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5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959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360篇
地球物理   277篇
地质学   2133篇
海洋学   41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作者通过对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柱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壳幔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42.
本文以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对赋矿围岩的有机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热液作用下,岩石中的Au+、Au3+等组分被有机质还原,有机质转变为二氧化碳。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有机质成熟度等都有一定差别。未蚀变岩石的热解烃呈一次突发式释放,有机质的最高热解温度、产率指数、降解潜率和烃指数较低,有机质的成熟度最低(位于未成熟区)。钨矿化蚀变岩石的热解烃呈两次缓慢式释放,有机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指数较低,有机质的成熟度较高(位于油区)。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热解烃呈一次缓慢式释放,有机质的最高热解温度、可溶烃量、产率指数、有效碳、降解潜率和烃指数都较高,有机质成熟度最高(位于气区)。  相似文献   
943.
李力  关广岳 《地质与资源》1996,5(4):279-287
本文对桂西北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代表之一——高龙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作了说明,对该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形态与规模、矿石类型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高龙式金矿床氧化机理的室内研究及其实验测试结果从矿区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龙式金矿床氧化矿体的成因模式,认为:在中三叠时期形成的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系由水下岩浆的大量喷出沉积的火山物质,经成岩作用和地下热液不断淋滤淬取围岩物质而形成的矿床。金主要以徽细浸染的形式赋存于各种硫化物中。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原生矿体,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而暴露地表后,受温度、水,CO2、pH、Eh值、氧化铁疏杆菌等的影响,含金硫化物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形成地表条件下可稳定存在的氧化物类及氧化矿体。桂西北中三叠系氧化带中的高龙金矿属-成矿循环周期中晚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4.
北武夷山地区之银矿源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良 《江西地质》1996,10(1):65-68
北武夷山地区银矿源层有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地层,下侏罗统碎屑岩系地层、石炭-三叠系灰岩地层和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地层。  相似文献   
945.
运用有限应变测量、磁组构和岩石组构等方法,对北天山存在着的一条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变形研究。各种方法的研究结果互相吻合,与野外实际地质现象也相一致。混杂岩带属压扁变形,压缩量51%,应变强度0.83.3个主应变轴的平均产状分别是X=126°∠44°,Y=257°∠33°,Z=8°∠25°。文中最后讨论了该混杂岩带的形成机制、时代、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46.
冀西北麻粒岩是我国北方麻粒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年龄对探讨我国地壳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了采自赤城伙房村和崇礼上新营变质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赤城伙房村变质岩年龄为2513±55(2σ)Ma,INd=0.50944±5(2σ),εNd(t)=+1.2±0.5;崇礼上新营变质岩年龄为2667±90(2σ)Ma,INd=0.50930±8(2σ),εNd(t)=+2.4±0.7。冀西北变质岩可能存在两个系列,其原岩分别形成于2900~2800Ma和2700~2600Ma。该区最早地壳可能形成于2932±84(σ)Ma  相似文献   
947.
阿拉善陆块中的北大山裂谷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良仁 《西北地质》1996,17(4):1-11
本文首次提出阿拉善陆块中的北大山华力西期褶带属大陆型裂谷带,对 该裂谷带进行了初探,为进一步开展本地区质研究和矿产普查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8.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等详细研究了黄骅坳陷歧北凹陷沙三段底之下的层序0的古构造发育特征并对该套地层进行油气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949.
柴达木北缘古生代蛇绿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柴达木北缘古生代奥陶纪期间具有大洋构造环境,该蛇绿构造混杂带中浅变质大洋拉斑玄武岩—辉长岩—角闪片岩—榴辉岩代表了不同俯冲深度上的古洋壳残片,它们与洋岛火山岩和蛇绿岩残片均是恢复和鉴别古大洋环境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50.
北秦岭商南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南花岗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商丹断裂北侧,属新元古代花岗侵入体,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岩体具I型或S型花岗岩的双重特征。属于H型花岗岩;在构造环境上,又具有火山弧型和同碰撞型花岗岩特点,成岩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源,形成于华北的扬子陆翰在晋宁期由活动陆缘向碰撞带构造环境转变过渡时期,岩石构造类型属碰撞前-同碰撞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