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1篇
  免费   1660篇
  国内免费   1766篇
测绘学   352篇
大气科学   585篇
地球物理   795篇
地质学   6396篇
海洋学   82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86篇
自然地理   413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疆  白志强 《地质论评》2008,54(5):683-693
广西横县六景泥盆系剖面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界线(Eifelian—Givetian界线)附近的Polygnathus xylus ensensis 至 下varcus带之间,出现了一系列Ce/La值、Ni/La值和δ13Ccarb值重大组合性异常,分别代表缺氧事件、Ni事件和生物灾变等地质历史事件。紧临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界线的生物事件与全球性kaákotomari事件有较好的响应。该地区所处华南地块南侧、古特提斯洋离散边界附近的古陆缘浅海为上述事件的古地理、古大地构造背景。该系列事件的原始诱因为系列构造运动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表现方式:断裂和火山热液活动造成Ni事件;挤压变形和抬升运动耦合相对海平面变化造成缺氧事件。Ni事件和缺氧事件均可独立造成生物灾变事件,而前二者的叠加将使生物灾变加剧,因灾变机制的区域性而未造成生物的大规模灭绝。Ni事件是由洋源性构造、热液和火山活动所主导的。  相似文献   
12.
对华南前寒武系变质岩浆杂岩稀有气体He、Ne、Ar和Xe的系统研究表明:扬子克拉通基底为含高3He的下地壳"原始岩石层",(3He/4He)×10-6比值为2.8~4.6;而华夏板块基底变质岩浆杂岩则是在缺乏3He、低(3He/4He)×10-8比值(3.15~17.7)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大陆中-上地壳变质岩浆杂岩层,反映出两者基底性质迥然不同。华南中-新生代爆破岩筒He同位素组成相反,相对稳定的扬子克拉通(3He/4He)×10-8比值仅0.18~4.22,而郯庐-四会-吴川断裂以东,中-新生代活动地块(太平洋构造域)(3He/4He)×10-8比值高达3.7~20.5。He同位素表明郯庐-四会-吴川断裂带为切割深至地幔的边界深大断裂,是扬子克拉通与华夏板块间的边界且控制了燕山期火山-侵入岩浆向西扩展。Ar同位素组成表明华南大陆中-新生代地幔形成接近"均一"的地幔组份。136Xe/130Xe-129Xe/130Xe相关组份表明它们具有地幔柱岩石同位素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主要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粘土矿物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和岩心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构造发育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等研究成果,以揭示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及演化模式为目的展开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存在酸性、碱性和酸性碱性交替等多重成岩环境。酸性成岩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蚀变为高岭石并伴生石英次生加大等为标志,碱性成岩环境以石英质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溶解、长石次生加大和晚期碳酸盐矿物沉淀为标志。研究区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由浅至深大致经历了碱性—酸性—酸性碱性交替(局部碱性较强)—碱性—弱碱性的演化过程,并建立了沙河街组四段的成岩演化和储层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初探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源控含油气系统理论与综合分析技术,按成藏“层次分析”方法,通过对生、储、盖、圈(闭)静态要素及其内生、排、运、聚、散(失)动态过程的综合研究,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的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条件进行探讨,提出了以次级凹陷为中心、不同类型的油气聚集带紧邻并围绕次级凹陷最低部位呈环带状分布的大型凹陷内成藏模式,并进一步提出永乐次级凹陷中心及其三级聚油环带及徐家围子次级凹陷以西为"网式"运聚特征;在凹陷级成藏模式的指导下,通过对大面积密井网开发区综合解剖,提出三级构造带中单个的局部构造圈闭(群)、单个的(局部构造——)岩性圈闭(群)控油和成藏规律,为认识本区基本控油单元、油水分布规律、油气勘探及扩大新探区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付广  王有功 《沉积学报》2008,26(2):355-360
为了研究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对油向下“倒灌”运移机制及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同时具备①青山口组源岩目前应具有足够大的超压;②存在连通青山口组源岩和扶杨油层的T2断裂2个条件,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能够在超压的作用下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通过T2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倒灌”运移。利用压力封闭原理,对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距离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距离一般大于500 m,而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地层厚度最大只有500 m,表明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可以向下“倒灌”运移至整个扶杨油层的任何部位。目前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从上至下均含油,且已找到的油藏均分布于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能够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内或附近,这表明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控制着油气富集层位,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控制着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藏形成与分布范围。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及其附近应是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合分析岩心、露头剖面和测井资料,认为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其中,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湖泊相则可细分为滨湖和浅湖两个亚相。不同时期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发育程度不同。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和须六段以湖泊沉积为主,由东向西,水体逐渐加深。须二段和须四段以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泊沉积分布范围较小。须二段发育时期,研究区北部构造活动强烈,沉积物供给充分,三角洲相主要由北向南延伸;须四段沉积时期,由于北部构造活动逐渐减弱,东南部沉积物供给增加,三角洲相主要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随着周缘构造活动的变化,研究区沉积范围逐渐扩大。早期沉积范围仅局限于宜宾—泸州以北地区,中晚期沉积范围扩大,宜宾—泸州以南地区开始接收沉积。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部中基性岩脉K-Ar表观年龄为187~271Ma,岩性以辉长、辉绿岩以及闪长、闪长玢岩为主,属于亚碱性系列.主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中基性岩脉经历了源区地壳物质的混合以及侵位过程中的分离结晶作用,并在区域分布特点上受部分熔融程度的影响,而且由于结晶分异和部分熔融的不同,还出现了中基性岩脉系列的成分变异.排除上述岩浆作用的干扰,有证据显示岩脉起源于亏损地幔,由于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集中在363~769Ma,反映源区是一个古生代时期的新生岩石圈地幔,该地幔源区属于大洋岩石圈地幔.新疆北部广泛出露的中基性岩脉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多样性,但是在产状、岩性组合和同位素特征上具有相似的特点,指示研究区在古生代以来具有一个相对统一和完整的源区,推测这个源区与北疆地区古生代以来长期存在的残余洋盆及其相关岩石圈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祁连东段什川杂岩基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祁连造山带被托菜南山-了高山构造带及宗务隆山-贵得构造带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及南祁连构造带。什川岩基位于中祁连构造带东部,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成;对二长花岗岩进行U-Pb单颗粒锆石微区LA-ICP-MS同位素测定,获得444.6Ma及414.3Ma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前者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后者代表构造热事件年龄。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W(SiO_2)=68.66%~80.77%,w(K_2O)/w(Na_2O)>1和A/CNK介于0.95~1.21间,总体为钾质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LILE元素(K、Th、Rb、Ba等),亏损HFSE元素(Ta、Nb、Y等);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多介于109.05×10~(-6)~322.66×10~(-6)),轻重稀土强烈分馏(∑LREE/∑HREE介于7.92~31.68),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中等-强Eu负异常(δEu=0.26~0.58)。岩石矿物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共同表明,什川岩基为中上地壳泥砂质岩石部分熔融而成,形成温度较低,为加厚地壳拆沉熔融成因。这为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扎赉诺尔坳陷带内诸凹陷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砂体特点,查干诺尔和克鲁伦凹陷砂体形成于粗粒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厚度变化大,相变快,有机质含量低,顶底板均不发育;呼伦湖凹陷以小型三角洲平原相砂体为主,具有较稳定的泥砂岩结构,有机质含量高,砂体厚度和横向延伸较稳定,但砂体铀含量较低;胡列也吐凹陷砂体以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产出为主,砂体厚度大,延伸稳定,底板发育,顶板发育不完全,砂体铀含量高.扎赉诺尔坳陷带各凹陷砂体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找矿潜力.通过砂体综合条件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胡列也吐凹陷和克鲁伦凹陷砂体铀成矿条件较好,呼伦湖凹陷次之,查干诺尔凹陷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相山铀矿田变质基底的变质作用期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山铀矿田的变质基底,自晋宁期以来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化历史,至中生代为止,共经历了4个期次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中元古代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中元古代后的热接触变质作用,中生代动力变质作用,中生代晚期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多期次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反映了本区自元古宙以来一直是一处地热异常区.相山地区铀成矿期的成矿作用,是一系列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