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594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6 毫秒
41.
蒙新高原盐湖资源及盆地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东生 《盐湖研究》1995,3(1):10-20
通过蒙新高原典型盐湖区的解剖研究,查清了代表性盐湖盆地的相环境及其沉积建造,将盐湖盆地环境的变化形式划分为沉陷型、抬升型和改造型,并归结了盐湖盆地相环境分异与盆地地质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开发大陆干旱区盆地的盐湖和卤水资源及其环境演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2.
本文提出了利用方解石和白云石二者的不同活性,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在同一份碳酸盐岩样品中,连续测定碳、氧同位素比值的新方法。测定结果精度高,能用于判定白云石的成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深湖相泥岩的成因类型和组合演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通过对渤海湾地区东营盆地沙三段的研究,区分了深湖相泥岩的岩相类型。根据各类岩相的结构、沉积构造和层序、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矿物成分、生物组合等特征对深湖相泥岩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讨论了各成因系列的沉积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盆发展不同阶段由于盆地地形、湖水性质、骨架沉积体系的改变及深湖相泥岩成因类型组合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4.
碳酸盐岩实验室研究方法(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思静 《矿物岩石》1990,10(1):114-117
近代岩矿测试方法在岩石学研究中的应加,随着测试方法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已越来越广泛,从而促进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相当一部分岩矿工作者对于近代岩矿测试方法在岩矿研究中的应用并不十分热悉。黄思静老师多年从事沉积学和碳酸盐岩的科研、教学工作。这是他给成都地质学院研究生的讲课内容。发表前,作者对原稿作了适当修订补充。介绍了X射线分析、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热分析以及氧碳同位素分析六部分。我们拟从本期起,与《地学进展》期刊一道,于年内1—2期连续刊出。  相似文献   
45.
在室温和77K条件下测定了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锰方解石和菱锰矿中Mn^2+的阴极发光发射谱和光激发谱。根据激发谱计算了配位场参数以反映被Mn^2+占据的金属离子晶格的大小。光激发谱技术可以分别确定白云石中Mg和Ca格点上Mn^2+的吸收分布。通过简单的模式阐明和讨论了白云石中Mg和Ca格点之间Mn^2+分布变化的规律。结论表明,白云石中Mn^2+的分布能够很好地提供关于形成条件及后来蚀变情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6.
盐湖相有机质成烃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德云  张国防 《地球化学》1994,23(C00):173-181
通过泥岩和泥岩顶底板加NaCl的生排烃模拟,指出盐湖相未成熟或低成熟石油是沉积岩石中分散有机质经化学降解聚集的产物,并对早期成烃机制进行了探讨,对常用的烃源岩母质类型、成熟度等参数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7.
48.
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的地质证据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壳缩短增厚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隆升对环境变迁和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统计分析青藏高原中段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地层倾角,表明区域褶皱变形主要发生于古近纪,中新世湖相沉积地层产状平缓,挤压构造变形微弱,说明地壳缩短增厚主要发生于中新世前。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青藏地区热带亚热带阔叶林植被自始新世中期开始逐步减少,至中新世早期濒临消亡;暗针叶林植被自渐新世早中期开始逐步增加,至中新世早中期达到繁盛程度甚至居主导地位。根据这些地质证据,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古气温及年代学资料,综合推断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高度达到海拔4000m左右。  相似文献   
49.
博斯腾湖湖泊沉积物光释光年代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光释光年代学的单片再生法测量了博斯腾湖沉积剖面中碳酸盐泥及粉砂质泥底部的浅湖相灰色粉细砂和风成沙的年龄,对剖面上部碳酸盐层中陆生植物残体进行了AMS 14 C测年。通过不同测片的等效剂量(De)值的分布状况评价了样品的晒褪程度,选择不随灵敏度校正后的自然释光信号变化的相对集中的等效剂量(De)值计算了样品的埋藏年龄。通过这些年龄结果的对比,发现石英矿物的OSL年龄和AMS 14 C年龄在地层上是一致的,表明尽管在浅湖相细砂中存在不完全晒褪,但根据相对较小而集中的De值计算得到的年龄结果是可靠的。这些年龄结果和地层资料揭示末次冰消期以来至早全新世,博斯腾湖处于无水干盆地向深水湖泊转化的浅水湖泊状态,现代深水博斯腾湖大约形成于距今8ka前后。  相似文献   
50.
泥河湾层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2001,21(3):262-269
泥河湾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第四纪河湖相地层,它以巨厚的沉积、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遗存为世人所瞩目.经过几代人近80年的努力,泥河湾层在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誉为我国研究程度最高的第四纪地层之一.近年来,随着第四纪学科的发展和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加大泥河湾层研究力度,提高"泥河湾层”研究水平的呼声日趋高涨.预计在新的世纪,泥河湾层研究将成为我国第四纪工作的热点,它将对第四纪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