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5篇
  免费   1931篇
  国内免费   2679篇
测绘学   243篇
大气科学   354篇
地球物理   827篇
地质学   9655篇
海洋学   937篇
天文学   355篇
综合类   729篇
自然地理   1195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467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79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398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400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313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72.
73.
晚中生代─新生代南海周缘地块运动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仅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受;(2)华南与加里曼丹之向可能存在的古南海只能在91Ma之前存在;(3)南海演化可能存在两期扩张。南海的拟合可通过沿3500m等深线的先道时针旋转、后北向平移两个步骤完成。这与Hayashida等(1991)提出的日本海张开与扩张模式很相似,提示东亚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具有同样的机制。华南距今50Ma以来的古纬度变化与Tapponnier(1982)的传播挤出构造模式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表明距今50Ma以来华南古纬度变化的运动学机制可用Tapponnier模式作解释。  相似文献   
74.
75.
海岸带泥沙运动及其迁移规律的研究是海岸动力地貌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研究方向,而确定海岸带堆积地形的物质来源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为此,在研究海岸堆积地形时,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海岸动力学方法、地貌学方法和岩石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单独或联合运用均已获得了极为可贵的成果。  相似文献   
76.
珊瑚礁岛是由钙质砂砾堆积形成的,这些砂砾构成了环礁和其他礁台的表层。礁岛的低海拔高度、小规模尺寸和对局部礁积物的依赖性使它们深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此,礁岛的稳定性对于只能在这种岛上居住生存的珊瑚礁国家来说是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我们要增强对礁岛沉积历史的研究,得出将来解决礁岛稳定性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7.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公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  相似文献   
78.
弧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探讨:以东亚陆缘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弧后盆地大地构造体制的讨论,作者认为基属活化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作者提出结论认为,由于东亚岛弧系岩石圈的均衡作用及海沟外侧冷却大洋岩石圈块体的下沉拖曳牵引等作用,使软流圈在岛弧系下方发生分异,这种分异作用带动东亚陆缘向东扩张,从而产生弧后的张开。  相似文献   
79.
80.
北凯尔特海盆西北部3个NEE走向活化大断层系统向西北下降,制约着中生代3个半地堑的位置.断层的位置是根据下伏基底构造确定的.其年代为华力西期.该地区的华力西构造与局部构造相比较,显示出叠瓦状断层的一系列特征.这些中生代活化构造决定了该区半地堑盆地的位置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