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寓真 《中国方域》2004,(4):42-43
沿青藏公路西行,开始有一段路紧傍着青海湖边。深蓝色的湖水真的像丽人流盼着秋波来送我们远行。公路的另一边,是碧绿的草地和绵亘的雪山。在灿烂而明净的高原阳光的照射下,眼前整个儿是一幅用蓝的绿的白的油彩绘画出来的风景图。高原秋色所特有的一种空阔中的绚丽,让人不胜感叹。  相似文献   
43.
旅游者自我概念的时空演变——典型网络游记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网络游记为研究内容与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初步理论建构,发现旅游者自我概念时空展演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从时间维度而言,旅游者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变化且又循环往复的过程,随着旅游时空的流动、转换,呈现出现实自我“困顿—认同—悦己”;理想自我“渴求—自由—满足”;社会自我“疏离—纯真—责任”历时性变化。且旅游者自我概念历时演变过程并非永恒不变,它会随着旅游者下一次的出游进一步重构,也会经由旅游经历的积累不断更新替代。②从空间维度而言,旅游者经历了“生活世界、旅游世界、生活世界”的循环,旅游者自我概念经历了“生活世界(自我诊断)—旅游世界(自我反思)—生活世界(自我重构)”演变历程。③旅游是一种非物化的、流变的时空过程与体验,人们的旅游动机并非恪守于以往对象化的体验,同时也追求旅游流动过程中产生于旅游主体之上的时空意义,凸显为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认同与自我重构的主体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44.
目前,嵩山开发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太相称,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仍很巨大。通过对古代游记的深入研究,可为当今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此,从旅游者的视角,对古代的嵩山游记进行搜集整理,简析了古代游记基本情况,对古代嵩山旅游者的游览动机、路线进行分析,探讨了古代受关注的景点对于当今嵩山开发的价值,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措施。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嵩山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开发体现中岳身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拓展儒家文化游、道家文化游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少林寺开发的完整性,从而彰显嵩山作为中岳文化名山的底蕴。  相似文献   
45.
滇西漫记     
郑春龙  齐亭利 《地图》2006,(1):60-69
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不知道每天住在哪里,游向何方。跟着感 觉走,随心游动。就像自由飞翔的小鸟,不知道会在哪棵树歇 脚,只想自由自在地行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46.
47.
入境旅游是一个国家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及宣传国家形象等综合功能。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相对滞缓,本研究将试图从入境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探寻阻碍和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研究将基于外国游客的英文网络游记的内容进行分析,运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的方法分析游客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负面感知的来源,并研究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游客负面感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文化差异的双面效应;第二,旅游服务和接待质量有待提高;第三,旅游产品和宣传信息的不对称。另外,游客的对中国旅游形象的负面感知主要来源于目的地社会、旅游企业和旅游吸引物,针对这三个层面,进一步提出改善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8.
意外的旅行     
东贤  基因 《地图》2012,(1):142-142
H出门远行,总将背包塞得九分满,装备得跟要去战场似的。他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还说:未雨绸缪,胜过黄金在手。也是,像他这般勇猛者,能如此细心,想必是有备无患的。  相似文献   
49.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字振之,号霞客,名弘祖,汉族,南直隶(今江苏省)江阴人,明朝末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徐霞客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  相似文献   
50.
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将笔者20余年刻苦学习品读《徐霞客游记》(下面简称《游记》)的丰硕成果,于2014年6月出版了。6月17日拿到样书,爱不释手;连夜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直到东方露出了霞光。心情正如徐霞客先生《游记》开篇之作的一句话: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迎着初升灿烂的霞光,啊!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又开始了!啊!新,创新是一切事业的生命线,也是这本书追求的目标。笔者把本书的创新之处写在下面,和读者共享、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