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1篇
  免费   1727篇
  国内免费   1560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282篇
地质学   7071篇
海洋学   639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99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为了增储上产,开展有效的储层预测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受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地震剖面进行储层预测很难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为此,对子波分解与重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资料,建立了能反映储层情况的地质模型,对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明确了特殊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发现低频端包含了较多的储层信息,对储层空间展布的精细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充分挖掘地震资料的有效信息,较好地进行储层预测。将该技术应用到研究工区的储层预测中,获得了与钻井结果相吻合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02.
903.
一次陕西关中强暴雨环境条件及中尺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利用T213再分析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包括地面区域逐时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8月8—9日陕西关中特大暴雨过程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天气学分析表明: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形成的高压坝在陕西中部断裂形成东北—西南向切变线、250 h Pa西风急流入口区右侧发散场和700 h Pa东西向切变线相互配合是特大暴雨形成的有利环境条件;低层风向快速变化使关中暴雨区低空水汽经历了减小—突然增加—快速减小的过程,关中周围水汽通过偏东气流输送至暴雨区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水汽和位势不稳定条件,而水汽的快速变化又形成关中暴雨的突发性和历时短而强的特征;高空反气旋涡度的发展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双圈垂直次级环流和强垂直上升运动及其两侧的弱下沉运动形成的不对称结构是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显示:强暴雨是由一个中α尺度对流系统(MαCS)的发生发展产生的,MαCS又是由2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合并发展而成,其内部对流单体的发展合并和独立加强形成岐山、礼泉和高陵3个大暴雨中心,这些对流单体的发展是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产生的,强降水的强弱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强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形成和加强可能是强降水的触发机制和增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4.
东海表层水体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沉积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海陆架水体中溶解态多环芳烃(PAHs)含量为基础,引入颗粒相-水相间的物质吸附系数(Koc)计算悬浮颗粒物中PAHs有机碳归一化含量,结合陆架沉积物有机碳的年埋藏通量,估算东海陆架沉积物中PAHs沉积通量。结果显示:水体中溶解态的15种PAHs总含量为(701±392)ng/L,变化范围为412~1 032ng/L,PAHs组成以3环为主。计算得到的悬浮颗粒物中15种PAHs有机碳归一化含量为20~28μg/g,对应的PAHs沉积通量为150~210t/a。估算结果与实测沉积物中PAHs含量和沉积通量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实验室模拟实验获取的化合物Koc值适用于东海颗粒相-水相间的分配模型,证实悬浮颗粒物有机碳含量在控制PAHs两相分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该方法为海洋沉积物中PAHs沉积通量的估算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模型的多时相极化SAR数据斑点噪声滤波算法,该方法是利用多时相极化SAR数据,在保持像元主散射特性基础上实现斑点噪声抑制。其基本原理是对多时相极化SAR数据的主辅影像进行分类,并通过统计主辅影像中待滤波像元邻域窗口内类别分布情况自适应地选取参与滤波的像素进行滤波。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够有效地抑制斑点噪声,又能够良好地保持地物散射特性和边缘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906.
In summer,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is a stable water mass of low temperature ly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central Yellow Sea (YS). It is fringed by some typical tidal fronts, which separate deep, stratified water on the offshore side from the well-mixed, shallow water on the inshore side. Three striking fronts--Subei Bank Front (SBF), Shandong Peninsula Front (SPF), and Mokpo Front (MKF; a front off the southwestern tip of the Korean Peninsula)--have been iden- tified by various studies from both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model results. Ti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se fronts. However, it is still a matter of debate as to the roles these two kinds of mechanisms of upwelling and tidal mixing play, and how importance they are in the maintenance processes of the above three fronts. Basing a nested high-resolution model HYCOM (the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tidal effects on the thermal fronts in the YS in summertime. 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KF is mainly driven by tide-induced upwelling. For the SPF, tidal mixing is the dominant factor, when lower cold water is stirred upwards along the sloping topography of the western YS. Meanwhil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upwelling and tidal mixing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BF.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rmal balance shows that horizontal nonlinear advection induced by strong tidal currents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thermal balance of frontal areas.  相似文献   
907.
不透水面作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评估因子,在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为研究区,通过融合多时相Landsat和夜间灯光数据,提取1990—2019年的不透水面信息,并利用重心分析法、标准差椭圆理论和景观指数理论分析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19年鄂尔多斯市不透水面经历了快速扩张;东北部不透水面覆盖度高于西南部;不透水面的扩张模式总体上表现为“向外扩张-向内加密”。②东北部扩张速度减缓,西南部扩张速度增快。③不透水面扩张的方向性减弱;不透水面扩张的方向有由“东北-西南”向“东-西”转变的趋势。④斑块数量及边缘斑块破碎度增加,城市与郊区的连通性增强,城市有向周边郊区扩张的趋势。本文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城市生态环境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8.
基于机器学习分类器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影像水体提取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其通常依赖于大量的训练样本,利用该方法进行多时相极化SAR影像的水体提取时,在每一景影像上都人工标注足够数量的训练样本是十分困难且耗时的。同时,SAR影像上固有的相干斑点噪声会进一步加剧样本标注的难度。对此,引入迁移学习方法,利用其知识迁移能力将已有的训练样本的类别标签信息迁移至未标注的样本,以降低获取新样本所需的人工代价,提高水体提取的时效性。使用6景极化SAR影像和4种迁移学习方法进行最佳源域影像选取、样本标签迁移和水体提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迁移学习方法可以准确地将源域影像上的训练样本的标签信息迁移至其他影像,有效减少其他影像进行水体提取需要的人工标注样本的数量,同时能够维持较高的水体提取精度,在洪涝灾害应急响应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9.
随着地震台站数目的增加,以纯人工的分析方式拾取震相到时并编制地震目录难以满足地震目录实时自动化构建的要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多个用于震相拾取的深度学习模型,为高分辨率地震目录的自动化构建提供了机遇,但这些模型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性能和适用性仍不明确。以201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Ridgecrest地震序列和2019年中国四川威远Ms 5.4地震序列为例,对当前两种先进的震相拾取深度学习模型PhaseNet和EqT(含EqT1和EqT2两套参数)的性能及其构建的地震目录的完备性和准确性进行了测试和评估。结果表明,尽管PhaseNet和EqT最初是使用来自不同地区的数据集训练的,在跨区域应用时仍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到时拾取的精度可以达到十几个毫秒,与人工分析相当。EqT1即便采用低检测阈值,也能保持很高的查准率,误报少,所构建地震目录的准确性更好,但查全率有限,检测到的地震数量少于PhaseNet。PhaseNet的拾取效果随阈值选择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弹性,采用中低阈值时具有较高的查全率,采用高阈值则可以达到与EqT1相当的查准率。与EqT1和PhaseNet相比,EqT2性能较差,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10.
探究彬县-旬邑地区长9储层成岩作用,为区内石油勘探及开发提供参考。通过对长9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成岩序列分析,在储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测井等资料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溶)作用、胶结作用、泥质充填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等,目前研究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主要出于晚成岩 A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