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1229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35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5篇
  1940年   3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论语     
正请问你们那儿还招临时工吗?——12月7日,有爆料称沈阳劳动公园内停放多辆公车,车上人员在打CS。记者赶往现场,一男子殴打记者并称:我就公车私用了,大不了整网上了,整完全临时工垫底……沈阳城管局苏家屯分局7日晚证实,涉事男子"果然"是临时工司机石某。  相似文献   
992.
Yong Tang 《山地科学学报》2014,11(5):1326-134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otivations of Chinese domestic tourists visiting seismic memorial sites after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of 2008, and examines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experiences and benefits of the visits. Recent research on dark tourism has raised the possibility that people are attracted to death and memorial sites in ways different from other tourist attractions. The study used an empirical research design employing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data from 255 Chinese domestic visitors at seismic memorial sites in west Sichua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obligation of commemoration mixed with curiosity represents a different set of travel motivation in dark tourism settings than in other kinds of tourism. In addition, the empirical evidence also suggests an interrelated pattern between motivations, experiences and benefits. This study implies that Chinese domestic tourists were attracted in ways different from other tourist attractions both because they tended to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 of commemoration and were interested in destruction; and visitor experiences played an important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ravel motivations and benefits gained.  相似文献   
993.
湘东南矿集区是南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该矿集区内典型矿床的成矿花岗岩,利用成岩年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蛛网图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矿集区内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集中在150~165Ma。根据地球化学组成可将该矿集区内的成矿花岗岩分为2类:一类以骑田岭为代表,岩性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属于A型花岗岩,其分异程度较高,高w(Rb)/w(Sr)值,低w(K)/w(Rb)值,成矿元素以高温的W、Sn为主,具有富硅,富碱,贫P、Ti、Mg的特点,Ba、Sr、P、Eu、Ti负异常明显;另一类以宝山岩体为代表,其岩体产状为小岩株,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属于I型花岗岩,分异程度较低,低w(Rb)/w(Sr)值,高w(K)/w(Rb)值,Ba、Sr、P、Eu、Ti负异常不明显,其地球化学性质与岛弧岩浆类似,成矿元素以中低温的Cu、Pb、Zn等为主。黄沙坪花岗岩的成矿特征处于第一类与第二类岩体之间,属于过渡类型。结合矿集区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构造演化史,认为湘东南矿集区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是后造山作用与大洋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黔阳古城位于沅水上游的洪江市黔城镇,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  相似文献   
995.
仰韶文化时期气候环境与古人类活动是如何变化?大部分变化信息尽管从宏观视野中消失,但却保存在土壤微形态中。故文章采用土壤微形态学方法,对仰韶村遗址一处含有文化层区域进行多点采样,通过比较古土壤、文化层和表土层土壤微形态特点差异,研究了气候变化及古人类活动对土壤微形态的影响,为探究仰韶文化时期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和古农业发展状况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古土壤层中具有明确边界的铁质垒结形成物,粗粒质多分解细小颗粒,呈现堆积状,细粒质多为微晶b-垒结,细粒质与粗粒质相对分布主要呈现包膜状和桥接状,孔隙壁附着锰质胶膜。2)文化层中粗粒质多分解细小颗粒,呈现堆积状,细粒质呈现出多种b-垒结,细粒质与粗粒质空间关系也呈现多样化。孔隙壁附着腐殖质,孔道内填充炭屑。3)表土层中土壤形成物主要为继承性钙质形成物和钙质新生体,还可识别淀积黏粒体,土壤垒结回归单一,孔隙呈现出堆集性不规则非稳定态。研究发现:1)古土壤层主要受暖湿气候影响,脱硅富铁铝化作用明显,次生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古人类开始居住活动,促进了土壤发育,淀积黏化作用明显,黏粒胶膜发育充分。2)文化层主要受到古人类活动影响,古人类活动强度增强,土壤形成...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构建湘西土家医药数据库平台,保护和传承濒危的土家医药资源,探讨民族医药资源数字化处理和保存方式。方法: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对湘西地区现有土家医药信息进行采集和深度加工,实现数字化保存管理。结果:完成了土家医药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了土家医药资源数字化保存,借助PC、平板、手机等终端向数据用户群体和广大民族医药爱好者服务。结论:构建湖南湘西土家医药数据库平台,更好地实现了土家医药资源保护、传承、挖掘、研究和推广工作,是对实体土家医药资源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亦为其他民族资源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目的]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及成因类型繁多,但对各类矿产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尚缺乏系统归纳和总结.[研究方法]本文在既有区域矿产资料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湖南省成矿地质事件及各期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矿床成因、矿产发育和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探讨和总结.[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98.
百善 《地理教学》2013,(2):2+65
正水洞沟遗址发现于1923年,是我国最早发掘的两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因出土的石器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莫斯特文化和奥瑞纳石叶石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9.
丽江旅游开发30年呈现表象的商业化与内在的文化自觉两条线索.基于访谈样本,认为丽江古城独特的地方智慧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这使其呈现世界休闲古都的文化意象.最后进行两点学术讨论:(1)丽江古城遗产保护,应该兼顾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丽江古城作为茶马古道的重镇,其未来的发展不应该摒弃纳西族文化、马帮文化、人-水-城-大环境四合一的中庸文化等特质,高品质的深度旅游和文化传承才是符合世界遗产旅游的潮流和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000.
连云港藤花落遗址土壤粒度及重金属累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北部连云港龙山文化时期藤花落遗址城市生活区(L1)剖面和农业生产区(L2)剖面土壤重金属累积及土壤粒度特征分析发现,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活动已经出现明显土壤重金属累积,但影响仅局限人类生活区,农业生产区无累积现象;Cu、Pb和Zn累积最为明显,富集指数分别达到1.91、1.35和1.29,该遗址文明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同时分析土壤粒度发现,遗址文明存在期间曾发生过大规模或长时间水患事件,破坏农业生产条件,最终导致整个文明走向衰落。重金属累积及土壤粒度的综合分析,揭示史前文明演变的过程及其与自然环境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