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牡丹江地区的变质枕状熔岩出露于佳木斯地块南缘,即佳木斯地块与兴凯地块之间,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将其划归中元古界的黑龙江群。这套变质枕状熔岩虽然具有较好的变余枕状构造,但由于经历了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等多期变质变形的叠加,使得揭示其成因及演化较为困难。同时,由于黑龙江群本身存有多种认识上的分歧,所以,更增加了这套变质熔岩的成因及演化的研究难度。但对这套岩系中的变质枕状熔岩成因及演化的研究能够对本区的大地构造环境、变质变形演化过程提供较为可靠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2.
汞丹山位于沂水县东北部,海拔415m。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受地质作用形成了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这里曾经风景秀丽,风光怡人,但由于原杨庄镇办企业露天开采铁矿,遗留下大量露天废弃采坑,加之附近村民对保护矿柱的盗采,导致汞丹山西侧山体破碎损毁,对地质环境产生了破坏性影响,不仅严重破坏了汞丹山的地质地貌,还造成山体裂缝和采坑边坡的滑动、崩塌。  相似文献   
133.
互层倾倒是一类典型的深层倾倒模式,为准确评价其稳定性,开展互层倾倒的工程地质特性及稳定性评价研究。以雅砻江上游发育的深层倾倒体为典型实例,利用基于演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在构建倾倒体工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从变形过程和演化阶段上定量评价斜坡整体稳定性。研究表明:互层倾倒是由块体倾覆和板梁弯曲形成的复合倾倒模式,即:硬岩发生块状-弯曲倾倒,而软岩发生弯曲倾倒;空间上,一个发育完备的倾倒体可划分为:滑动区(A区)、强倾倒区(B区)、弱倾倒区(C区)以及原岩区(D区)。基于实测数据提出的斜坡倾倒定量描述体系,可以作为岩体倾倒变形识别和变形程度分级的基本依据;时间上,互层倾倒演化过程主要经历4个演化阶段:卸荷回弹陡倾拉裂面阶段,初始变形阶段,板梁根部折断、剪切面贯通阶段以及破坏阶段,并最终转化为蠕滑-拉裂模式形成滑坡。该滑动面受强变形岩体中倾向坡外结构面控制,而并非沿最大弯折带发育;滑动区(A区)的出现意味着斜坡最终破坏的发生,对应于演化的第三阶段,为斜坡的极限平衡状态,稳定性系数介于1.0~1.05之间。基于演化过程的评价方法,能有效解决互层倾倒稳定性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34.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分析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文选择贵州石漠化极其严重的关岭县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SPOT5/ALOS数据、2015年的高分一号/资源三号数据等,结合地面调查、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得了2010—2015年石漠化分布、演化过程及驱动因素等信息;在系统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社会经济水平及石漠化治理工程等人类活动因素对贵州石漠化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 关岭县石漠化土地占有很大比重(2015年占总土地面积的45%以上)且以中度石漠化为主;② 石漠化总体上得到明显改善,石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尤其是重度石漠化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石漠化土地的状况在恶化。③ 人类活动对石漠程度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土地利用类型尤其是灌木林、旱地和有林地对石漠化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人口密度较大和GDP较高的地区,石漠化程度也较高且石漠化恢复治理的效果越不明显;另外,关岭县的各类石漠化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约1/3的处于稳定和得到改善的石漠化土地是通过治理工程来实现的。本文查明了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及石漠化治理工程与石漠化演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5.
世界集装箱港的形成演化及与国际贸易的耦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金  于良 《地理研究》2007,26(3):557-568
基于集装箱港研究历程和现状的评述,作者选取全球前100位港口,采用1970~2003年序列数据,分析了世界集装箱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设计指标分析集装箱航运的世界集聚趋势;同时分析了世界集装箱港口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网络的耦合机理。认为,世界集装箱港分布经历了欧美两大集群、欧美和东亚三足鼎立、东亚港口崛起和中国港口崛起的演变轨迹,全球集装箱航运的空间集散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目前即将进入集聚时期,东亚尤其中国成为全球集装箱航运的重心,经济因素、航线网络和区位是集装箱港生成和演化的驱动力,尤其国际贸易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6.
开展古滑坡堰塞湖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可以揭示古灾害地质环境效应,重建区域构造历史活动序列和古气候演变特征.特米古滑坡发育于金沙江上游巴塘段,滑坡堆积地貌和堰塞湖相沉积物保存较好,是研究区内古地质环境的良好载体.在遥感解译、无人机测绘、现场调查和地质测年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探讨了特米古滑坡发育特征、堰塞湖形成时...  相似文献   
137.
地质灾害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四面山头道河危岩带的形成演化机理,是今后灾害治理的前提.针对危岩带采取地形测量、地质测绘、井探、钻探、物探、同位素14C测年等手段,弄清了危岩带的成因机理.将典型地形剖面进行了地质概化,利用有限元模拟再现了灾害发生的过程,结合近水平软硬互层斜坡变形破坏机制理论,推断了四面山危岩形成演化的历史过程.为今后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类似的地质灾害发生机理认识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崔成  张宁川  裴玉国 《海洋通报》2011,30(4):387-396
基于完全非线性波浪数值模型,模拟实测畸形波的生成、演化过程,进而分析波面时间过程和畸形波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畸形波形成前、后均可能出现连续的大波和“深谷”现象.在畸形波生成、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深谷”和畸形波具有伴生性而非独立异常波浪现象.上述大波、“深谷”和畸形波的连续作用对海洋结构物和船舶造成的潜在威胁可...  相似文献   
139.
畸形波生成、演化过程时频能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成  张宁川 《海洋工程》2011,29(3):59-66
基于流体体积(VOF)方法建立完全非线性波浪数值模型,控制方程采用雷诺时均方程和k-ε方程,使用该模型模拟了畸形波的生成、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使用小波分析法重点研究了畸形波生成、演化过程中波浪序列的时频能量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畸形波生成前、后出现的过渡大波虽然不满足畸形波定义的所有指标,但其能量瞬时集中程度仍然很高,包含大量高频能量,内部结构和畸形波完全类似,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0.
暴雨条件下麻柳沟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麻柳沟区域地形地质以及气候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暴雨条件下麻柳沟区域坡面泥石流模型试验。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区域坡面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通过对试验现象以及数据进行观测分析,研究暴雨条件下坡面侵蚀、溜滑以及由此引发的土体转化为泥石流的全过程。模型试验表明:麻柳沟区域坡面泥石流类型为降雨型、阵型、滑坡型泥石流;强降雨条件下,泥石流形成与表面冲刷及饱和土体浅层滑动有密切关系;泥石流形成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土体浸润→蠕变→局部溜滑→局部产流冲蚀→大规模滑动→泥石流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