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利用高分一号影像结合机载LiDAR数据进行面向对象的亚热带森林年度采伐迹地分类提取。在面向对象的遥感软件Ecognition中,首先利用森林小班数据参与分割,利用小班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林地和非林地区域,在林地区域再一次进行多尺度分割,并通过ESP工具确定最佳分割尺度,通过特征表达提取对象的光谱、纹理、形状、冠层高度模型(CHM)等特征信息,通过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mRMR)特征选择算法提取最优特征子集,且CHM在最优特征子集中。利用随机森林(RF)分类器进行年度森林采伐迹地分类提取。年度采伐迹地提取精度达到了87%,与没有CHM特征参与分类的情况对比,提取精度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62.
利用航空、航天像片,以“1987.5.6”火烧区为重点,同时对大兴安岭地区50年代以来典型地区历史火烧迹地进行了现场调查,对火烧程度、树种类型、森林更新等建立了解译标志。并指出火烧3a后,中轻度火烧区森林环境基本恢复;森林火灾之后对冻土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增温效应。以TM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植被枯黄期滞后现象,实测表明,6月初20cm处地温火烧区比天然区高4.2℃、融深增大20.2cm,增温效应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3.
64.
65.
本文研究了南洞庭湖杨树清理1 a、2 a后的迹地(简称1 a和2 a)和未清理杨树洲滩(ck)涨水前后土壤种子库特征变化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杨树清理迹地土壤种子库共萌发物种23科59属65种,涨水前后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种类均表现出1 a > 2 a > ck的趋势,且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退水后ck、1 a、2 a不同土层物种数量和密度较涨水前均有所减少,其中一或二年生物种较涨水前有所减少,多年生物种占比增加;湿生物种与中生物种数目较涨水前均有所减少,而2 a土壤种子库中生物种比例较涨水前有所增加.涨水前后土壤种子库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变化较小,退水后Margalef指数较涨水前有所下降.退水后地上植被物种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高于涨水前地上植被,而Margalef指数有所下降.涨水前Sørensen相似性系数表现为1 a > 2 a > ck的趋势,退水后表现为2 a > 1 a > ck的趋势,涨水前后不同恢复年份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优势物种所占比例有所差异.研究表明,南洞庭湖杨树清理迹地退水后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种类显著下降,随着恢复年份和水淹频次的增加,一或二年生物种迅速减少,多年生物种比例增加,地上植被物种均匀性有所增加,可见水文因子是影响南洞庭湖杨树清理迹地种子库恢复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新疆煤田火烧区特征及其勘探灭火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山 《西北地质》2001,34(1):18-26
煤田火烧区的存在,给勘探、建井、开矿均带来一定的危害。本文重点论述新疆煤田火烧区的特征,煤田火烧区的危害和煤田火烧区的主要形成因素,经过各种勘探方法的对比,选用地面物探方法(磁法和自然电场法)查清了煤层火烧区的分布范围和煤层地下燃烧状态。物探成果资料经钻孔验证技术效果良好,根据煤层高温燃烧区定期观测剖面测定结果,对新疆煤田火烧区储量的损失作了科学的推算。对煤田高温燃烧区灭火方法作了简要说明,并对灭火效果提出了一定见解。对灭火工程的验收程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7.
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分析及火灾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TM 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及火灾对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生境的影响。采用火灾前、后的ETM 影像数据,计算差异性归一化燃烧率(dNBR)和制作扎龙火烧严重度分布图,用综合燃烧指数(CBI)分析植被死亡率对生境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利用两种燃烧指数与对应的高程、植被类型、坡度、功能分区和丹顶鹤巢位等因子叠加分析作为火烧区的评价指标;再根据火烧严重度分类图定量化分析火灾对丹顶鹤生境和巢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BI与dNBR之间有非线性关系(n=59,R2=0.8724);判定高程在148.3~154.6m和坡度在0°~0.185°之间,且分布有大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核心区低洼地易发生火灾;在火烧强度较高的情况下,迫使丹顶鹤选择次适宜的栖息环境,降低了丹顶鹤对隐蔽条件和食物资源的标准,导致丹顶鹤重新选择巢址的位置,其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研究结果对扎龙湿地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厦门火烧屿裸露岩石的铀放射系不平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HPGeγ谱方法测定了厦门火烧屿裸露岩石天然放射性核素^40K、^228Ra、^228Th、^238U、^226Ra和^210Pb含量,对其铀系不平衡关系进行了讨论,发现钍系核素^228Ra和^228Th基本上是平衡的,而大部分样品^226Ra相对于^228U、^210Pb相对于^226Ra亏损。由此推论,水体作用下岸边岩石中^226Ra直接进入水体,可以是海水中^226Ra的一个来源;岸边岩石中^222Rn逸出后,衰变^210Pb再进入水体,可以是海水中^210Pb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69.
我国具有丰富的稠油资源,但国内外针对陆相薄互层稠油油藏热采动态的时移地震监测研究还很少.通过分析火烧油层对储层的影响,结合已有的岩石物理测量结果,建立了薄互层油藏火烧油层模型,开展了地震正演模拟研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稠油热采(注蒸汽、火烧油层、注热水)会引起储层岩石和孔隙流体弹性特性的显著改变,从而导致明显的地震属性差异;时移地震可以用来划分油层中高温区范围,跟踪高温前缘等.在陆相薄互层稠油田热采开发中,利用时移地震来监测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0.
杉木人工林皆伐火烧后土壤呼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碱吸收法对福建三明27年生杉木人工林皆伐火烧后土壤呼吸进行为期1年多的定位研究.研究发现,林地皆伐火烧后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对照地和皆伐地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火烧地最大值出现在4月和5月之间,3块样地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1年中对照地、皆伐地和火烧地土壤呼吸速率(释放CO2)变化范围分别在86.1~367.9mg m^-2h^-1、62.2~211.7mg m^-2h^-1和42.6~150mg m^-2h^-1之间.用指数模型和双因素模型对土壤呼吸进行拟合显示,温度和湿度是对照地的主要影响因子,但温度和湿度不能很好地解释皆伐地和火烧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双因素模型中,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因子Q10对照地为2.1,皆伐地和火烧地分别为1.3和1.1,小于已报道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