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32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玉环坎门排污口邻近岩相潮间带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2年8月对玉环坎门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邻近岩相潮间带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样,共鉴定出生物57种,其中大型藻类8种、多毛类动物2种、软体动物28种、甲壳类动物13种、棘皮动物1种和其它类动物5种。该排污口邻近两侧岩相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1544.7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948个/m2。位于排污口左侧的I断面生物量和栖息密度(2406.19g/m2和7415个/m2)明显高于II断面(683.27g/m2和484个/m2),I断面的生物多样性指数(0.91)和均匀度指数(0.39)小于II断面(1.80和0.68);两条断面生物量垂直分布均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I断面栖息密度分布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II断面栖息密度分布为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对排污口邻近岩相潮间带生物生态分析表明,该潮间带生物数量的水平分布受海岸开敞度的影响,而垂直分布则与潮区的不同和浪击度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382.
为探讨沉积物粒度与沉积环境的关系,通过粒度累积曲线、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等手段对川山-阳江海区海岛126个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沉积物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弱水动力沉积的细粒组分含量稳定,受海水扰动影响,粗粒组分含量不稳定。沉积作用与粒径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悬移沉积对应的粒径为5φ->11φ;推移沉积对应的粒径为<-1φ-1φ;跃移沉积对应的粒径为2φ-4φ。  相似文献   
383.
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导了1997.7-1998.4期间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总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5091.80g·m-2和4269个·m-2; 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水平分布为关帝山>大筲箕屿>海利>壳菜岙,垂直分布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季节变化分别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和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数量的水平分布主要受海岸开敞度及浪击度的影响、垂直分布主要受潮区及浪击度的影响、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和动植物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4.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996年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动物定性调查结果,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动物物种多样性;以定量调查结果研究了潮间带动物多样度以及与均度、单纯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共鉴出潮间带动物193种,隶属于13个门15个纲40个目94个科;潮间带动物多样度为0~1.70,均度为1~1.00,单纯度为0.22~1.00;多样度与均度呈正相关,与单纯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85.
浙南岛屿岩相潮间带贻贝类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导了浙南岛屿岩相潮间带贻贝类软体动物的种类及数量组成与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种类和数量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与盐度、海岸开敞性、浪击度、耐干力、空间异质性有关,数量的季节变化与繁殖、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386.
3个未扰动柱状样分别采自浙江椒江口潮间带高、中、低潮带,用冷盐酸法测定了沉积物中酸可挥发硫化物(AVS)及同步提取金属(SEM),分析了不同潮位沉积物剖面类型及形成机理,并根据SEM-Me/AVS比值评价痕量金属(Cu、Pb、Zn、Cd、Cr、As、Hg及Ni)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高潮带和低潮带形成了薄活动层剖面(<6 cm),痕量金属的活性态浓度较低,AVS浓度较高;而中潮带形成了厚活动层(约26 cm),痕量金属的活性态浓度较高。潮间带不同潮位痕量金属活性态浓度剖面类型的形成是沉积速率、有机质供源及所处潮位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河口区应该存在表层mm尺度上的高值有机碳(C有机)分布。  相似文献   
387.
于2009—2010年的不同季节在崇明东滩北部、中部、南部以及杭州湾北岸东段的芦潮港岸段,利用目前先进的SBE 26plus浪潮仪进行了多个潮周期的波浪观测。研究表明,观测期间潮周期平均风速为1.9~11.0m/s、最大风速为2.8~12.1m/s,各测点潮周期平均水深为0.28~2.12m,高潮位最大水深为0.37~3.19m,潮周期有效波高为0.03~0.45m,最大波高为0.08~1.59m。波高的时空变化受风速、风向、水深和岸滩坡度的综合影响。通常情况下,向岸风期间的波浪较大;风速、水深、岸滩坡度越大,潮滩上的波高也越大。空间上,岸滩坡度最小的崇明东滩中部(坡度0.6‰)测点波高和水深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岸滩坡度最大的芦潮港潮滩(坡度8.7‰)测点两者间的相关性最差。时间上,波高和水深之间的相关性与风速、风向的变化有关。因此,只有在潮滩坡度较小(例如<1‰),风速、风向较为稳定时,波高和水深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才存在。要了解某个潮滩的波浪特征,有必要利用先进的仪器进行系统的原位观测,而非简单地借助其它潮滩的波浪研究结果。研究推断,在向岸强台风和大潮高潮位阶段,崇明东滩中潮线附近的最大波高可达1.5~2.0m,芦潮港堤外潮滩的最大波高可达2m以上。  相似文献   
388.
长江口潮间带九段沙浅滩潮水沟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晓东  高抒 《海洋学报》2012,34(6):126-132
潮水沟演化是潮滩滩面对环境动力和生物过程的适应,分析潮水沟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反推解读滩面的响应机制。借助于滩面水位高程计算模型和参数统计分析,提出九段沙上沙滩面潮水沟存在集中和分散两种发育模式。与分散模式相比,集中模式的水动力条件更强,潮沟数量更少,等级更高,规模更大。在研究区内,单支潮水沟的汇水形式彼此不同,但两种模式的总体汇水形式相近,潮水沟均以显著线性关系随汇水面积增大而扩展,最后两侧滩面产生同等的沟化程度。  相似文献   
389.
为全面揭示潮滩沉积物粒度数据中蕴含的水动力环境信息以及水搬运方式与粒径的对应关系,采用了C-M图解、粒度累积曲线、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湛江海区海岛136个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粒度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弱水动力沉积的细粒组分含量稳定,受海水扰动影响,粗粒组分含量不稳定;C-M图解、粒度累积曲线及因子分析反映的水动力环境一致,潮间带主要有三种沉积物搬运方式:悬移、推移和跃移,悬移对应的粒径为5φ~>11φ;推移对应的粒径为<1φ~1φ;跃移对应的粒径为2φ~4φ。因此,潮间带对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综合分析能较好地指示水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390.
根据2006年10月对长兴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重金属(Cu、Pb、Zn、Cd、Cr、Hg)和多氯联苯7种化学要素的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长兴岛沉积物总体处于低污染水平和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但重金属Cd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主要的污染要素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处在青草沙水库区域的B1样点的局部Hg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