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2篇
  免费   1305篇
  国内免费   1796篇
测绘学   977篇
大气科学   2581篇
地球物理   837篇
地质学   2304篇
海洋学   1446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458篇
自然地理   53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193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闵文彬  李跃清 《气象》2010,36(6):101-104
通过对MODIS反演的地表温度与四川盆地自动气象站观测的准同步地面空气温度Ta和0 cm地温Ts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非均匀下垫面,卫星反演地表温度TLS分别与Ta和Ts的相关系数稳定性都不好,不同卫星过境时间的相关系数差异很大。但(Ts-TLS)与(Ts-Ta)却有着既显著又稳定的线性相关,不同卫星过境时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0.8以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基于卫星反演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地温统计模型,其标准误差为4.85 ℃。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估算区域尺度空气温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英雨  张佳华  延昊  王建林 《气象》2010,36(4):75-79
空气温度是地球大气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的关键参数,气象台站观测的空气温度是单点观测的,空间代表性较差,在区域尺度模型中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从卫星遥感资料直接反演空气温度的新方法。基于NOAAAVHRR资料反演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T_(LS))和地面观测的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T_a)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稀疏植被区域不同高程范围的空气温度遥感估算统计方法;基于NDVI和T_(LS)的梯形空间特征关系,建立了在中、高植被覆盖区域的空气温度遥感估算物理方法。经检验,稀疏植被区域空气温度反演绝对误差在1.5~1.8℃之间,中、高植被覆盖区域空气温度反演平均绝对误差为1.61℃,表明作者提出的空气温度遥感反演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利用2008年7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SACOL)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地表土壤热通量的三种计算方法,即谐波法、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法)以及结合自校正热通量板(HFP01SC)测量的温度积分法(ITHP法);进而分析了三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比较5cm深度处谐波法和TDEC法的计算结果与HFP01SC的实测结果,三者的相位基本一致,相互之间均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谐波法与TDEC法的计算值较为接近,但分别比HFP01SC的实测值偏大了2%和6%(主要发生在夜间)。对于地表的土壤热通量(G0),谐波法与TDEC法两者的计算结果仅偏差约1%;TDEC法与ITHP法的计算结果之间也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但偏差达到9%左右。相对于HFP01SC的实测结果,由谐波法和TDEC法计算的G0可将SACOL站的地表能量闭合率分别提高6%和7%左右;利用温度积分法将HFP01SC的实测结果校正到地表后,地表能量闭合率也提高了约6%。因此,在对涡动相关通量做了常规订正的情况下,当充分考虑了土壤热存储后,SACOL站的地表能量闭合率可提高6%~7%,达到82%~83%左右。  相似文献   
994.
1998年夏季两例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郁淑华  高文良 《高原气象》2010,29(6):1357-1368
利用1998年Micaps历史天气图、1998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资料和NCEP/NCAR 1°×1°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对该年夏季两例移出与未移出高原的低涡活动过程及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移出与未移出高原低涡的低涡结构特征差异显著:(1)移出高原低涡,低涡环流呈圆形,厚度有3000 m左右,降水区呈环状分布;未移出高原低涡,低涡环流呈椭圆形,厚度为1500 m左右,降水区在低涡的南、西南方。(2)移出高原低涡,低涡区内绝大部分为上升运动区,并且强度在加强、区域扩大;未移出低涡,涡区内上升运动在减弱,上升运动区在缩小。(3)移出高原低涡,涡区内斜压性强,比未移出的大近一倍。(4)移出高原低涡,涡区内500 hPa有高位涡沿东北方向向上输送位涡平流,未移出高原低涡的有次高位涡沿东南方向向下输送位涡平流。(5)移出高原低涡是下层‘正涡度、暖区’、上层‘负涡度、冷区’;未移出高原低涡是下层‘正涡度、冷区’、中层‘负涡度、弱暖区’、上层‘正涡度、冷区’。  相似文献   
995.
2008年初湖北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温度平流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11日-2月1日湖北省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进行温度平流空间分布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雨雪冰冻期间,湖北省近地层不断有弱冷空气补充和渗透;中层暖平流、低层冷垫和南方沿冷垫向上爬升的暖空气是湖北省降雪最基本的条件,而湖北省东部出现强降雪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低层偏东回流带来的暖平流;当冷空气充斥湖北省上空整层大气时,则预示雨雪将减弱停止。  相似文献   
996.
GTS的温盐资料在BCC_GODAS中的同化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从GTS(全球无线通讯系统)获得的2002-2007年海洋温盐观测资料在国家气候中心第2代全球海洋资料同化系统(BCC_GODAS 2.0)中的同化结果。与SODA(简易海洋同化数据)资料的比较表明:GTS中的海洋温盐资料同化对模式温盐场的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混合层暖区的范围和中心强度、温跃层中温度槽脊的深度、温跃层附近的温度梯度以及盐度高、低值区的范围和中心强度等方面,同化后全球温盐场的均方根误差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挑选位于不同海区的单点温盐廓线与ARGO(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观测作了进一步比较,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同化后温盐廓线的均方根误差得到明显降低,模拟的温盐垂向分布特征也更为准确。与TAO(热带大气海洋观测网)资料的比较也同样表明:同化后的温盐场特征会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997.
<正>1两种气候场重建方法的历史回顾温度变幅对更好地了解过去温度的演变和变化至关重要。基于古气候资料重建过去温度的变化能够深刻阐释气候的强迫作用。现有的多数重建研究均把欧洲到全球尺度的20世纪变暖置于宽泛的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998.
用地面观测日平均气压差与气温日较差统计分析,寻找5月份≥5级大风的气压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用统计数据制作点聚图,发现了大风在点聚图上的集中落区;制作了曲线图;用历年4月下旬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寻找冷暖气团春季进退早晚与5月大风多少的关系。经统计发现,在5月份出现≥5级大风起报日的温度日较差临界值,即在日平均气压差(Δp24)与气温日较差(Tm-Td)的曲线图模型上,是该报大风,日较差必须在13.5℃或以上,锁定了模式出现后是否有大风的第一关,起报日当天升温值必须≥5℃,这是该模型是有大风的第二关。大风模型和数据相互关联制动,有效的提高了预报大风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99.
1机场气象服务内容 1.1机场气象观测 每天第一个航班起飞前2.5小时发布第一份实况整点报(METAR),报文内容包含风、能见度、天气现象、云状、云高、气温、露点温度和修正海压。之后每整点发布一次,直至所有航班结束。整点之间如有特殊天气,需随时发布特选报(SPECI)。与之相反,如果天气转好需发解除特选报(SPECI),直至当天所有航班结束。  相似文献   
1000.
The radon transport test, which is a widely used test case for atmospheric transport models, i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tracer advection schemes in the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LASG (GAMIL). Two of the three available schemes in the model a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biases in the polar regions an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atmosphere, which implies potentially large errors in the simulation of ozone-like tracers. Theoretical analyses show that inconsistency exists between the advection schemes and the discrete continuity equation in the dynamical core of GAMIL and consequently leads to spurious sources and sinks in the tracer transport equation. The impact of this type of inconsistency is demonstrated by idealized tests and identified as the cause of the aforementioned biases. Other potential effects of this inconsistency are also discussed.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some hints for choosing suitable advection schemes in the GAMIL model. At least for the polax-region-concentrated atmospheric components and the closely correlated chemical species, the Flux-Form Semi-Lagrangian advection scheme produces more reasonable simulations of the large-scale transport processes without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computational expe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