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02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以现有地质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对阿姆河右岸区块东南部靠近吉萨尔山前地区的中下侏罗统主要构造特征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该区中下侏罗统油气勘探,同时也有利于深化对造山带向盆地过渡的山前地区构造变形规律的认识。研究表明:该区中下侏罗统整体表现为由三列近似呈雁行状排列的NE向背斜带组成的褶皱-冲断构造。从控制背斜构造发育的断裂活动特征看,东部山前断层表现为由南东向北西方向逆冲,活动强度大,向西逆断层运动的强度逐渐减弱,且由南向北西部断层的逆冲运动方向发生反向变化,在研究区的北部发育典型的构造三角带。西部背斜带可视为断裂运动方式由南向北变化导致的调节构造。沿构造带走向,三列背斜构造高点由南向北逐渐升高。通过对中下侏罗统构造变形与上覆地层构造特征的比较,结合该区侏罗系沉积特征,认为中下侏罗统构造变形是与上覆地层构造变形共同形成于新近纪喜山期统一的区域构造运动背景下。其主要构造变形机制是晚古近-新近纪以来,在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下,受吉萨尔山脉的隆升挤压和研究区北部NW向的大型断裂如布哈拉断裂、曼格什拉克断裂的右旋压扭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72.
王馨  单中强  王蕴 《江苏地质》2013,37(1):49-53
滨里海盆地S区块资源丰富,盐上发现率低。针对盐上构造受盐控制的特点,从盐上断裂特征和构造类型等方面讨论了盐上层系的构造特征;从油源、储盖组合特征以及油气藏的分布及特征等方面分析了盐上层系油气成藏特征;盐上层系的构造特征决定了油气藏的分布,对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根据新编制的1:200万重磁资料分析,中国北部深层存在东、中、西3个构造区,其东界在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一线,西界在星星峡-若羌一线。由此可见,东部范围包括华北-东部地区;中部包括蒙甘青地区;西部为塔里木-准噶尔地区。东、西部由中国最古老的2个太古代-早元古代稳定地块组成,而中部是元古代地块区,因受青藏高原的推挤,活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74.
为了使东岭区块油气勘探早日获得突破,本次研究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采用有效烃源岩评价、沉积微相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松辽盆地东岭区块油气成藏条件,提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目标.  相似文献   
75.
四川自流井构造的浅层天然气,与自贡地区的一样,主要产层为须家河组四段(T_3x~4)、二段(T_3x~2),嘉陵江组五段(T_1j~5)雷口坡组一段(T_2l~1)和嘉陵江组三段(T_1j~3)。经140年来的开采,除嘉陵江组三段以外,多已采竭或因采盐注水水体淹没,唯有嘉陵江组三段产层气源未竭,气藏未尽。本文试从嘉陵江组三段产层阶梯状压降漏斗模式、气量估算,构造特征类比、断裂带控气作用诸因素综合论证,预测自流井构造东头还应有嘉陵江组三段浅层天然气区块存在。  相似文献   
76.
吴小红 《地质与勘探》2016,52(4):768-773
渤海深层油气藏勘探潜力大,随着渤海勘探的深入,深层低孔渗油气藏已成为渤海勘探的必然选择。而深层低孔渗油气藏在成因类型和成藏机制上明显不同于先前的构造类油气藏。以渤中12区块为例,对其深层低孔渗油气藏成因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深层低孔渗油气藏为先致密后成藏。根据深层成藏力平衡机制和浮力成藏下限理论,主要为以浮力运移动力为主的常规油气藏,以及以分子膨胀力为主的深盆致密油气藏,是两种不同成因机制的油气藏叠加在一起组成的复合油气藏。晚期原油两期充注成藏加之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导致古油藏的存在。先期原油的排酸作用,异常超压带虽然碳酸盐含量高,但是粒度较粗砂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较少,且颗粒溶孔也比较发育,另外超压使压实受抑制,原生孔隙得以保存,这都是深部致密带出现"甜点"的原因。研究成果对指导渤海深层勘探,拓展勘探领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7.
煤的吸附能力是决定煤层含气量大小和煤层气开发潜力的重要储层参数。通过对沁南-夏店区块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层72个煤样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剖析了3号煤层煤的吸附性能,建立了基于Langmuir方程的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揭示了研究区3号煤层煤的吸附性能及含气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沁南-夏店区块3号煤层主要为贫煤和无烟煤,煤的空气干燥基Langmuir体积为18.15~34.75 m3/t,平均29.36 m3/t;Langmuir压力为1.47~2.71 MPa,平均2.03 MPa;煤储层压力梯度0.11~1.06 MPa/hm,平均0.49 MPa/hm,煤储层压力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煤层含气饱和度整体呈欠饱和状态。通过预测模型预测研究区3号煤层含气量2.87~24.63 m3/t,平均13.78 m3/t,且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其含气量相对沁水盆地南部偏低。煤储层含气量分布主要受控于本区煤层生气、储气和保存等因素。   相似文献   
78.
长春油田C区块双阳组二段是主要勘探层段,双二段划分出5个砂组,其中Ⅲ砂组和Ⅳ砂组是主要产油砂组。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双二段为扇三角洲沉积。Ⅰ砂组和V砂组是扇三角洲前缘沉积,Ⅱ砂组-Ⅳ砂组为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的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比较明显,砂体沿北西向展布。在明确该区地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认为大南凹陷具有供烃能力,双阳组是供烃层组,双三段暗色泥岩是区域盖层,17号断层及派生出的一系列近南北向正断层前期沟通油源、疏导油气,后期具有良好的封堵作用。C区块单井纵向上整体为油层-油水层-水层组合,上倾部位为油层,下倾部位为同层、水层。油水易于在构造圈闭范围内平衡,在-1 695 m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双二段为一个成藏体系,整体为断块类型油气藏。低渗-中孔、低渗-低孔、特低渗-低孔储层是剩余油主要分布区,剩余油的形成受相控和构造控的影响,主要发育在河道储层中。  相似文献   
79.
下入生产套管的煤层气U型井具有产气量高、成本低的优点,逐渐成为潘庄区块煤层气开发的主要井型。潘庄区块煤层埋深一般在500 m以浅,同时要求U型井的水平段在1000 m左右,生产套管的下入成为该区块垂深浅、水平段长的煤层气U型井的技术难题,经过多口井试验,优化钻井轨迹的平滑度,采用原钻具、短螺旋扶正器和生产套管内置钻铤3次划眼,以及严格控制下套管程序,可提高套管一次性下入的成功率,并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0.
页岩气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贮藏在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中,这些岩石的沉积过程、时间和类型不同,表现出了地层或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各向异性的特点。页岩气钻探所遇地层主要是不同时代的泥岩、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等,这些岩石对钻井液中水分子具有极强的敏感性。所以,在钻探过程中常遇到起下钻遇阻、孔内沉渣多、重复破碎、卡钻等问题,由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从而减少了纯钻时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岩石膨胀缩径、孔壁崩塌超径所造成的。本文首先对河南中牟页岩气区块地层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就牟页1井钻探问题从钻孔缩径和超径2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分析,最后从钻井液和钻探工艺选择方面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