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5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的碳氧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宜昌地区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进行测定,所得δ18O大 于-10‰且与δ13C不相关,表明研究区碳酸盐样品基本上保存了碳、氧同位素的初 始比值。δ18O在白云岩样品中呈现正漂移而在非白云岩样品中呈现负漂移,认为δ 18O反映海水古盐度变化,即δ18O随着古盐度升高而增大;δ13 C在缺氧沉积物中呈现负漂移,但负漂移的δ13C却不限于缺氧沉积物,推测δ13 C可能反映古海洋的初级生产力,即δ13C随着初级生产力的提高而降低。研究还指 出,由于Z值与δ13C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综合运用δ18O和δ 13C的经典盐度公式不适用于研究区古盐度环境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2.
黄俊华  胡超涌 《地球科学》2000,25(5):505-509
通过对湖北清江和尚洞HS - 2号石笋的沉积特征及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利用U系法定年, 获取了湖北地区19.0~6.9ka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平均分辨率为17a, 局部分辨率达到7a).得出如下结论: (1) 19.0~16.6ka, C, O同位素偏轻, 气候冷湿; (2) 16.6~11.1ka, C, O同位素偏重, 气候干热; (3) 11.1~10.3ka干热时期中的突然回冷事件对应于新仙女木事件; (4) 10.3~6.9ka气候温和, 雨量较丰, 后期逐渐变冷.反映了历史时期湿冷、干热、温暖交替变化的气候趋势, 得出了千年级和百年级的一些气候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3.
陈细茹  郑启松 《气象》2000,26(5):44-47
湖北省防汛决策气象服务系统收集了近四十年来重大天气过程的水文气象资料和江、河、湖、库的防汛基本特征资料,采用图形方式进行对比显示,并能提供流域面雨量统计和流域降水预报等产品,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防汛部门提供防汛决策服务。主要介绍湖北省防汛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系统结构、主要功能设计、软件实现方法、以及近几年的试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4.
对1999年6-9月利用MOS预报方法制作 的湖北省常规要素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湖北省的降水,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要素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同时针对温度和降水的预报误差差形成原因作了分析,并对缩小误差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5.
湖北建始一巴东地区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下整合面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建始-巴东地区茅口组顶部存在古岩溶不整合面,有较多陆上暴露标志。该不整合面形成于早二叠世茅口期Neoschwagerina haydeni带来,构成了碳酸盐台地上典型的Ⅱ型层序界面。这一发现是孤峰组的深水盆地成因论被否定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06.
湖北省重大自然灾害数据库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湖北省为工作单元,以系统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在参阅大量有关文献和史料的基础上,对重大自然灾害数据库的设计思想、技术规范、软硬件环境、建立过程及初步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成功地设计了针对该数据库的查询程序,力图探索出一条通过科技手段来利用历史文献的新路。通过试运行,证明该数据库在实际应用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7.
探索与拓展--评张伟然的<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虹 《地理学报》2000,55(4):508-508
新近出版的<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是区域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又一部力作.该书深入地分析了今湖北省境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地域差异及形成过程,是一部将区域文化地理实证研究与文化地理学的理论探索相结合的优秀论著.  相似文献   
108.
成丰一铁矿工地在打矿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地质奇观,经由地质专家认定,该天然溶洞形成于五亿年前。  相似文献   
109.
王晓玲  岳岩裕  陈赛男  祝赢  陈楠 《气象科技》2018,46(5):1012-1019
基于2015—2016年湖北省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3种地形下空气质量指数(AQI)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年空气质量指数时空分布特征为山区低平原高,冬季高夏季低,日高峰值襄阳出现在中午,武汉和宜昌出现在23:00—24:00;与空气质量指数关系较显著的气象因子包括相对湿度、变温、变压、风、降水等,其中降水对污染物的沉降作用跟空气质量等级有关,污染程度越重,需要清洁空气的雨量越大,轻度以上污染时,需要中雨及以上降水才会产生有效清洁,当降水为微量(1mm以下)时,AQI反而会增长;受不同地形影响,不同城市污染天气输入路径不同,襄阳为北风、武汉西北风、宜昌多弱东风扰动,且襄阳大风速出现的频数较高,而宜昌以小风为主。  相似文献   
110.
已有研究很少关注区际迁徙人群在不同尺度上空间分布的动态估算问题。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坚决防止疫情扩散成为社会最紧迫的事情。在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前夕,已有500多 万人离开了武汉,快速准确地推算这部分人群的去向,可以为防止疫情扩散和制定防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此为例,基于开源腾讯位置请求大数据、百度迁徙大数据、土地覆盖数据等多源地理时空大数据,提出一种区际迁徙人群多层次空间分布动态估算模型,用于推算2020年除夕 (2020年1月24日)之前从武汉流入湖北省内各地的人群数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① 春节时段湖北省各地级市农村地 区人群增加数量占人群变化总量的比例平均达124.7%,从武汉市迁入各地级市的人群中至少51.3%流入农村地区;② 区县尺 度人群变化总量的空间分布呈现3个圈层结构:第一圈层为疫情核心区,包括武汉及其周边地区,以人群流出为主;第二圈层为 重点关注区,包括黄冈、黄石、仙桃、天门、潜江、随州、襄阳,以及孝感、荆门、荆州和咸宁的部分地区,以人群总量和农村地区人 群数量大幅增加为主;第三圈层为次级关注区,包括湖北西部宜昌、恩施、神农架和荆门部分地区,以人群小幅流入为主。最后,建议湖北省内,尤其是位于第二圈层内的区县,应高度关注农村地区人群的疫情防控。此研究成果在2~3天完成,显示大数据是可以快速地响应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为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支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