259和0.266,有机质平均分解速率分别为0.195和0.305 mg/(kg·d).因此,N、S、P和湿度对地下环境中微生物的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4.
垃圾的堆存和填埋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渗滤液对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能够造成严重污染,尤其使地下水质污染而丧失利用价值。通过阜新市垃圾填埋场现场采集新鲜渗滤液水样、垃圾堆体附近土样的实验研究,获得了新鲜渗滤液的各组分浓度和垃圾堆体附近土壤的性质。结合当地地理气候等情况揭示了垃圾渗滤液中污染溶质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的动态过程,定量化预测了污染范围及时空分布,为研究该地区地下水污染控制、管理和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5.
温度和模拟渗滤液作用下黏土的渗透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改造的GDS全自动环境岩土渗透仪,分别以自来水和模拟渗滤液为试验用水,开展不同温度和围压下黏土渗透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当温度从20℃升高至50℃时,渗透系数增大,最大增幅为3.5倍;当围压从50kPa增大至200kPa时,渗透系数从10-6cm/s数量级减小至10-8cm/s数量级。在温度和围压一定时,模拟渗滤液作用下黏土的渗透系数略大于自来水试验结果,二者最大比值为2.8。随着温度的升高,土中吸附结合水膜变薄,且土样体积减小,在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固有渗透率不是定值,相应条件下50℃与20℃固有渗透率的比值在0.72~2.99之间变化。在本试验条件下,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水动力黏滞系数的变化引起,但是在低围压、自来水试验时理论推算渗透系数小于实测值,高围压下理论推算值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46.
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组分在包气带中衰减规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用若干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组分在不同岩性、不同厚度包气带介质中的运移规律,并计算了有机污染组分在包气带中运移的有关水化学迁移参数(阻滞因子R和水化学迁移率E).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组分在不同岩性介质中的R值顺序为:粘土>亚粘土>砂土,在相同岩性中随着厚度的增加R呈正相关增大.从而为评价和预测垃圾场对地质环境影响提供技术参数,并为垃圾场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环境污染造成地下结构侵蚀劣化,使得地下结构面临严峻的长期稳定性问题。通过50 g/L Na2SO4溶液、50 g/L NaCl溶液以及含有50 g/L Na2SO4 + 50 g/L NaCl的垃圾渗滤液的浸泡侵蚀试验,研究了经上述溶液侵蚀后混凝土试样在不同围压下的气体渗透特性、氯离子渗透特性以及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经不同溶液侵蚀后试样的渗透率与所承受的围压大小密切相关。同一侵蚀时间下,随着围压的增大,渗透率逐渐减小。经垃圾渗滤液侵蚀后的试样渗透率随侵蚀时间线性增加,且围压越小,增大的速率越大;经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侵蚀后的试样渗透率总体先减小后增大;经3种不同溶液侵蚀后,试样渗透率对应力的敏感程度均有所提高。(2)经3组溶液侵蚀后试样单轴抗压强度变化分为线性增加、缓慢下降两个阶段,但垃圾渗滤液侵蚀后的试样强度始终为最小值。弹性模量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3)在同一侵蚀深度处,垃圾渗滤液侵蚀后的试样自由氯离子含量比氯化钠溶液侵蚀后的试样低20%~50%,垃圾渗滤液侵蚀下混凝土试样被氯离子侵蚀的程度比氯化钠溶液侵蚀下混凝土试样低。(4)气体渗透率随侵蚀的进行而变化最为明显,比单轴抗压强度、氯离子扩散系数更适用于评价地下混凝土结构长期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侵蚀性环境下地下结构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武汉市某垃圾填埋场重金属对环境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析研究了某老垃圾填埋场中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填埋场西南边的池塘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池塘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其下伏土层中重金属影响的深度达到地面以下20~25m,在这个深度内,Cd、Pb、Zn、Cu、Ni均出现峰值;对比10a前的资料显示,以惰性著称的重金属在地下土层介质构成的复杂氧化还原环境里,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和迁移性。在10a间,Pb和Cd在土层剖面中的迁移速率为1.5m/a(即4.8×10-6cm/s),在该垃圾填埋场的下伏土层中属于弱迁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9.
垃圾填埋场防渗衬里粘性土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鉴于垃圾填埋场常用天然粘性土衬里存在防渗能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复合土(石灰 粘性土 膨润土)作为改性村里,并以垃圾浸泡液作为渗透液进行了改性衬里和天然粘性土衬里室内土柱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然粘性土衬里,改性后衬里的渗透系数由lO^-8~lO^-7cm/s之间降低到lO^-9~lO-8cm/s之间,对垃圾浸泡液中的COD、三氮及铁离子的平均衰减百分比,分别由75.9l%升高到84.42%、91.3l%升高到94.06%、93.05%升高到94.67%。  相似文献   
50.
城市固体废物(MSW)填埋场中单元覆盖层防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填埋仍将是城市固体废物(MSW)的主要处置方式,但MSW渗滤液的产生及处理不仅加大了填埋场的建设及运行成本,而且也增大了发生二次污染的风险。MSW填埋结构中的单元覆盖层具有防止降水入渗、减少(或消除)渗滤液数量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则取决于其渗透性能,因此,单元覆盖层的防渗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文章重点介绍了该领域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包括阳离子、阴离子、pH及氧化物等对饱和土体渗透性的影响、非饱和土体胀缩行为与渗透性变化的描述及饱和、非饱和土体隔水性能优化等;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