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59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1471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陈敏  曾健  杨伟锋 《海洋学报》2018,40(10):32-41
同位素在确定物质来源、指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路径、定量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速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近海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中常用的稳定同位素(13C、15N、18O)和放射性核素(14C、234Th、232Th、230Th、228Th、210Po、210Pb、137Cs、226Ra、228Ra、224Ra、223Ra)为对象,介绍它们在揭示海洋有机质来源、食物网结构、水体缺氧机制、氮循环过程、颗粒动力学、海底地下水输入、有机地球化学过程、沉积年代学等方面的应用,侧重于总结我国近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同位素示踪取得的进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百年来我国近海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于同位素示踪揭示的近海富营养化和沉积环境的演变规律表明,我国近海生态环境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持续的变化,特别是在过去20~30年时间里,近海生态环境的变化尤为剧烈,反映出人类活动是我国近海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未来需要通过发展新的同位素技术及拓展更广泛的应用,围绕近海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突出问题,重点揭示近海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变化速率和作用机制,从而系统地掌握近海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2.
多溴联苯醚在海洋生物中的富集及毒性效应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日趋加大,因此评价PBDEs的海洋生态效应十分必要.本文在简介海水中PBDEs化学行为的基础上,依次阐述PBDEs在海洋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游泳生物体内的富集,其沿海洋生态食物链(网)的传递规律与毒性效应,还展望了PBDEs海洋生态效应今后需加强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3.
We investigated the metabolism of pectenotoxins in brown crabs(Cancer pagurus).The crabs were fed with blue mussels(Mytilus edulis) for 21 d then depurated for 42 d.We extracted the toxins from the digestive glands of contaminated crabs,uncontaminated crabs(control group),and the meat of blue mussels using methanol.Extracts of the crab digestive glands were fractionated by liquid-liquid partitioning and solid phase extraction.The fractions were analyz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  相似文献   
124.
A Lagrangian tracer model is set up for Hangzhou Bay based on Coupled Hydrodynamical Ecological model for Regional Shelf Sea (COHERENS).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eight subdomains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physical processes, and the studied periods are March (the dry season) and July (the wet season). The model performance has been first verified by sea-surface elevation and tidal current observations at several stations. Eight tracer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and Lagrangian particle tracking is simulat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physical processes (tide, wind and river runoff) on the transport of passive tracer released within the surface layer.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1) wind does not change the tracer distribution after 30 days except for those released from the south area of the bay during the wet season; (2) the tide and the Qiantang River runoff are important for particle transport in the head area of the bay; (3) the Changjiang River runoff affects the tracer transport at the mouth of the bay, and its impact is smaller in the dry season than in the wet season.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576080);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No. 2007AA12Z182)  相似文献   
125.
2013年以来,济南市为正确处理好保泉和市民饮用优质地下水的关系,组织实施了地表水转换地下水补源系列工程,旨在补源保泉的前提下开采地下水。大辛河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查明大辛河渗漏补源后地下水的补给方向、径流速度等,在大辛河主要渗漏段开展了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显示:地下水渗漏补源后沿渗漏段—龙奥大厦—济南东区供水奥体加压站—贤文小区一线大体自南向北径流,视径流速度约45m/d,越往两侧流速越缓慢,表明大辛河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主要对东郊水源地进行补给,对市区四大泉群补给较弱。示踪试验得出的结论,对大辛河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运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后期管理部门合理规划补源、开采布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促进济南保泉和供水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6.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极区电离层F层的高密度块状结构,其电子密度一般是背景电子密度的两倍及以上,水平尺度约为100~1 000 km.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的产生及演化过程可以示踪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过程中的能量及动量传输过程.同时,这种电子密度不均匀体(尤其是其边沿区域)对跨极盖区的无线电波传播具有很强的干扰,经常影响无线电通讯导航定位等应用.因而,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研究不仅是空间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而且也是空间天气监测及准确预报等应用的重要基础.本文简述了近十年来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概括了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几种可能的形成机制;提出了极盖区冷/热等离子体云块的分类研究;统计了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外部条件的依赖性;追踪了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的完整演化过程;最后,讨论了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引起的离子上行现象及电离层闪烁效应.  相似文献   
127.
我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海盐示踪法、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两处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海 螺沟1 号冰川和白水1 号冰川) 积累区雪坑主要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两冰川区除Na+ 是海洋源外,其他离子主要是非海洋源;Cl-、NO3 -、SO4 2- 、K+、Ca2+、Mg2+ 非 海洋源所占的比重,在海螺沟1 号冰川依次为52%、99%、100%、98%、99.9%、83%,白水 1 号冰川依次为68%、99%、100%、98%、99%、59%;分析认为,海螺沟1 号冰川离子的非 海洋源主要是大气环流远源物质和高原面物质输入,而白水1 号冰川除上述来源外,冰川区 近源物质输入对离子浓度贡献很大。两冰川区各离子具体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且阴、阳 离子来源的共源性较低,其主要原因是:(1) 冰川区内局地环境的差异,比如岩性、山谷风系 统、地形地貌等;(2) 两冰川区离子淋溶作用强度的差异,分析认为,海螺沟1 号冰川离子淋 溶作用较强;(3) 不同离子的来源方式、沉降方式、自身化学特征以及沉积后过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28.
吃鱼有理     
船舷 《海洋世界》2010,(11):52-53
<正>新鲜的海鱼不会有任何异味,只会弥散沁润着大海气息的、以溴酚为主的海鲜味。与狩猎相比,捕鱼既安全又可以单独行动,所以说是人类最原始  相似文献   
129.
独仲德 《地下水》1990,12(3):165-168
本文首先对地下水流向流速测定方法作了初步分类,然后叙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目前国外常用的电位差法、井中电视法和热示踪法;分析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强调指出,仪器的测量必须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相结合,才能正确地测定地下水的流向流速。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介绍了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矿物包裹体中F~-、Cl~-、PO_4~(3-)、Br~-、NO_3~-、SO_4~(2-)6种阴离子的新方法。研究了流动相浓度对保留时间的影响以及消除负峰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