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6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643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634篇
地质学   2347篇
海洋学   248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479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蔡爱智 《台湾海峡》2002,21(4):496-500,T005,T006
由纯火山岩组成的林进屿位于台湾海峡西部近岸海中,熔岩喷发年代为上新世。这个典型的火山岛自早全新世海进到达这里以后的6-7ka以来,长期处于大风浪冲击的环境而导致海岸纸后退,并在海蚀崖滩上塑造出各种奇形怪状的火山地貌,裸露出一系列小型的古火山喷口群和火山颈。研究林进屿火山岛的地貌成因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尤其将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特别是海峡两岸学术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32.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33.
34.
南海中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火山碎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5.
秦蕴珊,男,山东掖县人,1933年6月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秦蕴珊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海洋与湖沼》学报主编。他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陆架沉积作用和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及物质组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研究,不但从宏观上阐明了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格局,而且划分出两种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内陆架和外陆架沉积,并编绘了完整的中国海陆架沉积类型图,建立了中国陆架的海底沉积模式。被国内…  相似文献   
36.
胡俊荣  王安利 《海洋科学》2001,25(10):26-27
虾类疾病学情报作为一种情报资源 ,与水产科学研究的发展息息相关 ,它是虾类疾病研究人员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同时也是虾病研究工作者借鉴利用并进行再研究工作的源泉。15a来 ,我国虾病研究已开始从发病以后再研究防治方法的传统时代 ,转变为多方面提高养殖群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的研究与管理阶段 ,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疾病及降低所造成的危害与损失的目的。诊断方法已由看、摸、触发展为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检测虾病 ,使其传统的学科界线不断被打破 ,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 ,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这样对虾类疾病学研究情报的要求越来…  相似文献   
37.
火山活动是太阳系内所有行星和多数卫星共同经历过的地质作用.类地行星及它们的卫星表面普遍分布着多种火山和火山岩.其中金星、火星和月球与地球上的早期(始太古代)火山活动有许多相似性.现在,火星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早已停止,而金星和地球上仍有火山活动.类木行星的卫星上主要活动的是"冰火山",它们之中有些还有十分强烈的活火山活动(如爱莪和海卫一).对太阳系天体火山作用的对比研究能够提供认识太阳系和行星演化、天体深部和浅部地质作用过程、矿产资源形成以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重要信息,是比较行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8.
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预测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赋矿围岩、后期脉岩和蚀变岩石中成矿元素铅锌银含量高,矿体元素组合复杂,原生异常发育,并存在着原生分带现象。矿体前缘元素为I、Hg、As、Sb、B、Ba;近矿指示元素是Pb、Zn、Ag、Au、Cd、Mn、Cu;尾部或矿下指示元素为Cu、Mo、W、Sn。根据矿床指示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原生晕的分带性,研制了判别矿床剥蚀程度和评价异常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了该类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39.
冯宝华 《物探与化探》2008,32(2):171-174
根据酸性凝灰岩和酸性火山事件粘土岩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对当前流传的"沉积岩层的放射性强度(或放射性核素的含量)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高"的概念和用自然伽马值及经验公式求泥质含量提出质凝。酸性凝灰岩的自然伽马曲线有高异常响应,若解释为泥岩显然是误解,故将沉积岩伽马曲线高异常一律解释为泥岩是片面的。各类火山事件粘土岩的伽马值相差悬殊,但其泥质含量几乎相等,用它们的伽马值计算泥质含量误差甚大。最后对铝土矿层的伽马曲线稍加解释,指出核测井应用的远景。  相似文献   
40.
秦锦丽 《甘肃地质》2008,17(1):102-97
孙矿生当选理事长侯云生陈汉夏燕青当选副理事长黄万堂当选秘书长 12月28日,甘肃省地质学会举行第八届、第九届换届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孙矿生当选为理事长,侯云生、陈汉、夏燕青当选副理事长,黄万堂当选秘书长。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魏晓明、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有关领导出席了换届大会并讲话。魏晓明说,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地质学会近几年来追随地学前沿,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为此特别感谢甘肃省地矿局长期以来对学会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