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407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390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707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采用OSU-AGCM大气环流模式,对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夏季江淮流域暴雨形成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状况的异常对东亚环流形势及云量分布异常的影响是形成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持续性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青藏高原异常热力强迫还可以引起大范围云量的异常分布和云量异常区类似于二维Rossby波列没大圆路径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92.
辐射传输模式中地表参数对大气长波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可丽  钟强 《大气科学》1995,19(5):606-614
本文利用Liou-Ou一维宽带辐射传输模式,对地表热力参数取值部分作了改进,使用模式大气和青藏高原实测资料对下垫面温度与地表空气温度两者不能合二为一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讨论了下垫面温度的日变化对大气长波辐射通量日变化的影响及地表比辐射率的变化对大气长波辐射通量计算结果的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93.
我们在野外遇到了如何利用洛阳铲打深钻的问题(10米左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几根木棍接起来,加深钻进,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方法有以下缺点:(一)不能保证井壁垂直,(二)提升下降一次很困难,(三)因棍太长,弯曲度太大,提升时易折断,甚至要发生人身事故。(四)效率不高。为  相似文献   
94.
2018年3月17日、27日,国产某型直升机在新疆五家渠地区成功完成2架次自然结冰试飞。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机测液态水含量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2次结冰天气过程的天气环流形势、动力热力特征、液态水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日在高空冷涡、地面冷锋前的环流形势下,试飞高度层位于冷暖平流交汇处,温度为0~-4℃,比湿值为3~3.5 g/kg,处于强水汽辐合中心,并伴有弱上升运动,Ic积冰指数为20~30,云中液态水含量波动较大,飞机挂架上形成0.5 cm厚度的凇冰。27日在高空槽前和地面冷锋后的环流形势下,试飞高度层在弱冷平流中心附近,温度为0~-2℃,比湿值接近4.5 g/kg,处于弱水汽辐合中心边缘,伴有弱上升运动,Ic积冰指数为30~40,云中液态水含量稳定,飞机挂架上形成1~2 cm厚度的明冰。在气象保障中运用探空、云图、雷达、微波辐射计等资料有效预报了积冰区域及高度。  相似文献   
95.
"2001.4.6"宁夏沙尘暴过程卫星图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胡文东  高晓清 《高原气象》2003,22(6):590-596
利用日本GMS-5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2001年4月6日发生于宁夏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机制、运动学特征、发展演变过程和地形作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GMS卫星图像上,这次过程有明显的特征,通过图像处理可以得到更多的细节信息。结合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这次沙尘暴天气是高空强西北气流和地面急行冷锋共同影响的天气过程,在卫星云图上其热力与动力过程有明显的反映,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其作用不同。三种不同的地形在这次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效应。这些结果对深入认识沙尘暴天气过程,提高监测预报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方鹏  王立强  折学森 《地下水》2006,28(4):98-101
本文结合某公路黄土路基处理现场试验,分析了冲击压实技术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适用性及处理效果,提出了工程施工合理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97.
动态高压下斜长石的熔融和玻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长石在冲击波产生的动态高温高压作用下较易熔融和淬火为非晶态物质,其矿物学名为熔长石。在随州陨石冲击变质特征的研究中,发现橄榄石、辉石等矿物除出现微裂隙外均保存完好,而多数斜长石颗粒则已熔融和玻璃化。可区分出两种形态的熔长石,一种是保持了原有矿物颗粒外形的‘继形熔长石’,另一种则以熔池状和脉状体形式产出的‘改形熔长石’。两种熔长石的光学和物理性质相似,它们的化学成分与晶质斜长石也基本相同,说明斜长石在高压下熔融时没有与周围物质发生明显的组分交换。在吉林陨石的人工冲击实验产物中,斜长石是最先熔融的硅酸盐矿物,也多以填隙的他形颗粒或脉状体和熔池的形式产出。经与其它陨石的静态高压淬火实验研究结果的比较,推定继形和改形熔长石的形成条件为≈20GPa和≤1100℃。本研究结果对了解地幔橄榄岩和俯冲的大洋板片部分熔融作用,以及地球火山岩玻璃和超基性岩中铬尖晶石的玻璃相岩浆包襄体物理化学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热力影响机制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况雪源  张耀存 《气象学报》2006,64(5):564-575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急流位置季节变化不仅有明显的南北向移动,6—7月还存在东西方向的突变特征,同时急流轴在北进过程中具有东西向的不一致性,急流中心强度的变化超前于位置的南北移动。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追随急流中心移动的方法,探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的热力影响机制,发现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变化及位置移动与对流层中上层气温南北差异的分布结构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急流的季节演变是对辐射季节变化及由于东亚特殊的海陆分布和青藏高原大地形影响而造成纬向不均匀加热的响应。从各热量输送项与急流的关系来看,从冬半年到夏半年的增暖时段,急流中心南北温差减小,急流减弱北进;从夏半年到冬半年的降温时段,急流中心南北温差增大,急流加强南退。热量平流输送的经向差异是造成急流中心南北温差的主要原因,急流跟随热量平流输送最大经向梯度中心位置南北移动。非绝热加热对急流中心的东西移动有引导作用,青藏高原春夏季对对流层中上层强大的加热作用是导致6—7月急流中心位置西移突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分别耦合传统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模拟了2001年冬季北京冠层大气的动力、热力特征,并和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更能细致描述建筑群对城市冠层大气的动力、热力作用.由于建筑群的动力、热力作用,使北京城区的温度升高,风速减小,湍流动能增强,形成了明显的增温区、阻风区和湍能增强区,中心均位于城区高大建筑群附近,并向郊区递减.  相似文献   
100.
通过一项具体的工程实例,论述了深厚杂填土地基的基本工程特性。介绍了一种处理深厚杂填土地基的新技术———重锤冲扩挤密灰渣土桩复合地基技术,并对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施工效果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于大面积深厚杂填土地基采用此技术处理后,能够消除地基深部湿陷性,复合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200 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