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353篇
地球物理   283篇
地质学   682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利用卫星气象信息提高地面测站测报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报接班前或观测前,调看地面图、高空图和红外线云图。借助这些卫星气象资料,初步掌握值班期间控制或影响测站的天气系统、云系等,对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和编报方面的预习。如夏季从地面图和700hPa高空图看出测站受东北冷涡影响,并从云图上发现低涡内有中尺度云团发展,根据天气学和实际测报经验,低涡天气在本站出现时,一般会产生阵雨、雷暴天气,有时会出现短时大风、飑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于这样复杂天气的观测编报,如果观测前没有对天气系统和云系的认识和了解,观测时就会感到天气现象出现的突然,有可能顾此失彼,产生误测、误编电码等人为错误。如果在天气现象出现以前,有了对天气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的预见,就能在复杂天气出现以前复习有关天气现象观测标准,进行天气电码选择,云的正确编报,“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的配合编报。当某些观测项目达到“规范”标准时,根据“天气电码”规定编重要天气报、航危报等。针对可能临时出现的增加项目,要把量器准备好。这样,使测报在任何复杂天气情况下观测,做到心中有数,稳中有序,做到不误测、不漏测项目、不误编天气电码,提高了地面气象站的测报质量。  相似文献   
942.
引起黑龙江省夏季显著性降雨的东北冷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2002~2004年 5~8月期间,引起黑龙江夏季显著性降雨的东北冷涡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强降雨发生时的高低空配置,将冷涡天气分型,并通过分析典型个例,得出东北冷涡引起黑龙江省较大降水的预报着眼点,对今后东北冷涡的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3.
祝意青  胡斌  李辉  蒋锋云 《中国地震》2005,21(2):165-171
用双三次样条模拟了1992~2001年间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变化时空分布信息,初步研究了本区的重力变化与地震活动及构造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区域重力场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并产生重力变化异常区或重力变化密集带。②在重力变化显著时段,以兰州为界,测区西北、东南和东北具有不同的重力变化特征。③重力变化与测区主要断裂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重力变化等值线与断裂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44.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设计开发的三维冰雹云(IAP)模式 ,使用2002年7月12日20时沈阳探空资料 ,对当日降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这是 1次以冰相过程为主的冷云降水过程 ,前期云中对流较强 ,降水以冰雹为主 ;后期对流减弱 ,持续降雨。低层风切变和气旋存在是产生持续降雨的主要条件 ;微物理过程中 ,霰粒子的融化是降雨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雨水对云水的碰并收集  相似文献   
945.
赣东北高压变质带中硬玉质岩石及其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并受制于扬子古陆和华夏古陆之间的赣东北蛇绿岩-深断裂-高压变质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演化上密切相关.高压变质岩中尤以硬玉石英钠长片岩、硬柱石硬玉钠长片岩、硬玉钠长片岩和蓝闪片岩最为重要.硬玉质岩石中的硬玉接近纯硬玉(Jd95-99).硬玉因与石英反应形成钠长石并被钠长石包围与石英隔开,以准稳定态得以保存下来,而被钠长石包围的硬柱石则保留由黝帘石 钙长石组成的假象.与硬玉伴生的矿物有硬柱石、蓝闪石、钠长石、石英、黝帘石、钙长石、钠云母、沸石.根据结构可分为4个大的矿物组合世代:(1)Pl-Am-Q,(2)Jd-Lw-Gl-Q,(3)Zo-An-Ah-Q,(4)Ab-Zeo-(-Ser-Ur).它们相应的年代跨度、温压条件分别是:1.0~0.93Ga,250℃,(2~3)×108 Pa;0.93~0.79Ga,300~350℃,(5~12)×10~8Pa;0.79~0.223 Ga,350~400~120℃.(1~5~3)×10~8Pa,在0.223Ga以后<120~50℃,<3×10~8Pa.可得一先近等温增压至45km,再近原径等温降压至5km,后近等压降温的顺时针P-T-t轨迹.  相似文献   
946.
应用准地转Q矢量理论,将80年代以来出现的9次东北冷涡进行了诊断分析。逐个计算了不同时次和层次的Q矢量散度、旋度并分析了它们与冷涡强度演变的时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Q矢量散度和旋度对东北冷涡的加强和减弱有着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47.
许强  董继明 《地理教学》1997,(6):18-18,29
位于东非高原上的大裂谷,是地球上断裂地形最发育的地带。它南起莫桑比克境内的希雷河河口,纵贯东非。从马拉维湖北部开始明显分为两支:东支在坦桑尼亚境内的裂谷形态不甚明显,向北,经埃亚西湖、马尼亚拉湖和纳特龙湖纵贯肯尼亚,向东北延伸至图尔卡纳湖,再穿过埃塞俄比亚东部阿尔法洼地的小湖群,至红海北端,全长5800千米。  相似文献   
948.
赣东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钕模式年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本区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一批钕模式年龄结果(TDM=1437.23—2741.40Ma,平均为1865.27Ma)。在再沉积过程中,由于当时地壳活动强烈,常有来自上地幔的火山物质混入,从而降低了TDM值。由此认为,含火山物质较少的沉积岩之钕模式年龄(TDM=1924.52—2741.40Ma,平均TDM=2272.81Ma,∑Nd=-10.15,(143)Nd/144Nd=0.5121125),才能相对代表陆源区大陆地壳的实际形成年龄。推测本区及外围还有一个尚未出露的晚太古代陆壳,这个陆壳正是元古宙的陆源区。  相似文献   
949.
950.
赣东北白垩纪沉积相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