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14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渭河盆地黄土中活断层破碎物的SEM形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渭河盆地三条活断层的破碎物的SEM特征,发现黄土中的石英砂与黄土中断层破碎石英碎屑的SEM特征差别极大。如果鉴别出那些只有在断层活动的高应力作用下才能出现的特殊形貌,仍然可以根据石英碎屑的SEM形貌特征判别黄土中断层的活动性质。  相似文献   
22.
宝鸡长寿沟渭河五级阶地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鸡长寿沟剖面系渭河北岸五级阶地第四纪堆积物。阶地基座为上第三系上中新统蓝田组红层。在该剖面采集了62组古地磁样品,经古地磁测定B/M界限位于L_8底部,贾拉米洛正极性亚带位于S_(10)至S_(11)地层段;长寿沟渭河五级阶地形成于1.3Ma左右。  相似文献   
23.
庞雷 《水文》2007,27(2)
2005年9~10月渭河流域中、下游发生持续性降雨过程,致使渭河下游形成了自1981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本文分析了降雨洪水成因、特点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
渭河断陷赋存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本文叙述了该区地热分布特征,阐明了区内地质构造、深部地质条件对地下热水赋存和水温、水量变化的控制作用,兼论了西安城郊区及地热赋存的地质构造背景.对指导当前和今后这一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热源、热储层(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地温场等是影响地热资源评价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渭河盆地西安凹陷-西安市延长石油西化小区为例,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地层测温、测井、岩芯分析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及地热资源量,运用多种参数对热储层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石油西化小区属地热异常区,地温梯度为3.5℃/100 m;研究区张家坡组、蓝田灞河组砂泥岩互层发育,砂厚分布在40~140 m之间,平均孔隙度分布在15.68%~30.3%之间,蓝田灞河组砂层厚度、地层热量、含水量和总热量均高于三门组和张家坡组地层,地热开发条件最好;综合考虑砂体厚度、地层含水量、地温梯度、地温、热储层物性因素,认为西安凹陷延长石油西化小区地热开发应选择蓝田灞河组为主要目的层段,最优的地热开发方式应采用采灌平衡法进行地热开采,综合考虑研究区更宜选择中深层地埋管井下换热方式进行地热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6.
井涌 《水文》2010,30(1)
地表水可利用量是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指标.本文应用断面过流量减去河道内生态需用水量与河道外难控制利用弃水量,并扣除二者间重复计算量的算法,利用华县、状头两个水文站断面实测和统计数据,分析计算渭河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54.91亿~66.33亿m~3/a.  相似文献   
27.
通过卫星象片解释、实地调查测量和查阅历史文献,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渭河盆地的水系及其所反映的现代构造运动特征。水系平面组合形态、渭河河型、水系转折及冲沟错位、河流密度、渭河河床的迁移、历史水涝灾害都一致地反映本区现代构造运动继承了第四纪以来的特点。水系历史演变又表明现代构造运动具有周期性。据水系错位和河流流向的统计分析确定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50°~60°E。本文最后还讨论了根据水系研究现代构造运动的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咸阳渭河高漫滩沉积洪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咸阳高漫滩XY剖面中116个样品的粒度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资料得出,渭河约120年来形成的高漫滩洪水沉积分层明显,对洪水的变化反映清楚,分辨率高,能够作为很好地指示洪水变化的指标。XY剖面最上层为2003年大洪水沉积,最上层之下的其它15层为古代洪水发生时期形成的沉积层,整个剖面记录了16次规模较大的洪水。XY剖面随深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节律,其中第1、3、5、7、9、11、13、15层粒度组成较第2、4、6、8、10、12、14、16层细。在充分考虑了因洪水沉积逐步叠加引起的地形增高对粒度成分的影响之后,可以确定这16个阶段洪水深度和规模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第12阶段>第15阶段>第6阶段>第9阶段>第16阶段>第1阶段>第5阶段>第14阶段>第7阶段>第11阶段>第3阶段>第13阶段>第8阶段>第10阶段>第4阶段>第2阶段。其中第12、15、6、9、16、1阶段的洪水规模较第5、14、7、11、3、13、8、10、4、2阶段洪水规模更大。根据2003年河漫滩上的洪水沉积层粒度成分和洪水深度为2.2 m左右确定,所研究的剖面中第6、9、12、15、16、1层形成时的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大于2.2 m,第5、14、7、11、3、13、8、10、4、2层形成时的洪水深度小于2.2 m。通过与现代大洪水发生时期年降水量的对比可知,这些大洪水发生的主要是渭河流域一些地区当年降水量显著增加造成的。在这16个洪水阶段之间没有洪水发生的阶段是降水量正常或偏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29.
深部温度场与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认识地热系统深部热源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分析渭河盆地及其邻区现今大地热流特征基础上,基于旬邑—西峡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地壳分层结构,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渭北隆起、渭河盆地以及北秦岭构造带的深部温度场和岩石圈热结构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渭河盆地地热系统深部热源机理。结果表明,旬邑—西峡剖面上大地热流介于57.6~75.7mW/m2之间,平均为(70.4±4.7)mW/m2;地幔热流在29.5~38.6mW/m2之间,平均值为34.1mW/m2;莫霍面温度变化范围约在600~740℃之间;“热”岩石圈厚度约为95~110km。从渭北隆起—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大地热流、莫霍面温度和地幔热流值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相应地“热”岩石圈厚度则表现出厚→薄→厚的变化趋势。渭河盆地地壳厚度减薄明显,莫霍面温度显著高于渭北隆起和秦岭造山带,暗示着渭河盆地地壳活动性显著。然而,从渭北隆起—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热”岩石圈厚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渭河盆地内...  相似文献   
30.
以秦岭南北的汉江上游、渭河为例,对比分析了万年以来洪水发生的时间、流量的差异,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洪水发生的联系。结果表明:在长时间尺度上,秦岭南北的汉江上游、渭河均有古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汉江上游的洪水流量远大于渭河流域的洪水流量,洪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 200~4 000 a BP和3 200~3 000 a BP这两个时间段内;对季风气候变化分析表明,4 200~4 000 a BP和3 200~3 000 a BP是季风突变气候恶化的两个转折期,气候突变使得秦岭南北河流在这个时间段均有古洪水事件记录,但因测年分辨率的限制,似乎秦岭南北洪水发生时间具有一致性。在短时间尺度上,对秦岭南北实测洪水分析发现,虽然大多数年份秦岭南北没有洪水同时发生,但在个别年份内秦岭南北还是有洪水同时发生情况;从华西秋雨角度分析表明,秦岭南北的汉江上游、渭河处于华西秋雨核心区,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秦岭南北洪水发生的时间并不都是完全相同。研究成果有助于从水文学角度在长时间尺度上揭示秦岭南北地区主要河流洪水发生规律,深化特大洪水事件与季风气候的关系;同时也加深了对秦岭地理分界作用的认识,对秦岭南北因地制宜的进行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开发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