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38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0 毫秒
41.
滇西玉龙县小桥头硅化霓辉正长斑岩中,含有较多镁铁-超镁铁质深源包体岩石。经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伴随交代蚀变,寄主岩和各类镁铁-超镁铁质包体岩石中,普遍发育沿粒间和矿物晶体裂隙或解理纹贯入或穿插的黑色不透明物质,主要由微晶硅酸盐矿物和磁铁矿组成。本文研究认为,硅酸盐矿物与磁铁矿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表现为熔离特征,这种在透光显微镜下呈黑色不透明的微晶固体,是引发交代蚀变、具熔浆流体特点和超临界流体性质的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一种微观表现。  相似文献   
42.
红河断裂北段土壤中断层气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作者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区进行的土壤中断层气研究结果.沿红河断裂带断层气组分H2,CO2,Hg和Rn含量很高.沿该断裂洱源测线断层气H2,CO2和Rn含量最低,向南H2,CO2含量逐渐升高,其中以定西岭测线的H2,CO2含量最高.表明在该段断裂活动强烈,而洱源一带断裂活动较弱.  相似文献   
43.
石绍符 《地震研究》1998,21(3):227-235
本在原有单项预报指标的基础上,研究西地区(N23°48′-26°20′;E97°00′-99°30′)M≥5.0级的地震。  相似文献   
44.
滇西亲冈瓦纳微古植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8,19(1):105-112,T002
本文首次报道滇西保山丁家寨组孢子花粉40属55种,其中新种Plicatipolenitesbaoshanensis1个。丁家寨组的孢子花粉组合是一个以冈瓦纳植物地理区分子为主,兼有少量华夏植物地理区和其它植物地理区分子。丁家寨组的Parasacitesdistinctus-Microbaculisporafentula(DF)孢子带可与冈瓦纳植物地理区Parasacites孢子带比较,时代为阿舍尔阶(Aselian)萨克马尔阶(Sakmarian)。丁家寨组的微古植物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而且对研究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滇西弥沙河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沙河断裂带为金沙江断裂带的南段,其构造变形复杂。该断裂带由构造混杂带和推覆构造带两个构造单元组成。构造混杂带宽约2km,由劈理化基质和构造岩片组成。推覆构造带由五套推覆体构成。这些推覆体在空间上层层叠置,并形成构造倒序结构。弥沙河断裂带的早期活动是在晚海西期,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是在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46.
腾越自古就是滇缅贸易的重要口岸,地理位置优越。随着1902年腾越海关的设立,促使近代滇缅贸易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滇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腾越关设立的背景原因、机构沿革和近代滇缅贸易的兴衰,着重分析了腾越关和近代滇缅贸易的特点及影响,认为近代滇缅贸易既有体现帝国主义经济掠夺的一面,也有滇缅双方互补互利的一面。近代滇缅贸易的发展,导致滇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大市场;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商业资本积累,同时带动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缓慢发展。对今天研究滇西经济和口岸开放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7.
唐渊  刘俊来 《岩石学报》2010,26(6):1925-1937
青藏高原隆升、周边地貌形成是新生代时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的重要响应。在滇西北地区发育了一系列由晚新生代(上新世以来)活动断裂所控制的盆地,例如宾川盆地、洱海盆地、鹤庆盆地、弥渡盆地等。宾川盆地是近南北向程海左行走滑断裂在走滑剪切作用下产生的北西向正断层和北东向走滑断层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个较大的拉分盆地。洱海盆地是由两组陡立的共轭张剪性(Transtensional)断层组限定的,为一伸展断陷盆地,总体上反映了近E-W向的区域伸展。滇西北地区发育的其它晚新生代盆地,如弥渡盆地、鹤庆盆地、剑川盆地等,也为区域走滑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所控制,并且这些分支断裂在区域上为一组NE-SW和NW-SE向的共轭正断裂,反映了该区域近E-W向的伸展。将藏东南三江地区发育的活动断裂按照其走向分为三组:(1)NW-SE走向的断裂,如红河断裂、无量山-营盘山断裂等;(2)近N-S向断裂系,以程海断裂、小江断裂等为代表;(3)NE-SW走向的断裂,如丽江-剑川断裂、鹤庆-洱源断裂和南定河断裂等。这些断裂的震源机制解表明地震断裂活动性或者是走滑性质或者是伸展属性,它们的组合型式也揭示出藏东南三江地区在上新世以来表现为近E-W向的伸展。区域上,在藏东北部地区发育的断层构造组合普遍反映了以近E-W向挤压为主导的应力场。推测这一现象为上新世以来藏东地区上地壳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做顺时针旋转所致,区域上受印度-欧亚会聚过程中印度板块顺时针旋转诱发的差异性应力场制约。  相似文献   
48.
粤西高明地区晚三叠世小坪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粤西高明地区晚三叠世小坪组凤岗段采集新鲜炭质泥岩样品8块,用X-荧光和ICP-MS测定全岩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用镁铝比值m(m=100×MgO/Al2O3)、Ca/Mg、B/Ga和Rb/K值研究本区古盐度变化,结果显示小坪组凤岗段为咸水浅海相沉积,古盐度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过程,于中上部古盐度达到最高,至顶部古盐度又降至最低。P元素和Sr/Cu值所指示的古气候变化趋势显示,凤岗段时期本区主要为温湿气候,中晚期出现干热气候。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研究区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的坳陷盆地。本区泥岩∑REE高(214.15~455.85)、富轻稀土(LREE/HREE=7.51~12.02)、Eu负异常(δEu=0.47~0.60),暗示源区以花岗岩为主,亦有玄武岩和沉积岩。  相似文献   
49.
本文按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研究方法, 初步厘定了滇西地区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宝石矿床成矿系列及亚系列, 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亚系列, 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发生了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 并形成众多的伟晶岩, 发生了重要的岩浆-热液成矿事件, 稀有金属铍、铌、钽、锂、铷、铯等矿产成矿主要与其有关, 构成了特定的稀有金属矿产矿床成矿系列。本文初步总结了滇西地区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及其特征、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分析了找矿潜力, 划分出找矿远景区, 深化了该区稀有金属矿产成矿规律认识。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